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進食順序的搜尋結果,共65

  • 4類主食竟是血糖隱藏陷阱 它堪稱直接喝糖水!

    4類主食竟是血糖隱藏陷阱 它堪稱直接喝糖水!

    主食選擇及進食順序皆會影響血糖波動,當餐後血糖快速上升時,會出現最常見的飯後想睡覺等「暈碳」現象,若是長期反覆血糖快速上升,恐患有糖尿病及心血管等疾病,因此不可忽略其嚴重性。營養師林安安於FB粉絲團整理出4種血糖陷阱的主食,提醒大家要小心食用!

  • 吃便當晚5分鐘扒飯 專家:穩血糖又防癌

    吃便當晚5分鐘扒飯 專家:穩血糖又防癌

    別再拿到便當先扒兩口飯了,營養師呂美寶表示,研究發現,進食順序採先吃飯再菜肉湯的人,相較於先吃菜肉湯者,雖然只差5分鐘,餐後血糖卻差了近30 mg/dL,建議沒時間慢慢用餐的人,至少把飯延後5分鐘吃,不只是短期改善血糖,更能降低脂肪肝、癌症與代謝症候群的風險。

  • 吃了立馬血糖飆 專家示警勿點3款麵:正港碳水炸彈

    吃了立馬血糖飆 專家示警勿點3款麵:正港碳水炸彈

    糖尿病人在外食時,常會覺得很困擾,尤其是到常見的中式麵店,擔心一旦點錯餐錯,血糖直接失控。對此,營養師李婉萍建議糖尿病友可優先選湯麵,油比較少、份量好控制,至於乾麵、麻醬麵、羹麵,都屬於「碳水炸彈」,吃了血糖立刻飆高,是絕對不能踩的地雷麵。

  • 譚敦慈早餐先吃一口地瓜 血糖破百嚇壞 順序錯了超NG

    譚敦慈早餐先吃一口地瓜 血糖破百嚇壞 順序錯了超NG

    只是改變飲食順序,血糖竟然就飆升。無毒教母譚敦慈分享,自己平時都是以「蛋白質、蔬菜、澱粉」的順序來進食,某天早上起床後因太餓,先吃了一口地瓜,結果血糖竟從80飆到破百,讓她驚訝不已,自此飢餓時絕對不會再優先進食甜食與澱粉。

  • 別再只吃菜!營養師揭秘「想瘦小腹」:進食順序很重要

    別再只吃菜!營養師揭秘「想瘦小腹」:進食順序很重要

    夏天喝啤酒、中秋烤肉熱季要到了,你是否發現小腹日益突出、褲頭越來越緊?台南市立醫院營養師張秀如提醒,影響腰圍的不僅是運動量,吃飯的順序更是關鍵!近來營養界推廣「先吃蛋白質、再吃蔬菜、最後吃澱粉」的進食模式,不僅有助於控制體重、延長飽足感,更能有效減少腹部脂肪堆積,讓腰圍悄悄縮小。

  • 小薰秀性感比基尼照解放細腰翹臀! 辣到被懷疑整形、抽脂

    小薰秀性感比基尼照解放細腰翹臀! 辣到被懷疑整形、抽脂

    黃瀞怡(小薰)最近瘦一圈,辣度也全面升級!她日前大方曬出在蘭嶼旅遊時拍的比基尼照,只見她身穿亮橘色比基尼,過往包緊緊的下半身罕見大解放,側邊細細的綁帶,讓視覺從腰、臀一路延伸至纖細大腿,絕美線條超吸睛。她自信滿滿說:「過往我的下盤比較大,買L號都還要想辦法遮,但自從減到4字頭,以前買的泳褲全部太大件!側邊綁再緊,看起來還是鬆鬆的,但我完全沒有要遮的意思,變瘦就是爽啊!」

  • 父糖尿病40年眼、腎都正常 譚敦慈曝關鍵 1運動CP值高

    父糖尿病40年眼、腎都正常 譚敦慈曝關鍵 1運動CP值高

    血糖長期控制不佳,容易產生一系列的併發症造成健康危機,但做好飲控、運動,則能避免。無毒教母譚敦慈憶起自己父親,雖罹患糖尿病40多年,但直到離世前,眼、腎功能都良好,她認為關鍵就在飲食自律與飯後活動。物理治療專家吳定中則推薦,飯後可以做踮腳尖運動,不僅能穩血糖,還能促進下肢血液循環,CP值很高。

  • 吃出標準血脂 譚敦慈教3招:晚餐一定有魚

    吃出標準血脂 譚敦慈教3招:晚餐一定有魚

    長期高血脂可能增加腦中風、心肌梗塞的風險。無毒教母譚敦慈分享她多年來維持標準血脂的方法,除了規律運動外,在飲食上,她落實不使用動物性油脂、每天晚餐一定吃魚,與進食時最後才吃澱粉的三大原則,即使年過60歲,她的血脂都未出現過紅字。

  • 鴨肉飯老闆心血管阻塞亮紅燈 靠這招改變飲食月甩10公斤

    鴨肉飯老闆心血管阻塞亮紅燈 靠這招改變飲食月甩10公斤

    彰化縣員林市藍偉洲努力找回父親所懷念的美味而經營鴨肉飯店,他生意越來越好,陸續開了分店,但身材卻「走鐘」,體重曾高達90公斤,近來身體亮紅燈,他因想陪伴家人久一點,而參加醫院開設的減重班,經建立正確飲食觀念、改變進食順序,1個月減掉10公斤。

  • 精神好助甩肉 專家教進食順序:4類食物穩血糖

    精神好助甩肉 專家教進食順序:4類食物穩血糖

    全台有200多萬人罹患糖尿病。營養師李婉萍表示,血糖穩定不只對糖友很重要,血糖不穩,也容易讓人精神差、昏昏欲睡,要穩定血糖,除建議採取先吃蛋白質、蔬菜,最後吃澱粉的方式的進食順序,研究發現吃富含Omega-3的魚類、鷹嘴豆與紅薏仁、南瓜及南瓜子及柑橘類水果,也會有所幫助。

  • 漸進控醣3步驟 飯減半、先吃蛋白質

    漸進控醣3步驟 飯減半、先吃蛋白質

     近年「減醣飲食」越來越受歡迎,減少攝取澱粉、多吃蛋白質和蔬菜,兼顧減重與健康。不過,許多人正餐不吃澱粉會「沒力氣」,營養師建議,可透過「飯減半、搭配蛋白質及蔬菜、細嚼慢嚥」三步驟,提升飽足感的同時,漸進控醣、成功減重。

  • 不運動也能瘦?醫師揭迷思:運動對減重貢獻其實很小

    不運動也能瘦?醫師揭迷思:運動對減重貢獻其實很小

    知名部落客也是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主持Nownews節目lt;lt;Now生活攻略>>曾立志要減重,希望八個月能夠瘦十五公斤,讓自己體態在螢幕前看起來更好看,節目中也邀請知名減重醫師鄧雯心與營養師夏子雯分享減肥心法,沒想到節目中鄧雯心,一語就點破減重迷思,其實「運動不是減肥的主力」,鄧雯心說:「許多研究早已證實,運動對體重下降的直接貢獻相對有限,很多人跑步跑到累爆,結果瘦不到一公斤,反而一頓聚餐就全回來了,反而是飲食、胰島素穩定、睡眠與日常活動才是關鍵。」

  • 抑制甜食慾望4部曲 想大吃前喝這杯竟有用!

    抑制甜食慾望4部曲 想大吃前喝這杯竟有用!

    人人都有嗜甜的時候,但甜食慾望是可以抑制的!營養師凱蒂於IG帳號分享,抑制甜食慾望的4方法,避免血糖迅速飆升。

  • 飯後運動穩血糖又防胃癌 做家務也算

    飯後運動穩血糖又防胃癌 做家務也算

    血糖控制好,不只能預防糖尿病,還有助於減重與代謝健康。醫師魏士航指出,餐後若能搭配3個簡單動作,就能有效避免血糖飆升,包括散步、騎腳踏車、做家務,這些動作不僅簡單,還容易執行。此外,醫師鄭泓志也指出,晚飯後散步或做點簡單家務,能減少胃癌發生機率。

  • 不甜卻爆糖!白飯加1物超NG 譚敦慈:等於吃3顆方糖

    不甜卻爆糖!白飯加1物超NG 譚敦慈:等於吃3顆方糖

    你吃的便當,可能是讓血糖失控的元凶。有50歲工人一餐吃2個便當,三個月內暴瘦10公斤,結果確診糖尿病。譚敦慈指出,白飯淋上滷汁其實很爆糖,等同吃進3顆方糖;廚師陳之穎也表示,所謂的不死鹹,代表加了許多糖,越油、越亮、顏色越深的滷雞腿,通常含糖量越高,無形中讓血糖飆升。

  • 吃太快易胖 用餐別少於15分鐘

    吃太快易胖 用餐別少於15分鐘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吃飯時狼吞虎嚥。坊間流傳「吃太快容易發胖」的說法,腸胃科醫師說「是真的!」。進食速度過快時,大腦接收到飽足感訊號的時間相對延遲,當你感覺到飽的時候,往往已經攝取了過多的食物,導致熱量超標、體重上升。

  • 她吃飯時做1事 月瘦5公斤 血糖更平穩

    她吃飯時做1事 月瘦5公斤 血糖更平穩

    減重是很多人的共同目標。營養師趙函穎分享有一位女子,在她的指導下,只是調整了進食順序,先吃蛋白質,搭配蔬菜,最後再吃澱粉,此外,如果覺得有飽足感,就不一定要把澱粉吃完,成功在1個月瘦了5公斤,腰圍少了3吋,完全沒餓著,餐後血糖也更平穩。

  • 滷肉便當改1吃法 醫實測飯後血糖大降 :不控制會要命

    滷肉便當改1吃法 醫實測飯後血糖大降 :不控制會要命

    想控制血糖,進食順序相當重要,不論有沒有糖尿病,飯後的血糖數值都相當重要,過高會導致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醫師李唐越親自實測,兩天都進食同一款便當,其中一天以肉、菜、飯的順序進食,飯後血糖出現明顯落差。醫師洪建德也指出,先吃蛋白質、菜後再吃白飯,能有效減少胰島素阻抗,穩定血糖。

  • 營養師公開母親節吃不胖SOP!關鍵有2個

    營養師公開母親節吃不胖SOP!關鍵有2個

    母親節即將到來,免不了請媽媽吃一頓大餐,但該怎麼吃才能健康又享受呢?營養師高敏敏表示,進食順序、餐點擇食是關鍵!

  • 兩情況最忌吃水果 跟著譚敦慈做 穩血糖兼防脂肪肝

    兩情況最忌吃水果 跟著譚敦慈做 穩血糖兼防脂肪肝

    現代人常因忙碌,很難每天吃到多種水果。無毒教母譚敦慈分享她都是一次切好4天份的水果,分裝於保鮮盒、置入冰箱,每盒都有4種水果,每天早餐吃1盒,省時又方便,她並指出,有研究發現,水果削皮後,在1周內營養價值都不變,但提醒別在空腹或在晚上吃水果,以免容易脂肪肝與不易控制血糖。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