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軍事衝突的搜尋結果,共760

  • 高市:台灣有事 可行使集體自衛權

    高市:台灣有事 可行使集體自衛權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7日在眾議院答詢時,被問及「台灣有事」(發生緊急事態)是否構成安保法制下的「存立危機事態」。高市明言,假設大陸對台實施海上封鎖,「如果是動用戰艦,伴隨使用武力的情況」,就有可能構成這種事態,從而可行使集體自衛權,換言之,即允許日本自衛隊出兵海外。

  • 重回九二共識 經貿交流並進

    重回九二共識 經貿交流並進

     兩岸過去9年於民進黨政府執政下,逐步邁向兵凶戰危。而賴政府所採取的「以實力換取和平」,完全符合現實主義所提倡的「國家實力」與「嚇阻手段」,並結合理念相近的國家組成聯盟,藉由促成區域間的權力平衡來達到兩岸和平。台灣在這9年來的角色,就是藉由美國為主的「軸輻體系」,擔負抗衡中國的「離岸平衡」角色。

  • 兩岸和平推演系列二》重回九二共識 經貿交流並進(吳崇涵)

    兩岸和平推演系列二》重回九二共識 經貿交流並進(吳崇涵)

    兩岸過去9年於民進黨政府執政下,逐步邁向兵凶戰危。而賴清德政府所採取的「以實力換取和平」,完全符合現實主義所提倡的「國家實力」與「嚇阻手段」,並結合理念相近的國家組成聯盟,藉由促成區域間的權力平衡,來達到兩岸和平。台灣在這9年來的角色,就是藉由美國為主的「軸輻體系」,擔負抗衡中國的「離岸平衡」角色。

  • 掌握機先 型塑台海和平框架

    掌握機先 型塑台海和平框架

     編按:近年兵棋推演成為國際顯學,聚焦以台海衝突為主題的軍事作戰推演多不勝數,然更符合兩岸人民利益的維和避戰卻未模擬推演。鑒此,本報與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合作,舉辦台灣首次「和平推演」,邀請相關領域的學者專家,就2028年可能的台灣政黨輪替的各種可能發展進行模擬推演,探討兩岸共同建構可持續和平環境。

  • 中時社論》和平推演 建構兩岸融合發展機制

    中時社論》和平推演 建構兩岸融合發展機制

    從《經濟學人》在2021年提出台灣是地球最危險地區,到今年《時代》專欄點名台灣是全球最危險引爆點,台海危機早已從黑天鵝變成灰犀牛,執政者卻視而不見,偏執地將交流視為賣台,把和平抹成投降,走在抗衡與扈從的鋼索上,構成國家生存的最大風險。台灣若要長治久安,有必要盡速跳脫現實主義的短暫和平,反向從多贏的思維進行「和平推演」,才是符合國家利益的當務之急。

  • 兩岸和平推演系列一》掌握機先 型塑台海和平框架(黃介正)

    兩岸和平推演系列一》掌握機先 型塑台海和平框架(黃介正)

    編按:近年兵棋推演成為國際顯學,聚焦以台海衝突為主題的軍事作戰推演多不勝數,然更符合兩岸人民利益的維和避戰卻未模擬推演。鑒此,本報與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合作,舉辦台灣首次「和平推演」,邀請相關領域的學者專家,就2028年可能的台灣政黨輪替的各種可能發展進行模擬推演,探討兩岸共同建構可持續和平環境。

  • 海納百川》不必擔憂鄭麗文的兩岸路線(劉性仁)

    海納百川》不必擔憂鄭麗文的兩岸路線(劉性仁)

    我們要相信制度相信民主,不要迷信人治,更不要亂拋紅帽子,指控一些意識形態務虛的統獨想像,不論是誰當國民黨黨主席,都必須面對全代會黨代表的同意受治,也必須服從黨綱黨章的制度制約和國民黨多數黨員支持的兩岸統獨路線,這是不會改變的,在馬英九路線及連胡五項願景的指導下,鄭麗文黨主席不會鬧出什麼妖娥子,也不會暴衝影響到外界對國民黨的觀感,更不會影響2028大選的候選人。

  • 11月五星逆行+火天對沖 台灣慎防地震、暴雨災害

    11月五星逆行+火天對沖 台灣慎防地震、暴雨災害

    進入11月星象劇烈轉變,台灣吠叱占星權威李靜唯指出,本月將迎來「五星逆行、火天對沖、天蠍群星齊發」的關鍵時刻,象徵權力與命運進入臨界點。從全球局勢到個人生活,整體能量進入「回顧與修正」階段,外在動盪,內在覺醒。她提醒,這是一段「真相浮現、秩序重整」的月份,唯有冷靜與誠實,方能穿越逆行黑洞。

  • 外媒質疑保台決心  鄭麗文:哪個國家願意GDP5%花在國防預算?

    外媒質疑保台決心 鄭麗文:哪個國家願意GDP5%花在國防預算?

    國民黨新任黨主席鄭麗文將於明日走馬上任,《德國之聲》今(31)日釋出鄭麗文的專訪。談到鄭麗文不贊成我國國防預算占GDP5%,鄭麗文指出,她沒有放棄武力保衛台灣的決心。記者接著挑戰鄭麗文「此說法與他不贊成國防預算占GDP5%有矛盾」,鄭麗文則強勢回應「請問全世界哪個國家願意GDP5%花在國防預算?」

  • 鄭麗文受德國之聲專訪 強調向陸展現誠意、善意但不放棄武力保台

    鄭麗文受德國之聲專訪 強調向陸展現誠意、善意但不放棄武力保台

    中國國民黨主席鄭麗文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暢談她的兩岸願景與台灣面對的國際現實。鄭麗文認為,若兩岸不能回歸和平穩定的正常化關係,其他皆為侈談,此外,她也強調:「我們也沒有放棄武力保衛台灣的決心。」

  • 智庫接連示警 看懂華府風向

    智庫接連示警 看懂華府風向

     近期,《時代》雜誌刊登由美國保守派智庫學者高德斯坦所撰,標題為〈美國必須警惕台灣魯莽的領導人〉的專文,批評賴清德總統的演說刺激中共,呼籲美國政府應適時出手約束。5月以來,類似的呼籲與提醒,數度出現在若干具影響力的期刊、智庫報告或學者口中,背後意義或許是該讓我方思考、警惕。

  • 時論廣場》智庫接連示警 看懂華府風向(揭仲)

    時論廣場》智庫接連示警 看懂華府風向(揭仲)

     近期,《時代》(TIME)雜誌在官網刊登由美國保守派智庫學者高德斯坦(Lyle Goldstein)所撰,標題為〈美國必須警惕台灣魯莽的領導人〉(The U.S. Must Beware of Taiwan's Reckless Leader) 的專文,批評賴清德總統的演說刺激中共,呼籲美國政府應適時出手約束賴總統,使外交部罕見地於連假期間,發出新聞稿予以駁斥。

  • 斯國前防長示警:海底電纜 軍事行動核心

    斯國前防長示警:海底電纜 軍事行動核心

     斯洛伐克前國防部長納德28日示警,海底電纜已是軍事行動的核心部分,一旦斷纜,未來面臨任何軍事衝突都將綁手綁腳,而台灣周遭海纜頻遭破壞,立院將排審「海纜七法」,強制船舶開啟自動識別系統,並禁止異常滯留的船舶進港,海委會主委管碧玲呼籲立院支持,但藍營質疑,關鍵並非修法,而是如何執法。

  • 美轟炸機又來 逼近委國僅32公里

    美轟炸機又來 逼近委國僅32公里

     根據美國媒體報導,多架美國空軍B-1B「槍騎兵」戰略轟炸機當地時間27日在委內瑞拉附近飛行,這是美國針對委內瑞拉展開的所謂「禁毒行動」中最新一次武力展示,也是美軍戰機近幾周來第3度在此空域展示武力。另外,委內瑞拉政府26日宣稱,破獲美國中央情報局(CIA)資助的犯罪集團,企圖以「假旗行動」攻擊美軍艦艇,嫁禍委國來引發戰爭。

  • 鄭麗文謝票 表明竹市藍白合

    鄭麗文謝票 表明竹市藍白合

     國民黨主席當選人鄭麗文27日到竹竹苗進行非公開的謝票行程,面對地方最關心未來新竹市長選舉是否「藍白合」?鄭麗文表示,過去新竹市樹立藍白合的典範,未來一定會以此為團結的基調,繼續執政下去。她到苗栗時,縣長鍾東錦則當面建議由議長李文斌接下苗栗縣黨部主委職務,不過,鄭未多作回應。

  • 拜會議長許修睿  2026竹市藍白合不合?鄭麗文這樣說

    拜會議長許修睿 2026竹市藍白合不合?鄭麗文這樣說

     國民黨主席當選人鄭麗文,27日在上任前夕拜會選前大力支持她的新竹市議會議長許修睿及黨籍市議員,地方最關心的仍是未來新竹市長選舉,藍白能不能繼續合?鄭麗文則表示,過去新竹市樹立了藍白合的典範,未來一定會以此為團結的基調,繼續執政下去。

  • 5招避戰 陸學者籲美鼓勵兩岸對話

    5招避戰 陸學者籲美鼓勵兩岸對話

     應美國《時代》雜誌(TIME)邀請,大陸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周波23日以《川普如何能讓台海避免戰爭》為題撰文表示,能讓中美兩個巨人爆發全面衝突的只有台灣問題,但避免與中國大陸開戰肯定符合美國最高國家利益。他給出川普5點建議,包含下令撤回在台美軍培訓教官、鼓勵台灣接受「九二共識」重啟兩岸對話,透過比第一屆任期更大的權力來消弭台海風險。

  • 泰柬邊界爭議獲進展 東協峰會簽聯合聲明

    泰柬邊界爭議獲進展 東協峰會簽聯合聲明

     泰國與柬埔寨7月爆發衝突後,在美國斡旋下達成停火共識,泰國外交部長希哈薩23日表示,雙方已就關鍵訴求取得實質進展,預期將在26日起的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領袖峰會期間,正式簽署聯合聲明,落實相關承諾。

  • 期待習鄭會 搭建和平橋

    期待習鄭會 搭建和平橋

     近日,剛在國民黨主席選舉中以過半票數勝出的鄭麗文接受媒體訪問,針對是否考慮赴中國大陸與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會面時直言「當然要」;若能化解兩岸矛盾、推動和平共榮,「我什麼工作都願意做、什麼人都願意見」。她也強調「代表性」才是關鍵,稱現階段若前往大陸,只是代表國民黨黨主席,希望未來國民黨能重新贏得全台民意,「那時候訪問中國大陸,層次就會不一樣了」。

  • 談美中台關係  鄭麗文:台灣不該淪為大國博弈犧牲品

    談美中台關係 鄭麗文:台灣不該淪為大國博弈犧牲品

    國民黨主席當選人鄭麗文20日接受中視中天專訪,談及美中台關係、台積電搬去美國等議題。鄭麗文直言,台灣不該淪為大國博弈的犧牲品,也絕對不可以變成可割可棄的棋子,最後被犧牲消耗殆盡。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