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鐳洋科技的搜尋結果,共48筆
一、工商企業
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18日開幕,射頻測試大廠鐳洋科技於展中首度公開展示FoldSAT可折疊低軌衛星使用者終端,該產品由鐳洋科技與客戶共同開發,整機以客戶品牌推出,但其中的核心射頻與陣列天線技術由鐳洋提供,體現公司在低軌衛星通訊設備上的關鍵技術力。
由外貿協會主辦的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TADTE)周四假台北南港展覽1館登場,匯聚來自15國490家廠商,使用1500個攤位,規模創下歷史新高。外貿協會黃志芳董事長在開幕致詞中指出,台灣以創新、韌性與信任,已在國際舞台展現關鍵角色,從低溫測試、無人機應用到太空通訊合作,成果斐然;並強調現代防衛正由AI、低軌衛星與無人載具驅動,台灣具備智慧化作戰與太空系統整合實力,打造韌性供應鏈,與全球夥伴共同構築可信賴的合作網絡,讓台北航太展成為創新與合作的起飛跑道。
鐳洋科技(6980)於2025年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TADTE)首度公開展示FoldSAT可折疊低軌衛星使用者終端。該產品由鐳洋科技與客戶共同開發,整機以客戶品牌推出,但其中的核心射頻與陣列天線技術由鐳洋提供,體現公司在低軌衛星通訊設備上的關鍵技術力。
鐳洋科技(6980)今日宣布,由國家太空中心(TASA)委託開發的首顆新創追星先期計畫3U通訊立方衛星「夜鷹號(Nightjar)」已成功與地面站完成雙向通聯,並穩定接收自研通訊酬載訊號,技術成熟度(Technology Readiness Level, TRL)正式達到第八級(TRL 8),代表鐳洋自主系統已完成實地驗證,具備實際運行與商業化部署的條件。此任務不僅展現鐳洋在低軌通訊領域具備「從地面到太空」的完整垂直整合能力,也象徵台灣本土企業正式進入國際衛星供應鏈。
台灣自製第一個光學遙測衛星星系福衛八號第一顆衛星(FS-8A)預計10月升空,太空中心(TASA)30日表示,同航班還有TASA新創追星計畫3顆8U立方衛星「鐘雀1號」、「黑鳶1號」、「信天翁1號」,如驗證成功,未來可應用在寬頻通訊、衛星物聯網、遠洋漁業等,增加台廠搶進國際衛星產業鏈機會。
國家太空中心(TASA)自製、台灣第一個光學遙測衛星星系福衛八號第一顆衛星(FS-8A)10月升空,同航班的乘客還有TASA新創追星計畫的三顆8U立方衛星「鐘雀1號」、「黑鳶1號」、「信天翁1號」,如驗證成功,未來可應用在寬頻通訊、衛星物聯網、遠洋漁業等面向,增加台廠搶進國際衛星產業鏈的機會。
鐳洋科技6月17日至19日參加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國際微波展(International Microwave Symposium,IMS2025)。今年鐳洋科技以「Wi-Fi over mmWave」為主題,首度公開展示毫米波整合解決方案,含自研8x8 Ka頻段陣列天線結合天線封裝(AiP)模組的實測數據,展現其穩定連線與高速傳輸能力。在持續推出新產品下,將有利該公司今年出貨及營運表現。
鐳洋科技(6980)於6月17日至19日參加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國際微波展(International Microwave Symposium, IMS 2025)。今年,鐳洋科技以「Wi-Fi over mmWave」為主題,首次公開展示毫米波整合解決方案。該方案包含自研8x8 Ka頻段陣列天線,並結合天線封裝(Antenna-in-Package, AiP)模組,展示了穩定的連線與高速傳輸能力。
全球產業在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公布後受到衝擊,多數產業後市蒙上陰影,法人指出,近年在國防、科技等各領域考量下,各國競相發展低軌衛星產業,全球變局中,低軌衛星產業將可望維持相對穩定成長,預期台廠包括昇達科、耀登、鐳洋科技及啟碁等都將受惠。
本周逢清明節連假僅三個交易日,加上投資人觀望川普關稅解放日,興櫃市場漲勢與成交量同步趨緩,不過仍有二檔新兵逆勢登錄興櫃,且空降周漲幅冠亞軍,分別為半導體業的頌勝科技(7768)與車用電子的神數(7821),各以74.54%、43.43%周漲幅,強力霸占興櫃市場,季軍則由觀光餐旅的巨宇翔(2760)以周漲7.4%拿下。
根據教育部的統計,自106學年度起,全台大學畢業生數逐年下降,111學年度畢業生數更跌破28萬人,顯示年輕技術人才的供應逐漸縮減。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的產業人力需求分析,未來三年,通訊產業每年將新增4,500至5,500名專業人才,顯示企業對技術人才的需求持續增加。然而,畢業生數量的減少與產業需求的增長形成了落差,企業在尋找優秀人才時面臨激烈的競爭。為了應對這一趨勢,鐳洋科技(6980)自2021年起,每年穩定招募實習生並培養新秀,並持續增加正職招聘人數,積極培育並吸納優秀人才,為未來衛星通訊產業的發展做好準備。
鐳洋科技(6980)於3月同時參展英國與美國兩場重量級衛星展覽,向英美兩大市場展示其在低軌衛星通訊技術的領先實力。隨著全球低軌衛星市場的快速成長,衛星通訊已成為未來關鍵基礎設施之一。鐳洋科技積極參與國際級展會,深化合作夥伴關係,拓展全球市場,加速低軌衛星應用的商業化。今年首次亮相英國倫敦的「Space-Comm Expo」,該展會是英國最大的太空產業交流平台,匯聚全球領袖,探索太空技術的商業化應用。同時,鐳洋科技也繼續參加位於美國華盛頓的全球最大衛星展「Satellite 2025」,這已是鐳洋連續第五年參展。
全球最大衛星產業展覽會SATELLITE 2025 ,在美東時間11日至13日在美國華盛頓盛特區大登場。經濟部今(12)日指出,今年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再度攜手國科會國家太空中心,帶領18家臺廠組成「Taiwan Space臺灣形象館」,展出多款比肩國際之亮點產品,除了最擅長的多元衛星地面終端設備、關鍵元件外,觸角更將延伸到衛星本體、航空用通訊、光學酬載等次系統的創新技術。
隨著太空科技的進步,與火箭發射成本的下降,低軌衛星市場正快速擴張,開啟太空產業朝向商業化發展。
鐳洋科技於2024年11月30日至12月04日參加第二屆台灣太空國際年會(TASTI 2024),此次年會以「Link the World through Space」為主題,鐳洋展示了在低軌衛星通訊領域的領先技術,包括衛星AIT服務平台、3U低軌通訊立方衛星、衛星通訊UT關鍵模組展示盒和低軌衛星地面接收站,全面展現其在衛星通訊技術上的研發實力,相關產品預期也將推升明年營運表現。
鐳洋科技(6980)參加第二屆台灣太空國際年會(TASTI 2024),此次年會主題為「Link the World through Space」,旨在促進全球低軌衛星技術的合作與跨國整合。鐳洋科技作為重點參展企業之一,展示了其低軌衛星通訊領域的技術成果,包括衛星AIT服務平台、3U低軌通訊立方衛星、衛星通訊UT關鍵模組展示盒及低軌衛星地面接收站,顯示其在衛星通訊技術上的實力。
國家太空中心自主研發的6U立方衛星「旺來衛星(ONboard Globe-Looking And Imaging Satellite, ONGLAISAT)」今(5)日於美國佛州卡納維爾角搭乘SpaceX執行的CRS-31太空站運補任務進入國際太空站,預計1個月後彈射進入410公里的低地球軌道執行飛試任務,驗證新一代光學遙測酬載的先進技術。
鐳洋科技旗下上海鐳咏電子科技,參加第17屆中國微波及天線技術會(IME2024),為中國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技術展覽會,吸引了來自全球的頂尖企業及業界專家。創辦人暨董事長王奕翔表示,此次參展不僅是鐳洋開拓全球市場的重要機會,也是提升國際影響力的契機。營運面上,該公司看好全球射頻市場快速成長,明年營運可望跟著產業增長腳步。
鐳洋科技(6980)旗下的上海鐳(口永)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於2024年10月23日至25日,首次亮相中國最大、最具影響力的技術展覽會——第17屆中國微波及天線技術會(IME2024)。該展會吸引了來自全球的頂尖企業及業界專家。創辦人暨董事長王奕翔表示,此次參展具有重大意義,不僅是鐳洋進一步開拓全球市場的重要機會,也是提升國際影響力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