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順豐控股的搜尋結果,共11筆
據澎湃新聞報導,「第一次看到像搶購潮牌一樣搶購汽車,簡直是車圈的一道奇跡。」6月26日,留足懸念的小米YU7正式公布售價:25.35萬元(人民幣,下同)起步,並在當天晚間10點正式開啓預定,引發了一波搶購熱潮,不少人秀出自己「3秒鎖單」的戰績,有銷售告訴記者,「搶YU7就像搶茅台,搶到就是賺到。」
受惠於陸企大型上市案推動,香港股市正迎來新一波上市潮。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21日,過去12個月港股共有76檔新股上市,集資總額累計約1,450億港幣,年增超過2.7倍。近一年來,港股前十大IPO多為陸企,合計集資1,086億港幣,對當期集資總額貢獻率達75%。
最近金管會主委提出,台灣要建立亞洲資產管理中心,並宣布許多新政策,包括在高雄成立實體境外專區,引起關注。台灣金融業配合經濟及高科技產業發展,近年快速成長,此時是重新檢討政策開放的最佳時機。
近期香港股市IPO活動回溫,尤其大陸A股上市公司相繼宣布啟動A+H上市進程,強調國際化戰略布局。其中,大陸家電龍頭企業美的集團募資額逾300億港幣,創香港市場年內募資規模最大IPO。另外,大陸車用電池龍頭寧德時代也傳出正考慮赴港進行第二上市,預計將集資至少50億美元。
大陸物流巨頭順豐控股持續推進在香港第二上市。外媒報導,順豐計畫最快在11日當周展開上市前預路演,並尋求11月在港股掛牌,但集資額比10月中傳出的20億美元大減25%至50%,降至10億美元至15億美元(約港幣78億至港幣117億),但仍是年內香港第二大新股,僅次於集資港幣356億的美的集團。
陸股上市物流巨頭順豐控股,正籌備在香港第二上市。順豐擬於今年11月27日在香港上市,集資約78億港幣,可望成為年內港股第二大上市案,僅次於美的集團。若順利在港上市,順豐將成為大陸物流業界首家「A+H」股的上市企業。
陸股上市物流巨頭順豐控股,正籌備在香港第二上市。外媒報導,順豐擬於11月27日在港上市,集資約78億港幣,有望成為年內港股第二大上市案,僅次於美的集團。若順利在港上市,順豐將成為物流業界首家「A+H」股上市企業。
大陸電商巨頭阿里巴巴9日盤後被納入「港股通」,10日即上演慶祝行情,早盤股價大漲5.2%,寫下8月16日以來最大漲幅,收盤上漲4.21%,收報81.60元港幣。分析指出,這意味著來自大陸的「南向資金」10日起可透過「港股通」買進阿里巴巴。
AH股即將再添一例。美的集團9日在港交所公告稱,於9月9日〜9月12日招股,預計9月17日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大陸家電巨頭美的集團赴港上市,已獲證監會核准。美的集團最快9月第一周在香港做上市預路演,目標是9月在香港完成公開募股(IPO),集資額最多30億美元,可望成為逾10億美元的大型新股,超越4月上市的茶百道。
中國證監會去年3月推出「監管上市備案辦法」,確定大陸企業赴海外上市的標準,並簡化境外上市的程序。大陸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日前表示,目前已有158家陸企就境外上市備案,其中85家申請赴港上市、73家在美國上市,並承諾會加快上市備案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