以下是含有軍事對抗的搜尋結果,共138筆
10月30日在韓國舉行的「川習會」並非僅是一場雙邊領袖的握手重逢,而是一面折射全球權力結構重組的鏡子。這場會晤的真正意義,不在於中美是否和解,而在於世界秩序正在進入「後霸權時代」,美國不再能單邊主導,中國也無法取而代之。
10月30日在韓國舉行的「川習會」並非僅是一場雙邊領袖的握手重逢,而是一面折射全球權力結構重組的鏡子。這場會晤的真正意義,不在於中美是否和解,而在於世界秩序正在進入「後霸權時代」,美國不再能單邊主導,中國也無法取而代之。全球政治、經濟、科技與安全的權力分布,正在出現深層的結構性改變。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14日發布《穩定美中競爭關係》(Stabilizing the U.S.-China Rivalry)報告,關於如何在台灣問題上保持穩定關係,報告建議美國與中國大陸應釋出無意推翻現狀的訊息,例如美方可重申不支持台灣獨立、不反對和平統一,北京則可澄清,只有出現反分裂法最極端的情況下,動武才會是選項之一。報告也提出大膽建議,建議華府確保台灣保持克制,不利用美國的支持升級兩岸緊張。
美國智庫「國防重點」亞洲事務主任高德斯坦(Lyle Goldstein)撰文建議,華府不應背離一中政策,否則將增加大陸犯台風險,談判是維護和平唯一出路。他提到,不能排除大陸侵台的可能性,台灣應透過增加國防支出、強調自身自力更生,以及從事外交來做好準備。
賴清德總統10日發表國慶文告,兩岸論述部分雖未再談及「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但首度提及要加速打造「台灣之盾(T-Dome)」、有效攔截的防空系統;在野黨呼籲,強化國防與兩岸互信應並行推動,否則無益於台海穩定。
賴清德總統10日在國慶大會中,以「變局中奮起的新台灣」為題發表談話。共提到中華民國2次、台灣51次,但稱呼對岸皆使用「中國」二字,並強調「以實力換取和平」。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表示,賴總統絕口不提兩岸條例,也不提兩岸交流,通篇都強調「以實力換取和平」,這是放棄兩岸和解路線,採取「直衝對撞」的軍事對抗路線,這是危險的訊號,讓人對未來感到悲觀。
賴清德總統今天上午發表雙十演說,其對大陸政策立場、軍事舉措令各界關注。大陸涉台學者包承柯評論,賴清德台獨分裂立場未改,提升國防軍費對抗大陸屬 「痴心妄想」,兩岸和平穩定的核心仍在「九二共識」,且從演說中絲毫看不到遞出和平橄欖枝的信號。
美國陸軍本週在日本正式部署「颱風」(Typhon)中程飛彈發射系統,引發中國大陸強烈不滿。北京警告,此舉將加劇軍事對抗風險,嚴重損害區域安全利益。
《外交事務》指出,現在華府普遍認為,北京正試圖取代美國,成為主導全球的超級強權,然而這種理解是錯誤的。
俄羅斯升高對烏克蘭及北約的軍事壓力,日前出動805架無人機和13枚巡航導彈對烏攻擊,為戰爭開始以來規模最大的空襲,接著以無人機侵擾波蘭、保加利亞領空,似有試探北約反應之意,這場戰爭的暴力出現外溢傾向。
俄羅斯升高對烏克蘭及北約的軍事壓力,日前出動805架無人機和13枚巡航導彈對烏攻擊,為戰爭開始以來規模最大的空襲,接著以無人機侵擾波蘭、保加利亞領空,似有試探北約反應之意,這場戰爭的暴力出現外溢傾向。
115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甫送交立法院,其國防經費空前增長,1年增額即達1768億元,年增率高達22.9%,總額更攀升到創紀錄的9495億元。「國防吃掉一切」(立委高金素梅語)反映國家大政的荒謬走向,令吾人不得不深思我國防政策之根本。
115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甫送交立法院,其國防經費空前增長,1年增額即達1768億元,年增率高達22.9%,總額更攀升到創紀錄的9495億元。「國防吃掉一切」(立委高金素梅語)反映國家大政(尤其在兩岸及衛生、社福及教育)的荒謬走向,令吾人不得不深思我國防政策之根本。
中美俄互動呈現大國協調新局面
日前美國總統川普聲稱,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向他承諾「不會在他任內對台動手」。此話一出,引發外界熱議;川普總統說出此話,顯然是有盤算,然而,大陸當局也並沒有公開否認駁斥,顯然習近平主席確實不希望兩岸兵戎相見。
日前美國總統川普聲稱,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向他承諾「不會在他任內對台動手」。此話一出,引發外界熱議;川普總統說出此話,顯然是有盤算,然而,大陸當局也並沒有公開否認駁斥,顯然習近平主席確實不希望兩岸兵戎相見,大陸領導班子必然是經過全盤性整體思考,盱衡中國大陸發展的實際情況;同時考量大陸目前所處的國際環境,經過理性思考所得出的結論。
2025年夏季,中國首次公開其所研發的大型「翼地效應」(Wing-In-Ground effect, WIG)飛行器,而引起周邊國家與美國的高度關切。這款飛行器外觀龐大,融合了飛機的速度、氣墊船的靈活性與部分隱匿性,運用地面效應來實現貼海高速飛行,因而具備潛在的軍事應用價值。
根據《品傳媒》報導,首先,AIT可能有「撤僑計畫」,「疑美論」再起。其次,美國希望台灣軍備預算要提升到占GDP的3%,但是武器卻未能如期交付,目前美國積欠台灣的軍售總額已高達205億美元。最後,彈藥的積欠總額亦達到26.61億美元,占比13.0%,對台灣的整體安全上產生嚴重的影響。
泰國與柬埔寨的邊境衝突25日進入第二天,雙方毫無退讓跡象,這場軍事對抗已成為14年來最致命的衝突。出,目前已確認15人在泰國境內喪生,其中包括14名平民與1名士兵;柬埔寨奧多棉吉省官員則表示,該國有1人死亡。總計雙方至少16人罹難,並有數十人受傷,超過13.8萬名居民緊急撤離。泰國代理總理普塔姆.威猜猜(Phumtham Wechayachai)25日警告,與柬埔寨邊境爆發的激烈交火「恐演變為戰爭」。
泰柬週四(24日)邊境爆發軍事衝突,引起區域安全關注,對讀者來說,也許對兩軍實力陌生,但在國際上,依各大軍事智庫與數據資料,泰國都佔優勢,不論在預算、人力或裝備上皆大幅領先:泰國名列全球第25強軍力,居東協第3,僅次印尼與越南,而柬埔寨則排在第95位,戰略地位與軍力影響力差一大截,然而柬方尚可仰賴地形優勢大打游擊戰,透過「不對稱作戰」略加抗衡,不過最重要的仍然是外交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