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阻抗的搜尋結果,共424筆
當體重增加時,只看BMI(身體質量指數)就能判斷是否過重?國外研究指出,就算BMI屬正常值,只要腰圍超標,心血管風險依然會升高。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醫師蔡明劼解釋,有些人外表看起來不胖,實際上卻有不少內臟脂肪,這種情況在全世界都很普遍。
不少人喜愛烏龍茶回甘的口感。婦產科醫師邱筱宸表示,研究發現,喝烏龍茶有助於減重、改善腸道菌相、提升身體代謝率,甚至比綠茶還強,此外,停經後婦女若有喝烏龍茶的習慣,只要別超過5杯,還具有保護骨頭的潛力,但提醒泡茶別超過5分鐘、飯後1小時再喝茶,以免傷胃或影響鈣質吸收。
水腫不是變胖,而是水喝太多?敏盛綜合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陳榮堅表示,水腫的主要原因是代謝與循環不良,常與脂肪過多、缺乏運動、飲食中鈉含量過高等因素有關。他建議平日可進行讓身體微微出汗的活動,或定期做阻抗運動以增加肌肉量。
歌后坣娜本月16日病逝,原先外傳是「不死癌症」之稱的紅斑性狼瘡導致,但身邊友人透露,實際上坣娜是因為胰臟癌而離世。胰臟癌有癌王之稱,因早期無症狀難發現,加上復發率又高,發病率幾乎等同死亡率。對此 禾馨民權內科診所腸胃科醫師林相宏就指出,糖尿病可能是早期診斷出胰臟癌的唯一機會,且年過50歲的人要格外小心。
全球AI技術加速各行業轉型步伐,同時也帶動用電需求增長,為此,完善的智慧化電網韌性不可或缺,不僅能穩定支撐產業用電,更可開啟新興商機。根據經濟部統計,2024年我國發電、輸電及配電機械業產值達1195億元,創下歷年新高,顯示市場前景可期。為促進產業交流與技術創新,工研院攜手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於29日舉辦「智慧電網×韌性未來:AI驅動之產業契機研討會」,邀集台電、台達電子、加雲聯網、工研院等專家,共同探討電網韌性強化的技術與商機,即在天災情境中,如何透過緊急電力供應系統維持通訊與網路運作,確保關鍵基礎設施的穩定與安全。
2025 Garmin Health高峰會首度於紐約證券交易所舉行,並宣布本屆Garmin Health大獎賽得主。這場持續引領數位健康進步的年度盛會,不僅匯聚超過150位各個產業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學習、交流,也表揚成功將Garmin穿戴裝置科技應用於改善企業、患者和人類健康的頂尖醫療保健和健康解決方案,更帶來與英國倫敦國王學院與哈佛大學及牛津大學的歷史性合作及其他重大研究發現,展示智慧穿戴科技在數位健康的創新成果。
「肌少症」是造成老年失能的主要原因,若未及早預防,肌少症可能導致失能、生活品質下降,甚至失去自理能力與增加死亡風險。許多人以為肌少症是瘦子的專利,事實上,即使外表看起來不瘦或偏肉的人,也可能罹患肌少症,原因在於肌肉量50歲起加速減少,而脂肪量持續增加至約70歲,脂肪往往掩蓋了肌肉不足的問題,若忽視預防,就可能發展為肌少症。
現代人易感壓力大,家庭醫學科醫師宋晏仁表示,長期壓力會影響神經及內分泌系統,也是肥胖和糖尿病的共犯。他建議從運動、深呼吸、冥想、攝影、睡覺找到屬於自己的高效休息方式,遠離慢性壓力的牢籠。
中國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可供隱形戰機使用的超耐用智慧塗層,它能承受高達攝氏1000度高溫,可望徹底改革戰機技術。
在台灣,每3人就有1人罹患脂肪肝。脂肪肝可能造成肝硬化,甚至演變為肝癌。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連續半年每天補充300毫克維生素E,能在肝脂肪堆積、肝臟發炎與纖維化等指標上顯著改善,顯示維生素E具有護肝的潛力。
現代人追求健康長壽。最新研究發現,長期食用堅果、全穀類、水果、蔬菜和魚類,有助於延長壽命,這當中又以堅果與全穀類,與較低的死亡率關聯性最強,水果與蔬菜雖然有益健康,卻並非越多越好,至於過量攝取紅肉、加工肉品與含糖飲料,則會增加死亡風險。
胰臟癌有癌王之稱,初期幾無症狀,死亡率高。腸胃科醫師林相宏分享有一位55歲男子,有糖尿病史、規律服藥,近1周出現腹瀉、茶色尿與腰痠,就醫竟證實是4期胰臟癌,類似個案並不少見,提醒高血糖可能是胰臟癌的警訊,糖尿病也可能是早期診斷的唯一機會,尤其是50歲後才被診斷得糖尿病,合併體重下降的人,未來3年罹患胰臟癌的風險,將高出8倍。
別再拿到便當先扒兩口飯了,營養師呂美寶表示,研究發現,進食順序採先吃飯再菜肉湯的人,相較於先吃菜肉湯者,雖然只差5分鐘,餐後血糖卻差了近30 mg/dL,建議沒時間慢慢用餐的人,至少把飯延後5分鐘吃,不只是短期改善血糖,更能降低脂肪肝、癌症與代謝症候群的風險。
薑是料理中常見的配角。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最新研究證實,薑能讓體內脂聯素上升,當脂聯素夠高,就像按下身體自我修復的開關,脂肪開始當燃料用,胰島素變得更靈敏,血糖不容易亂飆,這不只是腰圍變細、內臟脂肪變少,是整個代謝變得更聰明,能幫助降低罹患代謝症候群、糖尿病風險。
76歲女星潘迎紫在電視劇《一代女皇》飾演武則天形象深植觀眾心中,她最近受邀擔任第60屆金鐘獎頒獎嘉賓,更在螢幕前大秀結實的二頭肌,引發話題。醫師表示,肌肉是重要的血糖調節器官,肌肉量多的民眾,通常不易有脂肪肝或糖尿病前期。
拒絕胰島素阻抗與代謝腦霧,用對油很重要。醫師劉博仁指出,沙拉油、玉米油、大豆油、葵花油,這些富含Omega-6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精製種子油,若攝取過量、比例失衡,會使身體發炎、長期處於慢性氧化壓力中,進而導致胰島素阻抗,而胰島素阻抗也會發生在大腦,導致代謝性腦霧。若攝取油脂穩定、不易氧化的橄欖油、苦茶油、酪梨油,就能減少體內發炎反應,保護血管與大腦健康。
聯準會利率下行,科技股領漲,美、台股市持穩創高軌道,台積電創高加上ODM助威,不必預設指數高點,操作仍以強勢股為主。
即使有規律運動,吃錯食物也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兇手之一。美國心臟科醫師布霍傑點名9種自己絕對不碰的食物,包括含糖早餐穀片、白麵包、能量飲、高鈉罐頭湯等,這些食物長期攝取恐讓血糖飆升、血管受損,甚至引爆慢性發炎與中風風險。
連假一波接一波,免不了大魚大肉,不少民眾假期結束後,靠「斷食」急救。醫師表示,大餐過後斷食,確實能幫助身體恢復代謝平衡,但絕不能在進食時大吃大喝,否則血糖會像雲霄飛車般急速升降,造成血糖震盪,小心越減越胖。
大陸央視新聞用戶端7日報導,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日前消息,該所科研團隊在固態鋰電池領域取得突破,為解決固態電池介面阻抗大、離子傳輸效率低的關鍵難題提供新路徑,研究出可彎折2萬次柔性電池。該研究成果已於近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先進材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