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陸股基金的搜尋結果,共22筆
大中華股市近期氣勢如虹,上海綜合、深圳綜合、香港恒生近一周平均都有3%漲幅,觀察投信發行的大中華基金、A股基金近一周績效表現,整體平均達2.49%,以群益中國新機會4.2%漲幅居冠,其次包括群益華夏盛世、PGIM保德信中國中小、PGIM保德信中國品牌等前十名基金,近一周也都有3%以上的好表現。
近期隨美元走弱,亞幣集體反彈下,先前一路走下坡的國銀人民幣存款餘額,先前一度連四月上揚,儘管近期人民幣偏強震盪,但9月因法人戶支付三角貿易貨款,且仍有不少人在聯準會開始降息前,將人民幣存款轉為美元存款,使餘額再度下滑。中央銀行17日發布9月銀行人民幣存款餘額,單月下滑6.78億元(以下均為人民幣)或0.6%,餘額略降至1,199.13億元。
近期隨美元走弱,主要亞幣集體反彈,先前一路走下坡的國銀人民幣存款餘額,近月一度連四月上揚,但因法人戶在聯準會降息前,持續將人民幣存款轉為美元存款,使餘額再度下滑。中央銀行15日發布8月銀行人民幣存款餘額,單月減少37.5億元(以下均為人民幣)或3%,餘額降至1,205.91億元。
DeepSeek爆火,AI成為大陸兩會焦點話題,市場憧憬科技利多出台,看好AI成為未來大陸經濟轉型新動力,全球資金競相湧入低估值陸港基金,尤其具高含科量的大中華相關基金,近三個月績效表現突飛猛進。
今年以來投信發行的各類主動式股票型基金都交出平均正報酬的成績,其中單一國家型在印度股票基金拉升下躍居冠軍,其次為美股、亞股基金,各類台股基金平均也有近2成的報酬率,過去幾年墊底的陸股基金今年揮別陰霾,締造了平均16%的報酬率,為近年罕見。
檢視今年以來投信發行的各類海外基金績效,單一國家股票型在印度基金的拉升下以平均24.31%躍居冠軍,其次為美國股票型23.01%、亞洲股票型20.01%,前三名都有2成以上的好表現。時序進入向來股市表現較佳的第四季,投信法人持續看好今年強勢的印美基金,以及具有補漲行情的陸股基金。
大陸A股在「十一」黃金周期間休市,但香港與海外市場卻在9月底大陸政府一連串刺激政策下,展開飆漲行情,包括中概股、基金與ETF都收穫頗豐。那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4日收漲3.1%,收在2023年2月2日以來最高位,9月30日至10月4日當周累計大漲11.9%。
上一集工商時報【市場觀測站】PODCAST談到中國大陸經濟情勢對中國股市的影響,有許多聽眾留言給我們,滿心感念自由台灣的多元言論。24日(周六)晚間7點首播的工商時報【市場觀測站】PODCAST,節目邀請來自香港的瑞銀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暨中國股票投資總監施斌,第一次在台灣財經媒體上分享他30年來專注中國股票投資的法人經驗。
陸股自2月以來出現築底反彈,市場資金也以行動買單,投信法人表示,隨著市場籌碼正向訊號浮現以及人民幣回穩,北向資金自2月以來轉為淨流入,今年來已見到逾887億人民幣資金回流,帶動滬深300指數自2月2日落底後反彈至今最高上漲16%,目前指數底部確立且震盪向上。
政策力挺提振房地產的背景下,外資對大陸房市引發系統性風險的擔憂下降,也有信心回到大陸市場。國際投行摩根士丹利表示,截至5月22日的一周,新興市場股票基金淨流入15億美元,其中大陸股市淨流入2.6億美元,且歐美主動型長倉基金賣出中概股的速度減緩。
今年以來美國股市頻創新高,帶動全球各地股市均有不錯表現,也反應在投信各類股票基金今年來平均績效全數翻正。
國人喜愛赴日旅遊,加上匯率相對低,對日圓需求續高。據財金公司統計,外幣結算平台2月即使有春節因素,總金額也仍超過1,100億元,已經連續24個月交易值超過千億元。反觀人民幣,據央行統計,2月銀行人民幣存款餘額再度呈現下行趨勢。
中央銀行15日發布2月銀行人民幣存款餘額,上月罕見上揚19.55億元(以下均為人民幣)後,2月回歸下行趨勢,單月下降15.99億元或1.2%,降至1,311.14億元,2月包括外匯指定銀行(DBU)人民幣存款、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均呈現下降。
大陸年前開始提振市場情緒,一系列救市相關措施出台,加上全球AI需求持續增,使得陸股基金近月表現強勢彈升,統計逾十檔A股基金近月績效多逾1成。
小編今(8日)精選5件不可不知的國內外財經大事。聯準會升息循環進入末段,加上主席鮑爾釋出鴿派談話,以及AI題材發威,台股過年後屢創新高,宣布降息後能否維持火熱表現?從過去兩次的經驗來看,機率並不低。
農曆春節後,大陸官方祭出多項政策,包括發布禁空令發布、國家隊入市等激勵陸港股市投資信心,激勵股市反彈格局,法人表示,兩會再釋利多,陸股相關基金後市可期。
陸股過年前已連續三個交易日翻紅,19日持續開紅盤攻高,法人表示,未來大陸政策利多備受關注,陸股有機會出現一波觸底反彈回升的走勢。
2024年台股基金延續2023年的強勢表現,在投信發行的各類股票型基金中表現最佳,統計2024年以來國內投信發行的各類股票型基金表現前五強,除美股基金以平均8.24%排名第四,其他各類均為台股基金。至於表現下跌的則為新興市場、全球資源與大中華區股票基金,且2023年表現最差的陸股基金續弱,年來仍跌近1成。
上證指數5日創下2019年3月底以來最低2,635點,在投資人一片哀號聲中,中國證監會6日再度出手救市,趕在8日封關前強力護盤。展望陸股後市,法人「不期待」,直指封關前反彈為「死貓跳」,但3月將召開的大陸「兩會」(全國政協、人大會議)若能釋出政策面利多,才有機會挽回頹勢。
陸股相關基金是今年表現最差族群,也多未被列在法人看好的2024年投資展望中,對滿手陸股基金的投資人來說。法人表示,陸股最大利多是價格低,只是目前還看不到太多利多,投資陸股要「中長線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