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農業部水保署的搜尋結果,共31

  • 耗資千萬!古坑樟湖將蓋懸空賞鷺平台 預計2025完工

    耗資千萬!古坑樟湖將蓋懸空賞鷺平台 預計2025完工

    古坑鄉樟湖村清水溪谷近年已成賞黃頭鷺的熱門景點,但車輛臨停、人車爭道交通紊亂。農業部水保署南投分署以「農村區域亮點計畫」補助1000萬元,將在149線22公里處興建懸空賞鷺平台,雲林縣府則配合提供交通用地並增設停車空間,預計2025年5月完工。

  • 裕隆汽車 員工公益路跑友善在地

    裕隆汽車 員工公益路跑友善在地

     裕隆汽車於10月8日在苗栗三義舉辦「裕啟漫遊 心藝相傳」公益路跑暨社區關懷日活動,首度將員工路跑活動從廠區延伸至在地街道,結合木雕文化走讀與社區服務,邀請員工、園區廠商攜手參與,實踐企業與地方共好的理念。當日活動熱鬧溫馨,由裕隆汽車總經理許國興親自領跑,苗栗縣三義鄉長呂明忠、縣文化觀光局副局長徐建男、木雕博物館館長邱毓森及農業部水保署代表等貴賓也蒞臨共襄盛舉。

  • 苗栗縣農特產品 化身米其林餐桌食材

    苗栗縣農特產品 化身米其林餐桌食材

    苗栗農村走進米其林餐桌,跨縣市合作打造產業新模式,誰能想到苗栗的芋頭、福菜、紅棗,搭上台中的在地「地酒」,竟能變身成一道道摩登料理?由苗栗縣政府主辦、台中市農業局首次跨縣市攜手合作的「苗栗好豐味+大廚上菜秀」30日盛大登場,四位名廚現場翻玩食材,顛覆大眾對傳統農產的既有想像。

  • 400年日本德島阿波舞跨海來台 苗栗「前兩場首演」超轟動

    400年日本德島阿波舞跨海來台 苗栗「前兩場首演」超轟動

    逾400年歷史的德島阿波舞,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傳統舞蹈之一,今年跨海來台,將首演前兩場都獻給苗栗。被日本列為重要無形文化資產的阿波舞,繼在卓蘭壢西坪休閒農業區重磅登場後,26日晚移師公館鄉陶瓷農創園區又掀起第二波高潮,為苗栗縣的台日農村藝文金賞交流盛會壓軸,增進台日情誼。

  • 支援光復  行政院推「安心住宿方案」每人每日2,000元補助

    支援光復 行政院推「安心住宿方案」每人每日2,000元補助

    全力協助花蓮馬太鞍災民復建,為了讓收容所民眾有更多選擇,且支援志工、民眾有住宿需求,行政院27日快速推出「安心住宿方案」,由行政院東部服務中心協調整合衛福部和交通部,提供30家旅宿約700個房間,每人每日2,000元補助上限,以居住七天為原則,若有需要可再延長七天,行政院表示,有需求的民眾可至收容所登記,並安排專車接駁至住宿點,相關費用會由政府專案支應。

  • 田寮農路崩塌3年沒修 農民叫苦

    田寮農路崩塌3年沒修 農民叫苦

     高雄田寮區民眾反映,平安路附近的農路3年前因老舊突崩塌,至今仍未修繕,導致農民前往田地、魚塭工作困難,還因此減量耕作,甚至乾脆放棄養殖,造成嚴重經濟損失;大同里長王榮華指出,該地自從縣市合併後就欠缺維護保養,除路斷之外還雜草叢生,盼相關單位整頓。對此,高市府回應,已請田寮區公所提報改善計畫,將協助向農業部爭取經費辦理修繕。

  • 公館鄉「金色三寶」豐收 獻穀米、福菜、芋頭糕體驗農遊樂

    公館鄉「金色三寶」豐收 獻穀米、福菜、芋頭糕體驗農遊樂

    苗栗縣公館鄉中義村向來是稻米、芋頭及福菜種植生產的重要產地,3種農作有「金色三寶」美譽,每天秋天就是三寶陸續收成登場的季節,中義村為了推廣金色三寶給更多民眾,14日上午舉辦推廣活動,帶領民眾從採摘、加工到烹調等流程,親身體驗農作的每個環節,深入感受農村生活的智慧,與農產品背後對土地的深厚敬意。

  • 楊柳颱風進逼 台東縣一級開設全力防災

    楊柳颱風進逼 台東縣一級開設全力防災

    楊柳颱風直撲台灣東半部,台東縣政府今(12)日下午召開防災工作會報暨鄉鎮市長視訊會議。縣長饒慶鈴指出,上午9時依情資研判啟動二級開設,中央氣象署下午2時30分發布陸上颱風警報後,提升至一級開設,並建議16鄉鎮市公所啟動預防性疏散。

  • 苗栗穿龍圳 1個月內提整建計畫

    苗栗穿龍圳 1個月內提整建計畫

     苗栗縣公館鄉因擁有廣闊的後龍溪沖積扇平原,穿龍圳貫穿全鄉成為重要灌溉水源,但農業部補助建置的水力發電風車、水車等設施,年久失修、缺乏維護,苗栗縣長鍾東錦日前舉辦下鄉座談接獲當地反映,14日由副縣長邱俐俐率隊會勘,要求農業處1個月內做成改善計畫書後,爭取農業部等單位補助,全面規畫改善。

  • 活化從淨山出發!民主議政園區「後山林道公園」正式啟動

    活化從淨山出發!民主議政園區「後山林道公園」正式啟動

     為進一步活化立法院民主議政園區,立法院中南部服務中心與水保署台中分署合作「後山林道公園」計畫,推動步道修建與山林再生,中南部服務中心13日攜手大里崇光獅子會等單位到園區後山淨山,藉活動宣告「後山林道公園」計畫正式啟動。

  • 苗栗公館穿龍圳將整容 重現客家農村風情

    苗栗公館穿龍圳將整容 重現客家農村風情

    苗栗縣公館鄉因擁有廣闊的後龍溪沖積扇平原,穿龍圳貫穿全鄉成為重要灌溉水源,2013年公館鄉石牆、福基及福星等村,由農業部補助建置多處客家農庄景觀,包含有水力發電風車、水車等設施,因時日既久,景觀設施缺乏維護,苗栗縣長鍾東錦日前舉辦下鄉座談接獲當地反映,14日由副縣長邱俐俐率隊會勘,要求農業處做成改善計畫書後,爭取農業部等單位補助,做全面性規畫改善。

  • 苑裡彩繪稻田吸睛 7媽祖廟天后遍路

    苑裡彩繪稻田吸睛 7媽祖廟天后遍路

     苗栗縣苑裡鎮是縣內最重要穀倉之一,苑裡鎮稻農憑藉肥沃的大安溪沖積扇平原,生產出優質稻米,苑裡鎮農會為了推廣米食文化,每年2期稻作都會選定特殊題材,栽種5色稻米製作彩繪稻田,今年第1期稻作以「天后遍路」為題材,揭開農村產業與媽祖文化巡禮序幕,歡迎大家共同來苑裡鎮欣賞美麗特殊的彩繪稻田。

  • 苑裡彩繪稻田「天后遍路」揭幕 7尊媽祖遶境保平安

    苑裡彩繪稻田「天后遍路」揭幕 7尊媽祖遶境保平安

    苗栗縣苑裡鎮是縣內最重要穀倉之一,苑裡鎮稻農憑藉肥沃的大安溪沖積扇平原,生產出優質稻米,苑裡鎮農會為了推廣米食文化,每年兩期稻作都會選定特殊題材,栽種5色稻米製作彩繪稻田,今年第一期稻作以「天后遍路」為題材,揭開農村產業與媽祖文化巡禮序幕,歡迎大家共同來苑裡鎮欣賞美麗特殊的彩繪稻田。

  • 全國首創!桃園「樹木植栽維護指引」納入固碳、生態指標

    全國首創!桃園「樹木植栽維護指引」納入固碳、生態指標

    「桃園不只是種樹,更力推種對的樹、環境友善的樹!」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今前往龜山華亞科技園區參加「百業共植 木集未來」植樹節活動,與華亞科技園區總經理劉耀文及區內23家企業代表共同種下象徵綠色永續的桃園原生樹種「流蘇」,他也宣布桃園率全國之先公布納入固碳、生態指標的「樹木植栽種植及維護指引」,為桃園永續發展樹立新標竿。

  • 玉山銀行攜農業部水保署 Let’s Live Green刷卡回饋多

     為改善城鄉差距並鼓勵在地產業升級,玉山銀行攜手農業部共同協助在地農村商家佈建多元支付系統,自即日起至6月30日止推出「Let’s Live Green」刷卡活動,提供玉山卡友前往指定之政府認證的環境友善商家消費享最高6%現金回饋,號召卡友共同落實環境友善,用實際行動成為農村商家銷售優質產品的助力。

  • 中服中心憂影響辦護照 藍斥造謠

    中服中心憂影響辦護照 藍斥造謠

     中央114年總預算刪減2075億,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業務經費從原本每年約700萬變成7萬元,執行長莊競程4日憂心說,大刪99%,面臨關門困境,恐連帶影響辦護照權益;副執行長吳音寧在臉書發文點名中部11名藍委存何居心。台中藍委反嗆莊吳帶頭造謠、混淆視聽,刪的是政院中服中心等酬庸性質的業務預算,連事實查核中心都證明「外交部辦事處經費維持」。

  • 基隆市府救災不間斷 促地主共同復原

    基隆市府救災不間斷 促地主共同復原

    山陀兒颱風造成基隆多處災情,市容已迅速恢復正常,雖有部分地區尚未完全復舊,但市府各局處和區公所除了在第一時間就積極處理,現階段仍在協助民眾清理自身家園,並依照水保相關規定協調地主善盡土地管理責任,盼迅速讓受災民眾生活恢復正軌。

  • 年進口3千噸 苗縣推藍莓栽種搶商機

    年進口3千噸 苗縣推藍莓栽種搶商機

     國內每年要從美國及南美洲等地區進口高達3000噸的藍莓,國內栽種藍莓技術獲得突破性發展後,藍莓已可在苗栗、嘉義及台中等地區成功栽植產果,農業部水保署結合民間青農組成藍莓大聯盟,全力推廣藍莓栽種,9月30日在聯合大學召開成果發表會,苗栗縣長鍾東錦到場肯定國產藍莓品質超越進口貨,鼓勵青農踴躍投入,創造另一個苗栗特色農產。

  • 苗栗推藍莓產業!縣長鼓勵青農投入搶每年3千噸商機

    苗栗推藍莓產業!縣長鼓勵青農投入搶每年3千噸商機

    國內每年要從美國及南美洲等地區進口高達3千噸的藍莓,國內栽種藍莓技術獲得突破性發展後,已成功馴化藍莓可以在苗栗、嘉義及台中等地區成功栽植產果,農業部水保署結合民間青農組成藍莓大聯盟,全力推廣藍莓栽種,30日在聯合大學召開成果發表會,苗栗縣長鍾東錦到場肯定國產藍莓品質超越進口貨,鼓勵青農踴躍投入,創造另一個苗栗特色農產。

  • 王育敏勘查嘉義災後修復 籲政府重建不能「抓大放小」

    王育敏勘查嘉義災後修復 籲政府重建不能「抓大放小」

    國民黨立委王育敏今(7日)到嘉義縣中埔、水上及東石等地勘查災後修復進度、了解災民需求,黨籍議員炮轟嚴重水災不僅是天災,更是人禍,更有受災戶抱怨受災戶需淹到50公分才補助,根本是何不食肉糜,王育敏則呼籲中央及地方政府針對災害重建絕不能「抓大放小」,必須主動地毯式訪查找出需求。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