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長壽風險的搜尋結果,共90筆
保險業接軌新一代清償能力(ICS),是否「過渡」得了2026年6月財報見真章。保險局局長王麗惠16日指出,ICS制度的風險範圍更廣、資本要求高,比舊有RBC制度更嚴格,因此祭出ICS過渡性調適措施,讓保險業有15年的過渡期,但只有資本適足率(RBC)200%以上的公司才能用過渡措施,RBC200%以下者要有具體明確增資計畫及「承諾書」,且經金管會同意才能適用。
保險業接軌ICS是否「過渡」得了2026年6月財報見真章。保險局局長王麗惠16日指出,新一代清償能力(ICS)制度的風險範圍更廣、資本要求更高比舊有的RBC制度更嚴格,因此祭出ICS過渡性調適措施,讓保險業有15年的過渡期,只有RBC200%以上的公司才能用過渡措施,RBC200%以下的要有具體明確增資計劃及「承諾書」且金管會要同意才能適用。有二個重要時點,一是想用過渡措施的今年11月7日前要申請,二是到底有沒有過渡成功,即ICS達100%,2026年8月公布的六月底財報見生死。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 ,國人不僅擔心年老失智,長照準備金也大幅增加;南山人壽攜手工研院健康樂活聯盟15日發布《2025年永續健康白皮書》,南山人壽董事長尹崇堯表示,迎接百歲人生,壽險公司也面臨新挑戰,提四大策略提供服務、因應風險,透露南山正在研擬申設健康服務子公司,正是「健康守護圈」的延伸,藉由跨界合作,不僅提供保障,南山人壽也自許成為「健康解決方案提供者」。
南山人壽指出,隨著平均壽命不斷延長,樂齡族需面對的退休年限也隨之拉長,但不少民眾在規畫退休金時,未充分考慮「長壽風險」,建議民眾及早思考退休金流與風險管理規劃。
國發會推估台灣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今年將超過20%,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隨著預期壽命延長,國人除了要應對「疾病」與「長照」風險外,活得比預期還久的「長壽風險」也成為民眾必須審慎思考的新課題,呼籲應及早展開保險與財務的規畫,為自己打造穩健、安心的退休生活。
在當今社會,股票投資被廣泛認為是實現財富累積和增值的有效途徑之一,即使年過半百,在整體財務規劃中仍然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外媒報導強調,年齡超過55歲的族群不應輕忽股市的潛力,因為基於長壽與生活成本這2大風險考量,有必要讓資產保持成長,以防財富面臨耗盡的挑戰。
今年上半年銀行的保險業務成長幅度優於基金,主要是保險具備的長期保障、資產傳承等需求,可以滿足客戶的需求,較不受金融市場波動影響,因此也讓保險業績強強滾,接下來銀行也將乘勝追擊,持續強化保險業務。
月存1萬元滾出千萬元退休金不是夢。壽險業者表示,「及早開始、定期定額、持之以恆」是最好的退休準備方法,商業保險可以成為重要的補強工具,像投資型保險的變額年金保險就兼顧資產累積與長壽風險保障,透過保單與投資標的連結,讓資金在年金累積期間有機會參與市場成長。
退休生活的收入從哪來,支出怎麼控,這攸關退休後希望過哪種生活,凱基人壽同理民眾需求,全新推出「凱基人壽鑫享年年終身保險-定期給付型」臺幣還本型商品,協助民眾減緩退休金缺口壓力,讓退休不焦慮,打造安心穩定的樂退人生。
退休不只是存錢那麼簡單,香港經驗揭示理財三關鍵為增長、現金流與抗通膨。全球人口高齡化與壽命延長趨勢,退休理財已成為每個人不可迴避的課題。富達國際香港退休金及個人投資業務總監暨香港地區執行總監陳宇昕表示,香港強積金制度自2000年實施以來,已累積25年經驗,建立起多層次的退休金架構,逐步發展出符合高齡社會需求的多元理財工具,期讓退休族資產增長、退休後有現金流、甚至可以抗通膨。
提早退休若缺乏周全規劃,現實可能比想像更殘酷。日本一名56歲男子田中(化名)就是血淋淋的例子,他原以為擁有1億日圓(約新台幣2050萬元)資產,靠租金、股息便能無憂退休,卻在短短一年內跌落谷底。
提早退休若缺乏周全規劃,現實可能比想像更殘酷。日本一名56歲男子田中(化名)就是血淋淋的例子,他原以為擁有1億日圓(約新台幣2050萬元)資產,靠租金、股息便能無憂退休,卻在短短一年內跌落谷底。
因應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儲備退休後的現金流成為近年來的理財話題,尤其邁入熟齡階段的族群,該如何急起直追?為協助熟齡族安心享退休,壽險業首度推出50~70歲專屬的分紅金流型保單,讓熟齡族也能創造現金流同時兼顧傳承需求。
加密貨幣寫進主流制度史的一週!美國國會正式通過「三大加密資產法案」,為穩定幣與數位資產定義清晰監理路徑,也讓全球市場信心瞬間點燃,同一時間,以太幣( ETH )一舉突破3,600美元創下近期新高、瑞波幣( XRP )週漲幅逼近 20%,重返市值第三大,比特幣則重回12萬美元,加密市場呈現比特幣穩、主流幣爆發的強勢結構。
「我的退休金準備夠了嗎?」是許多人面臨的問題,為了幫助投資人化繁為簡從容累積資產迎接退休生活,凱基投信秉持資產管理業者的初衷,推出兩檔旗艦商品TISA級別基金,一檔台股基金-凱基台灣精五門基金,一檔海外多重資產基金-凱基未來世代關鍵收息多重資產基金,提供國內外市場兩種選擇,以低經理費、免手續費的方式,滿足投資人長期投資需求。
2025年台灣超高齡社會正式來臨,退休後平均餘命超過23年,生活費用與長照支出高漲,但大多數民眾的退休金仍需仰賴財務危機未解除的勞保年金。為因應長壽風險,並引導台灣民眾進行中長期投資,提升資產管理財務韌性,金管會推出「台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ISA)」,由集保結算所主導設計,於6月底上路,正式啟動台灣自主理財休儲蓄的新起點。
衛福部統計,女性平均壽命比男性多近7年,但主計總處公布去年女性平均薪資卻僅為男性的84%,加上女性較易因婚育中斷職涯,顯示女性在退休金準備上面臨更大挑戰。壽險業者觀察,30~50歲女性投保行為逐漸從被動儲蓄轉向積極風險管理與退休金流布局,帶動年金險、利變型保單與長照型商品需求升溫。
臺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ISA)7月上路,中租基金平台積極響應政策成為首波開賣業者,第一時間開放用戶申購具「低經理費」優勢的9檔TISA專案基金,包括2檔TISA級別基金及7檔R級別基金,涵蓋保德信、兆豐、永豐、匯豐等知名投信業者產品。
努力工作賺錢,為的就是退休後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根據《THE GOLD ONLINE》報導,日本一對退休夫妻賣房搬去和老父同住,三人年金總收入為37萬日圓(約新台幣7.65萬元),原以為能共享天倫之樂卻差點破產,文章提醒退休後應特別警惕兩大潛在危機:過度花費及長壽風險。
退休規劃不再只是「存夠錢」這麼簡單,能否建立穩定現金流、對抗長壽風險,並兼顧保障與資產傳承,成退休族群關注三大核心。近年來具備「壽險保障+紅利分享」雙重優勢的分紅保單,逐漸受到穩健型與高資產客戶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