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防衛裝備的搜尋結果,共71筆
日本《共同社》6日報導,日本政府研擬將防衛省以外的中央政府部門預算項目,擴大增列為「國防預算」(防衛費)適用對象;用於擴大先進技術投資與關鍵基礎設施防護等領域,藉由達成防衛費占國內生產總值(GDP)2%的目標、加強維繫國家安全。
民眾黨政策會2日上午舉辦「聯合政府」第二場研討會,以日本案例出發,探索台灣未來推動聯合政府的可能路徑。曾當過日本眾議員的皇學館大學現代日本社會部副教授村上政俊,分析日本潛在的聯合政府形式,以及3個在野黨曾嘗試合作,最終因能源政策意見分歧而破局,現在外界也在討論自民黨與維新會是否真為「連立政權(聯合政府)」,尤其在大阪,雙方彼此維持競爭關係,難以進行選舉協調。
有關日本高市內閣外交安保動向,國安局報告指出,「自民黨」黨魁高市早苗10月21日當選首相,關切中、俄、朝威脅,並以強化美日同盟遏制力為主軸,且自民黨新內閣成員、維新會均主張台日友好,分析「未來台日實質合作可望穩定發展」。
國安局報告指出,美國與日、韓、菲、澳等印太盟邦,則密集展開雙、多邊實戰化聯演,並進一步邀請英、法、加、荷等域外友盟加入,參演國家、演習頻率及規模,創下歷年之最。演習科目置重制空制海、遠距反艦、機動增援、網路、太空等「多領域」作戰能力,提升相互操作性。另外,英國今年派遣航艦巡弋印太,期間更與美國、日本、挪威、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亞、紐西蘭、新加坡等舉行12國海空聯演。美盟加強印太聯演目的,在共同反制「中」、俄軍事協作,並嚇阻共軍擴張挑釁。
美國參議院外委會22日通過4項友台法案,包含將台灣納入「北約+」行列的《豪豬法》,加速對台軍售;《嚇阻中國侵略台灣法案》,建構美國在中國攻打台灣時,精準打擊中國經濟要害能力;《美國—台灣美洲夥伴法案》支持台灣與拉美地區邦交國關係;《台灣國際團結法案》則要求美國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能力。
行政院院今(11)天拍板「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預算案」,警政署為加強關鍵基礎設施的防護,編列21.5億元購買無人機、以及無人機等相關設備。 內政部次長吳堂安表示,面對國際情勢多變的情境下,期許在特別條例及預算的支持下,積極推動各項強化社會安全韌性之措施。
日本防衛裝備廳(ATLA)宣布,安裝在自衛隊飛鳥號(JS Asuka,ASE-6102)實驗平台艦的電磁軌道砲(Railgun),成功擊中遠距離的靶艦,是電磁軌道砲實用化的重要里程碑。
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與澳洲訂於5日舉行外交國防「2加2」會談,會後將發布聯合聲明,宣布兩國將深化準同盟國關係,拓展多項防衛裝備與安全合作計畫,並與印太區域盟邦深化合作,共同應對中共威脅。
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DSCA)29日宣布,美國務院已批准向烏克蘭出售「愛國者」防空系統的維護支援服務,以及增購「星鏈」衛星通訊系統,用於維繫烏國空防與通信能量,預估總金額達3.291億美元(約新臺幣100.68億元)。
日相石破茂和印度總理莫迪29日在東京舉行峰會,因應美國關稅威脅與中國勢力崛起,兩大亞洲經濟體承諾將透過戰略關係、重大投資和加強安全合作,打造「亞洲世紀」。日本還宣布將對印度投資10兆日圓,並在半導體、關鍵礦物、人工智慧(AI)與製藥領域方面加強雙方合作。
英國《金融時報》今(27)日報導,美國國防部擬於今年底前,向台灣派駐1名聯絡官,重點加強無人機合作。
日本「共同社」13日報導,日本防衛省正研擬向印尼、越南等友邦出口退役護衛艦,將可用的防衛裝備提供給東南亞夥伴國家,透過深化雙邊安全合作,共同提升海上安全能量。
澳洲副總理馬勒斯週二表示,日本三菱重工將負責執行澳洲11艘新型巡防艦(護衛艦)建造計畫,總值達100億澳元(約新台幣1934億元)。這項合約預計於年底前正式簽署,將成為澳洲自2023年與美國、英國達成共同建造核動力潛艦協議以來,規模最大的國防採購案,也是日本史上最大規模的防衛裝備品出口案。這項造艦計畫將以共同開發方式進行。
美國與日本於美東時間22日(台灣時間23日)宣布達成關稅協議,日本關稅從原先的25%降至15%。然而,由於兩國同意的內容未載入文件,如今雙方的認知落差已迅速浮上檯面。
日本《讀賣新聞》6日報導,日本與菲律賓政府已達成初步共識,將把6艘即將退役的海上自衛隊阿武隈級護衛艦,出口給菲律賓,藉此加強兩國合作,並鞏固對中共等區域威脅的嚇阻能力。
近年來,日本陸上自衛隊在面對島嶼防衛與機動打擊需求的背景下,積極推動火砲現代化改革。2019年正式亮相的「19式輪型155公厘自走榴彈砲」(以下簡稱19式),便是在此戰略構想下誕生的全新砲兵裝備。相較於過去使用的FH70牽引砲,19式在機動性、放列速度、數位射擊指管與輔助裝彈方面,皆有顯著進步,未來可望成為陸自新世代砲兵部隊主力。
6月4日,韓國總統李在明宣誓就職,挾近5成民意入主青瓦台,成功逆轉2022年不敵尹錫悅的敗局。然而,他所面對的國際環境卻遠比當年更為險峻。朝鮮半島局勢持續僵持、中美對抗升溫、俄烏戰爭延宕不決,美國在經貿與安保議題上對韓國的施壓同步升高,使得新政府的外交戰略充滿挑戰。
日本防衛股強勢起飛!受國際地緣衝突升溫、全球軍備需求激增帶動,三菱重工、川崎重工、IHI等重工巨頭今年表現氣勢如虹,成為資金追捧焦點。台灣上市日股ETF中,計有四檔納入上述重工三雄,其中復華日本龍頭(00949)防衛持股權重逾5%,受惠程度最高;富邦日本(00645)約1.78%,居次。
軍聞網站「Naval News」21日報導,洛克希德馬丁集團正與日本產業界磋商,探討在當地設廠生產Mk70 Mod1「貨櫃化發射系統」構想,若成案,將有助提升自衛隊海基與陸基防衛戰力,強化美日同盟嚇阻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