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雜糧作物的搜尋結果,共27筆
輕度颱風「楊柳」昨(8)日生成,預計13至15日影響台灣陸地最為明顯,東部地區可能出現強風、豪雨及焚風。農業部台東區改良場呼籲農友提前進行排水與田間防護作業,降低災害損失。
新竹市九甲埔3塊農地疑遭重金屬汞汙染,市議員曾資程接獲陳情,指事件發生超過10天,至今未公開揭露資訊,質疑市府「蓋牌」。市府對此嚴正駁斥,指是環保局主動發現九甲埔幹線10支線底泥汞濃度超過管制標準,強調受汙染農作已剷除銷毀,未流入供應鏈。
新竹市議員曾資程接獲陳情,指疑似出現重金屬汞汙染稻作,但事件發生以來超過10天,至今未公開揭露資訊,質疑市府「蓋牌」;對此,市府嚴正駁斥,主動發現九甲埔幹線10支線底泥汞超過上限值,並進行農作物檢測,強調已完成剷除銷毀,無流入供應鏈。
受丹娜絲颱風與7月初豪雨影響,苗栗縣部分農作物受損,其中高粱災情達救助標準。縣府農業處已函請農糧署公告,自7月19日起至8月1日止,辦理全縣現金救助與低利貸款作業,每公頃補助新台幣2萬8千元,符合資格農民可向所在地公所提出申請。
一般人印象中屬溫帶作物的小麥,其實在彰化也有種植,且種植面積有近百公頃,其中以大城鄉最廣,占全縣半數以上,在大城鄉有農場採生態友善種植小麥,不僅在小麥生長期間,吸引猛禽黑翅鳶前來捕鼠覓食,在麥田上方飛翔,農場也致力推廣台中選2號,讓老一輩種植的大城鄉原生種小麥持續飄香。
因山陀兒、康芮颱風接續侵台,造成桃園市新屋區高粱、大豆災損嚴重,農業部長陳駿季2日至新屋區勘查農損,全桃園種植高粱面積為282公頃,其中58公頃受損,大豆田則為232公頃,約70公頃受損,農民怨下半季辛苦付諸流水,陳駿季承諾年底必定檢討天然災害救助金。
因山陀兒、康芮颱風接續侵台,造成桃園市新屋區高粱、大豆災損嚴重,農業部長陳駿季2日至新屋區勘查農損情形。全桃園種植高粱面積為282公頃,其中58公頃受損,大豆田則為232公頃,約70公頃受損。農民怨,下半季辛苦近乎付諸流水。陳駿季承諾,農業是非常有尊嚴的產業!年底一定檢討天然災害救助金。
康芮颱風強勢襲台,桃園刮大風、豪大雨,桃園果菜市場無休市,因氣候不佳導致菜價微幅下跌,10月31日平均蔬菜價格每公斤33.6元,較上周平均價格34.5元,有稍降趨勢,預計颱風過後影響水路交通,菜價會有上漲情勢。
因應康芮颱風來襲,包括2024桃園萬聖城「搗蛋鬼學院」、大龍門鱻漫跑嘉年華、2024觀音萬聖南瓜節,及新竹市青年創新職涯嘉年華都將暫停舉行。另桃園竹圍、永安漁港今日雖不會休市,但呼籲民眾前往注意安全。
強烈颱風康芮逼近台灣,桃園市農業局啟動防颱應變措施,30日兵分多路至各相關場所整備勘查,以期減少災損。原觀音蓮花園休閒農業區主辦的「2024觀音萬聖南瓜節」活動會場展示物、帳棚、舞台等活動佈置也預先撤除,加強防颱,屆時依人事行政局公告調整活動營運時間。
立法院上會期通過主決議要求農業部應把公糧收購價提高5元,農業部並未在2025年編列預算也是導致總預算卡關的原因之一,農業部於17日的專案報告指出,提高公糧收購價格約要增加91億至116億元預算,更會使目前超出的稻作面積增加約3萬公頃。
「先往下折再轉一下就能輕鬆拔起」、「大家把玉米集中到這邊的籃子哦!」晴朗的10月7日早晨,超過20名台灣拜耳同仁前往嘉義,無懼艷陽高照,一起捲起袖子走進田間,從玉米桿上摘下顆粒飽滿的玉米。
受山陀兒颱風強風影響,桃園市各項農作物災損,桃園市農業局日前邀集桃園改良場、農糧署北區分署及區公所辦理實地災害勘查結果,包含蔥、溫網室塑膠布、洋香瓜、西瓜等都有因颱風而損害,其中除了蘆竹區的蔥損害率未達補助標準,其餘皆可申請災害救助,尤其洋香瓜及西瓜損害率皆高達30%。
山陀兒中度颱風龜速前進,擾台時間拉長,今天雖全台放颱風假,但農民趁著風小雨弱,紛紛搶收作物,無法提前採收的,則是加強防颱措施。農業部台中區農業改良場提醒農民針對當前主要栽培作物盡速做好防颱準備,降低作物受害與可能損失。
山陀兒颱風來襲,桃園市農業局主辦的全國最大彩繪稻田「田園派對」和「花現中壢農遊趣」,原訂10月5日在大園溪海休區和中壢山東開展,考量颱風整備工作,農業局1日宣布延至10月10日舉行,同時呼籲農友須做好防颱整備,避免災情發生。
立法院16日決議通過公糧收購價格調漲:每公斤收購調漲5元,從現今26元提升至31元。農業部對此表示,公糧調漲影響層面廣泛,不僅涉及整體稻米產業的發展,亦對產業均衡發展影響深遠。
甘藷(俗稱地瓜)是台灣重要雜糧作物,卻面臨嚴重缺工問題,為解決產業危機,農業試驗所嘉義農業試驗分所與私人企業合作,花費600餘萬從丹麥引進覆膜機、插植機及採收機3台自動化農機具,能減少50%人力需求、提升2倍以上生產效率,盼促使大型單位跟進,讓上述農機具以「共享」方式,服務有需要的農民,吸引年輕人投入甘藷產業,並促進甘藷產業升級與穩定發展。
甘藷是台灣重要雜糧作物,卻面臨嚴重缺工問題,為解決產業危機,農業部農業試驗所嘉義農業試驗分所與私人企業合作,花費600餘萬從丹麥引進覆膜機、插植機及採收機3台自動化農機具,能減少50%人力需求、提升2倍以上生產效率,盼促使大型單位跟進,讓上述農機具以「共享」方式,服務有需要的農民,並促進促進甘藷產業升級與穩定發展。
為因應政府加入國際貿易組織(CPTPP)後可能帶來的市場衝擊,台南區農業改良場提前布局,導入分子育種技術,高油酸落花生品種台南20號,不僅提升了落花生油的油脂品質,同時解決了加工品在保存上易產生油耗味且櫥架時間短的關鍵問題,促進國內落花生產業發展。
彰化縣二林鎮種植蕎麥面積逾150公頃,年產量達40噸,是全台最大的蕎麥產區,每年12月採收前盛開雪白的蕎麥花,吸引許多網美前往拍照打卡,社區還規畫打卡點、設置裝置藝術供民眾拍照,讓遊客享受二林蕎麥花田季節的限定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