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院士會議的搜尋結果,共44筆
在現代物理學發展貢獻卓著、學術地位與影響力跨越一個世紀、婚姻故事也為世人關注討論,首位華人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日前辭世,享嵩壽103歲。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18日辭世,享嵩壽103歲。身為首位獲頒諾貝爾獎的華人,1958年當選中央研究院第2屆院士的楊振寧,與台灣學術界淵源深厚,並多次來台參加院士會議。中研院也透過聲明表達對楊振寧的追念,強調他畢生致力科學研究與教育工作,卓越的學術成就與治學精神,將永遠受世人緬懷,足為後人典範。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研院院士楊振寧因病逝世,享耆壽103歲。中研院於今(18)日表示,楊院士與台灣學術界交流頻繁,於1986年首次以院士身分參加中研院院士會議,他畢生致力科學研究與教育工作,其卓越的學術成就與治學精神,將永遠受世人緬懷,足為後人典範。
AI無人載具市場需求持續上升,工研院舉辦第14屆院士會議,聚焦臺灣如何深耕AI無人載具產業。出席院士包括施振榮主席、林耕華、林本堅、史欽泰、王康隆、張有德、楊育民、楊振通、劉德音、林憲銘、蕭慈飛、海英俊、李謀偉、劉克振、吳明賢、陳適安、童子賢、米玉傑、余俊彥、蔡長海、羅唯仁、倪衍玄。工研院董事長吳政忠、院長劉文雄亦出席與會。
AI無人載具的市場需求不斷推升,工研院日前舉辦第14屆院士會議,會中討論AI無人載具產業的相關議題,院士們提出3大策略來發揮台灣既有優勢,包括聚焦領域及技術、布局生態系方向及發展基礎建設、培養人才。
AI無人載具的市場需求不斷推升,工研院日前舉辦第14屆院士會議,會中台灣深耕AI無人載具產業的相關議題,院士們認為,AI無人載具是台灣應發揮既有優勢不可錯過的產業浪潮,應持3大策略全速前進,包括聚焦領域及技術、布局生態系方向以及發展基礎建設、培養人才。
工研院舉辦第14屆院士會議,會中針對臺灣深耕AI無人載具產業的相關議題進行討論,院士們認為,AI無人載具是臺灣應發揮既有優勢不可錯過的產業浪潮,應持三大策略全速前進。第一是聚焦領域及技術,因臺灣市場規模有限,應聚焦具發展基礎的無人載具公司,鎖定製造、照護等領域跨國合作、跨域橫向整合產業。第二是布局生態系方向,應建立國家級計劃,制訂AI、通訊等國家級標準,甚至透過投資或收購國外公司帶動創新生態系統。第三是發展基礎建設,全力發展AI無人載具的人才、教育與基礎建設,如加強全齡教育與訓練、提升能源韌性等。盼藉此三大策略積極行動,壯大臺灣AI無人載具生態系及國際市場定位,帶動產業轉型升級。
AI無人載具市場需求不斷推升,工研院日前舉辦第14屆院士會議,會中針對臺灣深耕AI無人載具產業的相關議題進行討論,院士們認為,AI無人載具是臺灣應發揮既有優勢、不可錯過的產業浪潮,應持三大策略全速前進,以壯大產業生態系及國際定位。
AI無人載具的市場需求不斷推升,工研院日前舉辦第14屆院士會議,會中針對臺灣深耕AI無人載具產業的相關議題進行討論,院士們認為,AI無人載具是臺灣應發揮既有優勢不可錯過的產業浪潮,應持三大策略全速前進。
第28屆台法文化獎頒獎典禮於法國時間8日晚間在法國最高學術殿堂法蘭西學術院大院士會議廳舉行。本屆得主為法國維蘇亞洲國際影展(FICA)聯合創始人兼藝術總監尚馬克.鐵胡萬,以及丞舞製作團隊B.DANCE藝術總監蔡博丞。首度以官方身分站上法國學術殿堂的文化部長李遠說,文化藝術是跨越語言與地域的橋梁,並向所有致力於台灣與歐洲文化交流的朋友們,致上最誠摯的感謝與祝福。
第28屆台法文化獎頒獎典禮於法國時間8日晚間於法國最高學術殿堂法蘭西學術院大院士會議廳舉行。本屆得主為法國維蘇亞洲國際影展(FICA)聯合創始人兼藝術總監尚馬克.鐵胡萬,以及丞舞製作團隊B.DANCE藝術總監蔡博丞。
錢思亮(一九O八年~一九八三年),字惠疇,生於河南省新野縣,祖籍浙江餘杭,曾任北京大學化學系主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國立台灣大學化學系教授、系主任、第五任校長、中央研究院評議會評議委員、院士、院長、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主委等職,學術報國,鞠躬盡瘁典型學人。傅斯年譽其為「粹然儒者」。
胡適與中基會同樣有著深厚的情誼。需要說明的是,胡適於1949年後扮演起「鋪路者」的角色,推動了臺灣學術與科學的發展,促進臺灣科學體制及科技政策的成型,而中基會就成為他實踐學術獨立夢想的重要助力。要而言之,胡適的理念影響了中基會補助的方向,於是受到胡適返臺後特別關注的三大學術事業—臺大、中研院及長科會,都是中基會重點支持或合作的對象。
中央研究院於今(19)日發布公告,人文及社會科學組副院長黃進興院士因健康因素請辭,於今日卸任;即日起由原秘書長、經濟所特聘研究員彭信坤院士接任;秘書長則由原副秘書長、統計所研究員陳君厚接任。
工研院6日舉辦第十三屆院士會議,提出「臺灣產業生成式AI發展倡議」,內容涵蓋五大策略:槓桿產業特色加速AI技術研發與應用、制定AI治理規範、完善AI資料與基礎環境、培育AI跨域人才、促進國際合作共創,以加速建構百工百業AI化生態鏈。
工研院日前舉辦第十三屆院士會議,針對台灣產業AI發展相關議題進行討論,提出「台灣產業生成式AI發展倡議」,內容涵蓋「槓桿產業特色加速AI技術研發與應用」、「制定AI治理規範」、「完善AI資料與基礎環境」、「培育AI跨域人才」及「促進國際合作共創」等五大策略,以加速建構百工百業AI化生態鏈。
AI人工智慧是新世代產業競爭力的重要關鍵。工研院第十三屆院士會議,會中針對臺灣產業AI發展相關議題進行討論,提出「臺灣產業生成式AI發展倡議」,內容涵蓋五大策略槓桿產業特色加速AI技術研發與應用、制定AI治理規範、完善AI資料與基礎環境、培育AI跨域人才、促進國際合作共創,以加速建構百工百業AI化生態鏈。對於產業應用到百工百業的部分,院士們提出,AI是給臺灣的禮物,期許工研院積極協助「AI產業在地化」,讓工研院成為臺灣AI新創的搖籃。
中央研究院第34屆院士暨名譽院士名單日前揭曉,清華大學講座教授楊儒賓當選人文及社會科學組院士。台大前校長管中閔透露,楊儒賓曾大手筆捐獻超過4000件文物,催生出清華大學文物館,也曾捐贈許多珍稀墨寶給台大,讓他忍不住大讚「儒賓兄真奇人也」。
台灣大學前校長管中閔日前出席中研院第35次院士會議,他表示,最後一天選舉開票時,大螢幕上出現過去院士會議的照片,看到曾經熟悉的前輩,令他感傷,但一推算前輩們出現在那些照片時的年齡,跟他現在的年紀一樣,嚇到「這就不僅感傷,而是驚嚇了。」
中央研究院第34屆院士暨名譽院士名單揭曉,由中研院長廖俊智與院士會議四組召集人於4日會後記者會中共同宣布選舉結果,共選出28位新科院士、2位名譽院士,新科院士人數創近年新高。中央研究院院士為終身名譽職,是我國最高學術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