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長江流域的搜尋結果,共72

  • 續外宣 央視推台灣光復紀錄片

    續外宣 央視推台灣光復紀錄片

     大陸官方剛結束慶祝台灣光復80周年大會等活動,但相關宣傳仍未告終。大陸國台辦與央視等單位合作推出《國土重光——紀念台灣光復80周年》6集紀錄片,採取歷史和現代雙線敘事手法,並從11月1日起播出。

  • 全球不到3千隻 韓國野放東方白鸛竟「滾落斜坡慘死」

    全球不到3千隻 韓國野放東方白鸛竟「滾落斜坡慘死」

    全球不到3000隻,目前瀕臨滅絕的「東方白鸛」主要棲息地在大陸東北、俄羅斯遠東地區,近年有東方白鸛南下過冬時迷路飛來台灣,目前約有8隻留在雲林縣麥寮鄉,而韓國金海市2022年時曾引進2隻嘗試復育, 近日舉辦野放3隻東方白鸛的活動,沒想到其中1隻疑似被關在籠子裡面太久,受到悶熱與壓力影響,籠子打開後無法自行站立、展翅,最後更直接滾下斜坡,並在3天後死亡,引爆輿論。

  • 陸拚命「挖運河」 背後是一場國運之戰

    陸拚命「挖運河」 背後是一場國運之戰

    據《智谷趨勢Trend》報導,中國正在躍入一個「新運河時代」。今年4月,浙江《關於高水平建設「航運浙江」的實施意見》正式實施,明確提出「謀劃推進浙贛運河」。作為浙贛粵運河的一部分,浙贛運河途經浙江杭州、衢州和江西上饒、鷹潭、南昌等城市,規劃全長約760公里,堪稱打通長江水系和錢塘江水系的世紀水運工程。

  • 近5年糧食年產量穩定達「1.3兆斤以上」 大陸是如何做到的?

    近5年糧食年產量穩定達「1.3兆斤以上」 大陸是如何做到的?

    大陸央視報導,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中國大陸「第十四個五年規畫」即將收官,近五年來,從物質基礎到機制保障,糧食年產量達標,穩定在1.3兆斤以上,更在2024年首次邁上1.4兆斤新台階,當前,秋糧主產區高標準農田阡陌縱橫,1000多萬台(套)現代化農機具有序流動。今年夏糧為史上第二高產年,早稻單產首次突破800斤,秋糧長勢偏好,打下豐收基礎,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 五個堅持  陸智庫報告解析新時代長江治理方略

    五個堅持 陸智庫報告解析新時代長江治理方略

    新華社報導,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26日以中英文向全球發布智庫報告《碧水奔騰萬里情——新時代長江治理的成就啟示與世界意義》,全文1.6萬餘字,系統總結新時代以來長江治理的歷史性成就、科學方略和世界意義。

  • 曹操赤壁大敗不只一把火 2件事才是勝負關鍵

    曹操赤壁大敗不只一把火 2件事才是勝負關鍵

    三國歷史上最具轉折意義的赤壁之戰,長久以來因《三國演義》描繪的「火燒赤壁」廣為流傳。然而查閱《三國志》、《資治通鑑》等正史,真相並非僅靠火攻。曹操大軍因瘟疫、後勤、水土不服而元氣大傷,加上孫劉聯軍巧妙合作,最終導致戰局逆轉。赤壁之戰,其實是一場多重因素交織的經典戰例

  • 北方冷高壓開始活躍 專家揭轉涼時間點

    北方冷高壓開始活躍 專家揭轉涼時間點

    節氣已進入秋天,不少人關心何時轉涼,天氣風險公司分析師廖于霆今表示,大台北盆地下周還是會出現36至37度高溫,真正的涼意最快要等到9月下旬,隨著9月進入秋季,北方冷高壓與鋒面系統逐漸增強,但目前仍受到太平洋高壓籠罩,影響範圍僅止於長江流域,預估要到9月下旬東北季風才可能進一步南下影響台灣。

  • 長江流域部分水域暴發藍藻水華  陸生態環境部解析原因

    長江流域部分水域暴發藍藻水華 陸生態環境部解析原因

    澎湃新聞13日報導,連日來長江中下游湖庫及部分支流、江段暴發藍藻水華嚴重,近年少見,引發關注。大陸生態環境部水司指出,氣候異常、水體交換能力下降,促進了藻類聚集與增殖。

  • 地理天險也護不住江山!4大劣勢讓南京王朝注定短命

    地理天險也護不住江山!4大劣勢讓南京王朝注定短命

    南京自古享有「江南天險、龍虎鎮後」的美譽,長江在前形成天然屏障,金山、龍虎山守護後方,地理條件堪稱絕佳。然而歷史上選擇南京作為都城的王朝多半短命,這並非偶然,而是南北地緣對峙、軍事機動性、交通運輸以及政權自身實力等多重劣勢交織的結果,即使擁有天險護佑,南京的王朝仍難以長久維持統治,短命成為歷史反覆印證的現實。

  • 赤壁之戰潰敗 火燒船不是關鍵 曹操親筆寫下2敗因

    赤壁之戰潰敗 火燒船不是關鍵 曹操親筆寫下2敗因

    三國鼎立的序幕由赤壁之戰揭開,這場決戰不僅改變了歷史格局,更讓曹操的霸業戛然而止。世人多半記得「火燒連環船」的戲劇場景,卻忽略曹軍敗北的深層原因,根據史料記載,瘟疫肆虐、水土不服、後勤困難與戰略誤判,早已重創曹操大軍,火攻僅是壓垮其最後防線的一擊。

  • 「微笑天使」頻頻現身   長江江豚見證母親河生態復甦

    「微笑天使」頻頻現身 長江江豚見證母親河生態復甦

    大陸央視新聞30日報導,長江江豚是長江旗艦性物種,也是反映長江生態系統健康狀況重要指標物種。近日發布《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及生境狀況公報(2024年)》顯示,長江江豚種群數量呈現出持續穩定的態勢。曾經難覓蹤影的「微笑天使」,正見證著母親河的生態復甦。

  • 劇烈強降雨殺到!明起雨區擴大 風雨最強時間曝

    劇烈強降雨殺到!明起雨區擴大 風雨最強時間曝

    西南風影響,中南部雨勢未減,中央氣象署表示,明後兩天西南風增強,降雨規模再擴大,雨勢最明顯,西半部防大雨或局部豪雨,嘉義以南山區可能會有局部豪雨等級以上降雨,到下周一期間仍有斷續陣雨或雷雨,尤其苗栗以南下雨時間偏長,宜花以午後雷陣雨為主,天氣要到下周二西南風逐漸減弱才會回穩。

  • 日本政府與關東軍對華政策分歧

    日本政府與關東軍對華政策分歧

     日軍達成軍事目的後,原本規劃由張敬堯出面主持傀儡政權的政治謀略,因張氏被殺,事出突然,日本天津特務機構竟一時無法找到俯首聽命的替代人選。此時黃郛因與南京政府、華北地方當局以及日本政府、日本陸軍省及關東軍皆有淵源,乃成為周旋各方謀求妥協之最佳中介人選。

  • 江南封疆大吏養黑幫、清政敵 雍正默許背後藏深沉心計

    江南封疆大吏養黑幫、清政敵 雍正默許背後藏深沉心計

    李衛出身寒門,憑藉過人的膽識與手腕,逐步成為江南地區權勢滔天的封疆大吏。他雷厲風行地打擊貪官,但同時又與漕幫等黑幫勢力暗中勾結,利用非正規手段掃蕩政敵。面對朝中質疑聲浪,雍正帝非但未懲處,反而持續提拔重用。這表面的信任背後,隱藏著雍正穩固江山的深沉心計。

  • 海納百川》中國國民黨莫忘當年領導抗戰(丘智賢)

    海納百川》中國國民黨莫忘當年領導抗戰(丘智賢)

    網傳國民黨將於8月29日舉行座談會紀念抗戰,若屬其實,無論從形式與內容而言,都與抗戰時期中國國民黨的歷史貢獻極不相稱。多年以來,國民黨言及抗戰早就流於過場形式,自己也不知所以然,抗戰勝利暨台灣光復80週年的紀念舞台上,國民黨彷彿顯得黯淡無光。

  • 陸持續兩天強降雨   武警、消防聞「汛」而動全力搶險救援

    陸持續兩天強降雨 武警、消防聞「汛」而動全力搶險救援

    大陸央視11日報導,大陸這兩天強降雨持續,造成部分地區交通受阻、房屋被淹、民眾被困,新一輪洪峰過境,長江水位上漲。多地多部門緊急出動,開展搶險救援。四川瀘州強降雨致民眾被困、重慶渝北社區車庫被淹、內蒙古包頭嚴重積水致車輛人員被困,各地武警、消防緊急救援、排水搶險,有關部門提示,洪水過後,飲食安全要注意。

  • 酷暑難耐 東部空調用電占近4成

     大陸東部沿海地區近期持續遭遇高溫酷暑侵襲,長江流域主要農業與製造業重鎮更陷入熱浪之中,導致經濟腹地的乾旱風險升高、物流與電力系統承壓,引發外界對旱災與經濟損失的憂慮。

  • 北旱南澇 華南7省暴雨 華北發燒中

    北旱南澇 華南7省暴雨 華北發燒中

     端午節過後,大陸北旱南澇,華南跨7省暴雨,光是湖南一省就傳出有40多萬人受災,珠江、長江流域等水系27條河流超警戒水位,多地發洪水警報。反觀華北各省卻在「發燒中」,局部地區出現40度以上高溫,北京湯河口41.8度,打破今年大陸最高溫紀錄。

  • 西南風水氣足當心雷雨 專家估這天「出梅入夏」

    西南風水氣足當心雷雨 專家估這天「出梅入夏」

    台灣天氣環境受西南風影響,帶來充足水氣,明(17)日各地降雨機率高,氣象粉專提醒,明天台灣上空大氣環境極度不穩定,要注意午後大雷雨,尤其是大台北地區及全台山區,也透露周三(18日)後將告別梅雨季。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