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電子零組件業的搜尋結果,共288筆
對等關稅對傳產造成不小的衝擊,前國民黨立委陳學聖PO出台光染整股份有限公司的結束營業公告,感嘆又一家老字號傳產關門,「真看不到未來,也感受不到政府有幫什麽忙。」
主計總處27日公布9月失業率,隨著畢業季結束,尋職人口減少,9月失業率降至3.38%,為近25年同月最低,但「工時不足就業者」連三個月上揚,升至12.9萬人創今年以來最高。顯示對等關稅衝擊仍在,惟綜合勞動市場各項指標研判,情況已穩下來了。
櫃買中心表示,含KY公司28家,應公告申報9月營收的上櫃公司共計856家,除大略-KY(4804)外,其餘855家上櫃公司皆已於13日以前完成申報;9月上櫃公司單月營收總計2,598億元,較2024年同期成長170億元,年增幅度達7%,其中,營收成長公司共有485家,衰退公司則有369家,營收持平公司共1家。
根據櫃檯買賣中心統計,整體上櫃公司114年9月營收總計2598億元,年成長7%,成長之主要產業為半導體業、其他電子業及電子零組件業。
主計總處14日公布8月薪資統計指出,8月電子零組件業加班工時創近45年最高,受僱人數更年增1.7萬人,半導體業一枝獨秀,惟紡織業、基本金屬、塑膠製品等傳產的僱用及加班工時皆呈下滑,對等關稅對傳產的衝擊已經浮現。
主計總處今(14)日公布8月薪資統計指出,隨著美國對等關稅的實施,8月紡織、基本金屬、塑膠製品等傳統產業受僱人數及加班工時皆較上年同月下滑,惟半導體所屬的電子零組件業加班工時仍創民國69年6月以來最高,受僱人數也年增1.7萬人,產業續呈兩極化的表現。
輝達等大廠再度合縱連橫AI基礎建設,有利台灣伺服器及台積電高階晶片供應鏈;而金價創新高、銅價站穩一萬美元,非鐵金屬價格震盪上升;低股價淨值比龍頭股逐漸獲得青睞,長假前雖湧現賣壓,但台股可用之兵不少。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台灣1980~2000年最大的創匯產業是紡織業,這個行業最高一年創造13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因此被稱為最大的創匯產業,主計處還曾以國情統計通報記載。
AI太猛!受惠人工智慧和高效能運算需求強勁及消費性電子新品備貨拉升,激勵資訊電子產業上游生產穩健提升。經濟部24日公布8月工業生產指數、製造業生產指數,皆創歷年同月新高,連18紅,年增率為14.41%與15.48%。
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及雲端資料服務等應用需求續強,經濟部24公布8月工業生產指數、製造業生產指數,分別為117.36、118.22,皆創歷年同月新高,寫連18紅,年增幅度14.41%與15.48%。經濟部統計處預估,由於經濟前景尚不明朗,對9月看法將較8月減少;未來四個月工業生產指數均達98.98,則可創下全年增10%。
隨著美國調升關稅,業者的成本大幅提升,在這樣的貿易環境下,台灣出口業者還有利可圖嗎?是否有利可圖自然是取決於兩個要素,其一是對美的依賴多深,其二是這個產業的利潤率有多高。
櫃買中心表示,上櫃公司855家(含KY公司28家)皆已於9月10日前完成2025年8月營收申報作業。
台灣出口於8月超越南韓,政府官員以步步高升形容,然而台灣出口有這麼好嗎?真有這麼多人可以享受成長的果實嗎?情況恰恰相反。
主計總處12日公布薪資統計指出,受惠於廠商加薪、最低工資調升及工時增加,1~7月平均月薪4.7萬元,年增率2.98%創近三年同期最高,惟月薪中位數增幅仍不如去年。此外,受科技應用需求提高,生產熱絡的影響,7月半導體所屬的電子零組件業加班工時續創歷年同月最高。
主計總處今(12)日公布薪資統計指出,受惠於廠商加薪、基本工資調升及工時增加,1~7月平均月薪4.7萬元,年增率2.98%為近三年同期最高,不過月薪中位數的增幅則不如去年同期。
全體上櫃公司114年8月合併營收總計2459億元,年成長3%,成長之主要產業為半導體業、其他電子業及金融業。
川普的對等關稅雖被美國聯邦上訴法院裁定不合法,但以川普的性格,這場關稅戰不會因此偃旗息鼓,日前勞動部公布無薪假人數直逼5,000人,創今年以來新高,說明20%的對等關稅已讓廠商開始吃不消了。
經濟部統計處統計,今年第二季製造業國內固定資產增購6,205億元,季增1.5%,年增28.1%,主因應新興科技應用商機,半導體廠商積極擴充國內先進製程及高階封測產能,加以相關供應鏈業者擴建廠房及增購設備所致。
今年上半年上市櫃公司大陸布局出現投資額銳減、獲利創新高的兩極化現象。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9日指出,截至今年第二季底,上市櫃投資大陸金額較去年底減少1,599億元,為史上首見的最大減額,主要受匯率影響,但投資大陸合計利益2,439億元,卻是創史上新高,海外投資新增金額扣掉匯損後,還較去年底淨增加4,408億元,為近四年同期第二大,僅次於去年的5,114億元。
臺灣證券交易所表示,第一上市公司(含創新板第一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度財務報告計89家,均已完成公告申報。經統計第一上市公司上半年度營業收入5,127億元,年成長298億元,增幅6.17%;稅前淨利500億元,年衰退71億元,減幅12.43%。獲利衰退產業主要為建材營造業、航運業及其他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