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重症病患的搜尋結果,共113筆
為強化南高雄地區急救醫療量能、縮短急重症病患送醫時間,高雄市政府今(5)日宣布啟動市立小港醫院邁向「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預計於2032年完成評定升格,全面提升南高雄急重症醫療體系,守護港區及工業區周邊居民的健康與生命安全。
為解決急診壅塞,衛福部試辦「假日輕急症中心」(UCC),提供「很急但不嚴重」的病患可在周日、國定假日就醫,盼分流舒緩醫院急診壓力。2日上路第一天,全台13家共169人就醫,其中多家收治患者僅有個位數。衛福部長石崇良昨日表示,UCC是否能有效分擔壓力,還有待評估,若辦得好,未來會持續擴點。
澎湖縣10月23日由空勤總隊直升機代班後送望安1名口腔惡性腫瘤伴有急性呼吸衰竭的50多歲男性,卻因衛福部空轉平台當機,延誤病患就醫90分鐘才送抵高雄,衛福部今(24)日在媒體關注下,首度開罰廠商4萬多元,並將研議雙機系統作業。
退輔會主委嚴德發表示,這次花蓮光復鄉的災情,醫療照顧上,台北榮總玉里分院,第一時間就配合花蓮縣的衛生局支援相關的醫療器材,並分別在光復鄉開設了醫療服務站,另外也有巡迴醫療,也開設在瑞穗。
雙和醫院急診室員工日前張貼公告「本急診目前護病比1:13,若不耐久候可以到附近其他急診就醫」,讓急診壅塞問題再度浮上檯面。院方昨透露,該院單周通報滿床次數達22次,乃新北醫學中心壅塞之最。對此,護團直言,護理人力不足,當然沒辦法開這麼多床,呼籲衛福部次長林靜儀不要一天到晚搞政治、大罷免,部長不要講幹話,盡快將三班護病比入法。
急診壅塞問題未解,雙和醫院單周通報滿床22次,是新北醫學中心壅塞之最。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統計,去年12月至今年3月,國內共流失1302名護理師,4~7月只有659人回流,僅回流一半,呼籲次長不要一天到晚搞政治、大罷免,部長不要講幹話,儘快將三班護病比入法,並調高急診部分負擔,促使病人分流。
台灣醫療人力荒,引發各界擔憂,其中健保點值成為許多醫師疾呼改革的一大重點。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分享,有位病患突然肺炎、重度呼吸衰竭,經過加護病房2周急救後,順利救回病患的性命,健保支付頂多10萬元,沒想到健保局事後竟核刪加護病房的部分治療費用,聲稱「重症病患住院日數過長」,讓蘇一峰怒批「等於醫師與護理師都做白工!」,難怪越來越少人加入急重症,貼文曝光後引發熱議。
楊柳颱風直撲台灣東半部,台東縣政府今(12)日下午召開防災工作會報暨鄉鎮市長視訊會議。縣長饒慶鈴指出,上午9時依情資研判啟動二級開設,中央氣象署下午2時30分發布陸上颱風警報後,提升至一級開設,並建議16鄉鎮市公所啟動預防性疏散。
在醫療資源常陷入不均的東北角,基隆長庚醫院,負擔起重度急救責任醫院角色,守護新北偏鄉以及基隆居民的健康。今年7月剛接下院長一職,國內攝護腺癌權威醫師吳俊德,有30年行醫以及多年行政經驗,重回熟悉的基隆,他坦言,上任最大挑戰,就是面對醫護出走、急診壅塞等問題,但如同官網自介文所寫:「醫學是完全的利他主義」,他強調,無論科技如何進步,做出「對病人最好的決定」就是醫療最好的答案。
彰濱秀傳紀念醫院今天舉行院長交接典禮,顏鴻章卸任後,將由具胃腸肝膽、家庭與社區醫學專長的恩主公醫院院長黃信彰接任;黃信彰表示,要讓彰濱秀傳醫院成為一間做好急重症及長照的醫院,在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後,讓高齡失智長者獲得照顧。
國內今年初出現前所未見的急診壅塞,健保署最快今年10月將再推動新措施,比照日本,試辦「假日急症中心(Urgent Care Center,簡稱UCC)」,在急診壅塞的醫院附近另覓地點,專收檢傷分類4~5級的輕症患者。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表示支持,但可行性上仍有3挑戰,包括硬體與服務量能、人力來源與排班困難、急重症識別責任所衍生的醫糾風險。
金門地區「2025城鎮韌性防空演習」今(18)日上午10點至10點30分登場,警報準時聲響後原本喧囂的大街瞬間寂靜、空無一人,僅剩巡邏警車與警員於路上值勤;不過約在警報解除前4分鐘,金城民權路上驚現1名婦人騎車而過,附近員警「慢半拍」見狀才追上攔查,該民恐依《民防法》吞下一張3至15萬元罰單。
高鐵延伸宜蘭案今天進行第2次環評審查,正方強調宜蘭有高鐵促進當地發展、提升醫療水準,更是縣民的期盼,但反方質疑交通部鐵道局刻意操弄數字,4月報告北宜直鐵節省時間優於高鐵,現在的報告卻反過來,也呼籲邀請高鐵、台鐵董事長出面表達立場,並確認數據,才能作為環委判斷基礎。
印尼女童Sherlyn與男童David,一出生即罹患新生兒膽道閉鎖症,被告知「只能再活一個月」,歷經他國手術失敗、生命垂危,分別在2014、2016年在台大醫院成功完成活體肝臟移植,重獲新生。歷經10年,2名孩童再次回到台灣,與大家分享重生的喜悅。
金門縣首辦2025「城鎮韌性」全民防衛動員實兵操演今(12)日下午嚴陣登場,以轄內遭到戰爭攻擊為想定,依序至金湖鎮瓊林里公所辦理民生必需品配售、中華電信機房演練經建設施遭受破壞搶救、金城衛生所實施大量傷患醫療救援及急救站開設、最後在金門縣立體育館操作災民疏散撤離、無人機散佈假訊息、災民收容救濟站開設及假訊息澄清等,總計動員中央與地方20餘單位、300餘人參演,演練過程緊湊逼真。
臉書社團「急診醫師碎碎念」貼出嘉義長庚醫院神經內科系主任黃彥筑在轉診平台上貼文,內容提到各大醫院神內經內科醫師崩盤,腦中風醫療崩壞,提供嘉義長庚收治腦中風急重症病患相關指引供其他醫院參考,意外引發熱議,今(9日)黃彥筑未對外發言,僅透過院方澄清,他是善意提醒其他醫院能做好轉診患者的評估、把關,並提供指引,不是要打擊醫療轉診制度,本意也不在醫療體系崩壞或人力不足,而是希望資源不要被排擠。
用於A型急性主動脈剝離術、主動脈根部手術等急性心血管手術的止血凝膠,今(15)於共擬會議取得核價共識。健保署公布,除5月1日已收載的4mL凝膠外,其餘2mL、5mL將分別給付1.8萬、3.2萬點,比前次所定的核價高,6月1日上路,預計一年增加3080萬點健保支出,造福1400名重症患者。
金韻梅年幼時,父母因中國家鄉醫療技術落後染疫而亡故,此難忘的經歷,在她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她決定學有所成後回東方故土盡自己的力量,為飽受疾病折磨與痛苦的家鄉同胞,以自己的醫術及能力,幫助他們解除痛苦。一八八八年金韻梅結束醫院實習後,美國多家醫院願意為她開出優渥條件,邀請她前去任職,但她拒絕了。同年年底,她與養父母回到她闊別十六年之久的中國家鄉,在廈門開設一家私人診所,這是她在學成後第一次回國。
健保署於全台陸續實施「醫院個別總額」新制,台北區本月正式上路,各大醫院擔心門診衝過量,給付遭到斷頭,最後拿不到錢,均嚴陣以待。台大醫院研擬於今年第3季調漲掛號費,並門診減量,規定每位醫生只能看80名病患,若超過上限,醫師將拿不到診療費,雙管齊下因應財務衝擊。分級醫療制度失靈,大醫院輕症門診多,健保署為管理醫院門診量,在全台各分區陸續實施醫院個別總額制,要求各醫院年度健保點數不可超過前1年,若超過將打折,甚至「斷頭」不予給付。台北區最晚實施,由於常收治來自全國的病患,反彈也最大。
近期社群平台有傳言點名羅東博愛醫院與台北醫學大學移植中心合作,影射院方為大陸器官移植之一環。羅東博愛醫院今(11)日發布5點聲明,嚴正澄清網路上不實指控,強調器捐流程全程依法辦理,參與合作之院所遍布全台,不容錯誤訊息抹煞各界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