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閻學通的搜尋結果,共32筆
第12屆香山論壇18日於北京開幕,大陸國防部長董軍在致詞中強調台灣自古屬於中國,解放軍隨時準備挫敗任何外部武力干涉。針對中美競爭是否改變世界秩序,大陸資深國關學者閻學通認為,中美競逐聚焦科技,部分美國政客期待「重回冷戰時代」並不現實,新秩序需要理性看待。
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名譽院長閻學通18日在香山論壇分組討論中,針對國際秩序發表觀點,深入剖析中美競爭態勢、國際權力結構變化及對「新秩序」的認知,明確反對部分美國政客「重回冷戰」的主張,並且認為「新秩序」需要理性看待。
當前國際關係理論面臨的問題是,所有體系和國家兩個分析層次的變數無法解釋,國際秩序從全球化向逆全球化的轉變。實力結構,國際制度、國際規範、國內體制、國內社會結構都無法解釋為何所有大國都採取去全球化的政策,即無法解釋為何從推動自由貿易向貿易保護主義轉變,從人權高於主權向無視人權轉變。體系和國家層次的變數不僅解釋不了2018年以來美國對外戰略的多次反覆,而且也解釋不了為何所有大國的內外政策呈現同質化趨勢。
1月16日上海市政府印發《上海市推動數字貿易和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提出「先行先試增值電信擴大開放」,利用上海新片區及浦東新區的數位基礎設施優勢,吸引外資全資落地互聯網數據中心、內容分發網絡及應用商店等領域。此舉引起中國網路社群議論,認為可能在為Google、Meta等國際數位平台在中國合法化鋪路,並率先落腳上海這個改革開放的經濟自由重鎮。
大陸學者閻學通在美媒《外交雜誌》投書,在台灣問題上,閻稱「中國未來4年將專心處理經濟問題,這段時間不會制定統一時間表」,引起熱議。隨即,國台辦在陸媒詢問下表示,「這是學者個人的言論」,並強調「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
大陸有沒有統一時間表?如果有,會是哪一個時間點?這是兩岸乃至國際社會都密切關注的議題,北京卻鮮有正面回應。最近,北京清華大學教授閻學通在美媒撰文,指出「未來4年裡,中國會將注意力主要集中於發展經濟上面,而不是台灣統一的時間表」。對於閻的研判,國台辦發言人以「學者個人言論」一筆帶過,然後重申「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的制式口徑,顯然不願在時間表問題上糾纏下去。
大陸有沒有統一時間表?如果有,會是哪一個時間點?這是兩岸乃至國際社會都密切關注的議題,北京卻鮮有正面回應。最近,北京清華大學教授閻學通在美媒撰文,指出「未來4年裏,中國會將注意力主要集中於發展經濟上面,而不是台灣統一的時間表」。對於閻的研判,國台辦發言人以「學者個人言論」一筆帶過,然後重申「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的制式口徑,顯然不願在時間表問題上糾纏下去。
美國當選總統川普即將上任,各國智庫與外交界對於未來美中關係的分析大都傾向於雙方關係會明顯改善,但是經濟上會因為川普大幅提高關稅對中國會造成較大的影響。有些觀察家認為,川普手下一些對中國持有強烈鷹派色彩的高級幕僚可能會激起中美外交上的波瀾,但仍不至於惡化為較大的衝突,畢竟真正做最後決定的是有著滑頭地產商人色彩的川普。
川普尚未就職,其不可預測性已快速發酵,各方雖各有解讀,但世局走向撲朔迷離,則是共同認知。就美中關係而言,就有兩種迥然不同的判斷。但無論川普將如何對待中國,可以確定的是,大陸未必會被打趴,更不保證美國可以再次偉大。如何厚植國力、保持戰略定力,是大陸應對川普2.0的主旋律。
川普尚未就職,其不可預測性已快速發酵,各方雖各有解讀,但世局走向撲朔迷離,則是共同認知。就美中關係而言,就有兩種迥然不同的判斷。但無論川普將如何對待中國,可以確定的是,大陸未必會被打趴,更不保證美國可以再次偉大。如何厚植國力、保持戰略定力,是大陸應對川普2.0的主旋律。
大陸知名國關學者閻學通20日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撰文表示,未來4年,北京會將注意力集中在重振經濟上,不會制定統一台灣時間表;與此同時,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明年1月重返白宮後,也會專注於國內改革與經濟問題,不會想要冒著發生大國戰爭的風險,而捲入台灣問題。
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名譽院長、文科資深教授閻學通12月20日在美國外交學界權威期刊《外交事務》刊發題為「中國為何不怕川普?」的長文,分析中方為應對川普2.0的準備,以及川普的政策傾向可能給中方帶來的好處。
冷戰後,在「模糊戰略」與「清晰戰略」之間,美國「以台制華」戰略充滿了不確定性,其背後的邏輯究竟是什麼,有著怎樣的戰略思維?即從戰略角度美國如何看待台灣,這一問題關乎美國怎樣界定與認知其在台海地區的戰略目標與戰略威脅,關乎台灣的戰略地位與戰略價值。美國對台戰略思維發生了何種演變?本文將對川普政府和拜登政府的美國對台戰略思維的演變及其影響因素展開分析。
觀察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重返白宮後的中美經貿格局,北京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名譽院長閻學通近日指出,川普的勝利代表民粹主義的崛起與反全球化的浪潮,貿易政策勢必會朝「保護主義」方向前進,更直言經濟關係在政治考量中的優先級別並不高,經貿恐難再充當中美關係的「壓艙石」。
美國大選結果牽動美中關係未來發展,而台灣問題又是其中關鍵因素。美中學者如何看待台海議題如何左右美中關係?大陸國關學者閻學通認為,台灣是中國大陸的核心利益,而不是美國的核心利益;美國知名國際關係學者米爾斯海默直言,當前台海局勢十分危險,但看不出解方在哪裡,但美國也會不遺餘力地阻止台灣做出法理台獨的蠢事。
靖國神社17日舉行秋季例行大祭,日本首相石破茂以首相名義供奉祭品,並未前往參拜,內閣與跨黨派「參拜靖國神社國會議員會」全部成員均未前往參拜。石破接受《產經新聞》訪問時表明,除非創造出天皇可以參拜靖國神社的條件,否則不會以首相身分參拜。
靖國神社17日舉行秋季例行大祭,日本首相石破茂以首相名義供奉祭品,並未前往參拜,內閣與跨黨派「參拜靖國神社國會議員會」全部成員均未前往參拜。石破接受《產經新聞》訪問時表明,除非創造出天皇可以參拜靖國神社的條件,否則不會以首相身分參拜。
美國知名國際政治學者米爾斯海默近日表示,美國充分意識到台海問題的危險性,而美國及盟友會不遺餘力地阻止大陸的兩棲作戰,所以短時間內戰爭並不會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