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電動飛機的搜尋結果,共06筆
據《界面新聞》報導,7月16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企業Autocraft與上海「時的科技」簽署採購協議,宣佈訂購350架E20 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訂單金額高達10億美元(約71億元人民幣)。未來,Autocraft將與時的科技共同推進E20 eVTOL在中東及北非地區低空旅遊、空中出行等多元場景的商業化落地,加速低空出行新模式的規模化部署與運營。
據法國廣播電台引述《柏林日報》報導,在與空巴和波音的競爭中,中國航空業取得了很大進步,正在成為全球參與者。西方公司是否在該行業也面臨被甩在後面的危險?目前,美國人主導着國際飛機製造領域的波音公司,歐洲人則主導着空客公司。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進入這個市場。中國C919飛機已收到超過1000份訂單,訂單幾乎全部來自本國。該飛機於2023年5月進行了航班首飛。而歐洲和美國當局則仍在慢慢審批。
在全球追求以電力取代石油的減碳潮流中,航空業是最具挑戰的產業之一。因推動飛機需要極大動力,燃料通常佔飛機總重量20~50%,若改用鋰電池作為動力來源,以其較低的能量密度(150到300瓦時/公斤,相較於航空燃油約12,000瓦時/公斤),代表需放置超過40倍重的鋰電池才能獲得相同動力,大大影響飛行效率,因此生質航空燃油(或稱永續航空燃油,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SAF)可能成為航空界推動減碳的最佳過渡方案。
國際航空業面對探索和政策的需求,一直在尋找未來的解決方案,以維持在碳中和趨勢下的營運能量。航空業是服務業當中,少數難以在生產過程透過技術手段與服務流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行業,雖然目前國際上亦有電動飛機以及氫能技術的應用,但這些技術目前在短時間內都無法進入小規模測試和商業運營階段,對於航空服務業所面臨的碳中和目標壓力,並無法帶來實質且快速的解決方案。
大陸央視24日報導,中國大陸自主研發的RX1E-A雙座電動飛機23日在北京延慶成功首飛。
中國大陸國資委新聞中心微博「國資小新」4日消息,大陸航空工業通飛野馬飛機製造有限責任公司(通飛)自主研製的AG60E電動飛機,3日在建德千島湖通用機場圓滿完成首次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