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重大疾病險的搜尋結果,共37筆
壽險與醫療險保障在中年之前扮演重要的角色,隨著年紀邁入50歲以後的熟齡階段,壽險業者建議進入資產整合階段,壽險角色應該從風險保障轉向資產傳承與稅務規劃,熟齡客戶若健康條件允許,建議可透過終身壽險與變額萬能壽險,設計「生前贈與」或「分年繼承」機制,達成「留愛不留債」的目的。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退休理財規劃卻出現遲滯現象,根據台灣人壽與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共同發布《2025台灣高齡社會退休生態觀察指標》顯示,國人平均啟動退休規劃的年齡延後至39.63歲,且近七成民眾每月儲蓄退休金不到1萬元,顯示退休意識雖逐漸被喚醒,實際行動仍待強化。保經業者提醒,退休不該被動等待,而是需要及早布局,可從醫療保障、長照預備及資產傳承三大支柱著手,才能確保生活品質與未來選擇權。
為因應高齡化社會,立法院財政委員會14日將審查由國民黨團與立委所提出《所得稅法》修正案,調整長照扣除額從現行的12萬提高到最高36萬元、列舉扣除中的保險費用從現行2.4萬提高到4.8萬,以及增列健檢扣除額1萬元等高齡化社會所需相關稅制改革。
超人老爸必備三大「保」護力!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司子公司台灣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台灣人壽」)在父親節前夕提醒全天下爸爸們,扛起家庭經濟重責的同時,也要定期檢視自身保單,漸進式強化定期壽險、重大疾病險、小額終身壽險三大險種,完備醫療保障及退休理財,讓好「險」挺老爸好好退休。
退休生活除了追求長壽,還需謹慎規劃開支。日本一名60歲銀行員田中健一,退休當天領到一筆2500萬日圓(約新台幣510萬元)的退休金,卻因為一場同學會與老同學的比較心,把大筆退休金拿去投資,結果在半年內痛失9成退休金,令他相當後悔。
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壽險業者建議國人針對「月退休」、「醫療金」與「長照金」找出合適的保險商品,來打造完善的退休保障。
金管會為提升網路投保便利性,並促進金融科技發展與保險業數位轉型,宣布修法放寬相關規定,開放要保人可為同行家人網路投保旅平險,並放寬7歲至未成年被保人的投保身分驗證,另外也開放保險公司可在官網銷售重大疾病險及定額型健康險。
網路投保更輕鬆了,金管會保險局指出,考量家庭旅遊時,家長有幫子女網路投保旅平險的需求,因此開放要保人(家長)可為7歲以上未成年被保險人(子女)透過數位身分辨識方式,或可上傳子女的身分證件和投保意願簽名文件到保險公司指定網站,經保險公司確認即可,同時也開放讓消費者可以直接到保險公司的官網購買重大疾病險及定額型健康保險。
網路投保更輕鬆了!金管會保險局指出,因應外界建議,考量出國旅遊家長有幫小孩網路投保旅平險的需求,因此開放要保人(家長)可為7歲以上未成年被保險人(子女)透過手機身分辨識方式,或可透過上傳被保險人身分證件和投保意願簽名文件到保險公司指定網站,經保險公司確認即可;另開放保險公司於官網銷售重大疾病險及定額型健康保險。
一年一度的兒童節即將到來,新光人壽關心台灣孩童,即日起至12月31日止推出2025年「新光心肝寶貝」活動,舉凡活動期間內妊娠期間之孕婦或新生兒出生30天內即可向新光人壽申請「好孕禮」與「誕生禮」,祝福孩童平安健康、幸福成長。同時,新壽也關心台灣的弱勢兒童,與彰化銀行攜手推出2025「集食行善 讓愛發光」聯名活動,即日起至12月31日止,只要民眾至彰化銀行投保成功新光人壽任何商品,每一張保單新光人壽將捐助新台幣200元給「中華安得烈慈善協會」協助弱勢家庭,預計約有5,000戶家庭均可以因此受惠。
罹癌一次性給付,除癌症險外,重大疾病險或是重大傷病險,也是許多民眾會選擇的保障。以重大傷病來說,許多人認為重大傷病是少數人才會遇到的情況,但是若細看全民健保的22大項重大傷病的範疇,就會發現當中包含癌症、急性腦血管疾病、慢性精神病(含失智症)、慢性腎衰竭(尿毒症)等,重大傷病與自己的距離並不遙遠。
以現在金融環境看,單一產品或投資機制已無法滿足退休金規劃的需求,法人建議,可透過法人提供退休金專案或各種機制選擇投資標的以提升投資效率以加速累積退休金準備。
高齡化、少子化大幅改變台灣人口結構,青壯世代上有老、下有小的「三明治族」,背負雙重扶養壓力,更須完備保險保障,成為新年保單盤點最重要的族群。壽險公司建議三明治族,可善用「雙十、雙壽險」投保策略,用低保費創造高保障。
投保防癌險成顯學,但要先知道給付型態多元,保險業者指出,一次給付型可供保戶支付龐大醫療費用,此外,考量有些癌症治癒後再復發機率高,或轉移至其他部位,可能面臨長期治療及持續性醫療費用的壓力,部分防癌險保單會提供多次、多元給付,或是一定期間內定額給付可補貼客戶罹病後的經濟收入。
幸福人生是許多人的夢想藍圖,但過程不一定輕鬆,除加倍努力及追夢的勇氣,還得要有個人理財、保障規劃的觀念,但人生走向不可預測,如果可以嘗試跟練習,就能大大增加趨吉避凶的機率。凱基人壽將「致力於您的幸福人生」企業價值化為行動,推出全新情境式卡牌桌遊「幸福人生規劃局」,讓年輕學子們玩桌遊同時,學會經營人生、輕鬆掌握金融保險知識,並動員公司內外勤金融專才擴大推廣,幫助年輕族群提升財金素養能力,朝實踐幸福人生目標邁進。
隨著台灣即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比例將突破20%,這意味著醫療需求和長期照護壓力勢必大幅增加,同時,勞動力減少與撫養比升高,使青壯年面臨愈加沉重的經濟負擔。在這樣的背景下,規劃無憂的退休第二人生,成為每個人無法忽視的重要課題,若民眾單靠政府提供的基本保障,可能無法滿足退休後的生活需求,例如,勞保所得替代率可能不足以應付日常開支,更遑論應對不斷攀升的醫療支出,在這樣的情勢下,提前規劃個人財務藍圖,成為面對高齡化挑戰的關鍵一步。磊山保經呼籲民眾從剛踏入社會時,就應該系統性的盤點財務資源,並妥善規劃醫療與長期照護風險的轉嫁策略。唯有如此,才能為自己打造穩健的保障基礎,迎接退休生活,盡情實現精彩人生。
癌症已連續超過40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榜首,其中25至44歲的死亡人口亦以癌症為死因之首,據壽險公司觀察,若罹癌後,花費至少要上百萬元,醫療費用驚人。
台灣未婚率逐年上升,生活方式、經濟壓力、職業規劃或對婚姻態度的改變等原因,導致愈來愈多人選擇不婚或保持單身,超單身世代來臨下,退休規劃除投資理財,也得注重生前保障,尤其是老後醫療保障,善用保險機制,才能為自己構築更有保障的老年生活。
台灣未婚率逐年上升,根據行政院性別統計資料庫數據顯示,2023年台灣25歲至44歲適婚人口的未婚率高達51%,對比上世紀80年代適婚人口未婚率僅14.4%,驗證超單身世代的來臨,也預警了未來單身長者的人口將進入大爆炸時代。永達保經提醒,大齡單身族的人生風險,應優先考量生前的保障規劃,其次才是身後的安排。
衛生福利部今年六月公布最新國人十大死因,癌症連續42年蟬聯榜首;根據「112年全台灣惡性腫瘤醫療支出統計」,惡性腫瘤的就醫病人數高達88萬,罹癌人數近10年成長43.7%。衛福部資料亦顯示,癌症5年存活率持續提升、癌症醫療費用亦逐年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