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預防癌症的搜尋結果,共98筆
地瓜葉是麵店常見的燙青菜。中醫師羅珮琳表示,地瓜葉含多酚、綠原酸等營養素,具清熱解毒、穩血糖、抗發炎,與預防大腸癌、乳癌、肺癌的潛力,她每周必吃3次以上,但地瓜葉屬性偏涼,不宜涼拌或生食,且因含維生素K與高鉀的特性,腎臟病或正在服用抗凝血劑患者,不宜大量食用。
常覺得累,小心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中。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表示,慢性發炎如同星星之火,會漸進傷害血管內皮、干擾胰島素與粒線體功能,加速老化與提高糖尿病、癌症風險,建議從「吃、補、睡、動、心」5面向來改善,飲食多蔬果有好油,更要運動、睡得好與適時紓壓,這同時也是長壽之道。
洋蔥是平價又耐久放的蔬菜。內科醫師傅裕翔表示,洋蔥富含槲皮素、硫化合物等多種營養素,有助於預防癌症與阿茲海默症,研究也發現,第2型糖尿病患者每天生吃100克的生洋蔥,能降低血糖;營養師薛曉晶提醒,洋蔥表面乾燥的外皮,是槲皮素含量最高的地方,有助於預防流感與新冠病毒感染。
不少人有白頭髮的困擾,但未必是壞事。日本最新研究發現,冒出白髮時,可能代表身體在啟動抗癌機制。研究指出,當黑色素幹細胞受損時,會啟動自我毀滅模式,停止供應黑色素,進而形成白髮,相反地,如果這些受損的幹細胞沒有被清除,依舊持續分裂,最後可能演變為黑色素瘤,也就是一種皮膚癌。
台灣的蓮藕採收時期橫跨夏秋冬季,台北農產指出,蓮藕是水生植物蓮花的地下莖,由蓮鞭膨大形成,富含澱粉。台灣癌症基金會則表示,蓮藕內藏豐富維他命C,保護身體免於受到活性氧的傷害,還有纖維質、多醣,可提高免疫力,進而幫助預防癌症。
下班回家整個人累癱,吃外食又貴桑桑,不妨來碗簡單的番茄雞蛋麵,一次兼顧美味與營養。農糧署表示,番茄除了可生吃、也適合入菜料理。營養師高敏敏則指出,番茄所含的茄紅素為脂溶性,搭配油脂加熱更易釋放,可提高2到3倍吸收率。
癌症是國人頭號殺手。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表示,科學研究已經證實包括十字花科蔬菜、菇類、薑黃與Omega-3脂肪酸,對預防癌症有幫助,而且很容易融入日常飲食,尤其是菇類富含β-葡聚醣,可增強免疫力,研究發現,每周至少吃菇1次,乳癌風險可下降3成以上。
全球每年近200萬人確診大腸癌,即使化療、放療、手術治療技術進步,患者腫瘤切除後仍可能復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17日登載一項與腸癌有關的瑞典大型研究,美國家戶常備的非處方藥物阿斯匹靈能讓部分的大腸直腸癌患者復發機率降低55%,每天服用160毫克即可,但務必由醫師綜合診斷方能決定是否用藥,萬一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恐危及性命。
葡萄富含花青素等多種營養素。營養師陳冠蓉表示,除了果肉,葡萄皮和籽,同樣含有豐富的多酚、槲皮素,有助於改善粥狀動脈硬化、預防癌症、延緩失智,建議可加無糖優酪乳,打成葡萄優酪乳飲用,連皮帶籽一起吃下肚,讓營養吸收最大化。
台灣每年約新增1萬7千多位大腸癌患者。一項涵蓋近64萬名參與者的研究發現,每天攝取最多十字花科蔬菜的人,與攝取量最少的族群相較,罹患大腸癌風險可以降低17%,研究更指出,每天只需攝取約20公克的十字花科蔬菜,罹癌風險便能「顯著下降」。
位於日本九州最南端的鹿兒島,是日本數一數二的長壽地區。每10萬人當中的百歲以上人瑞人數遠高於全日本平均。根據去年9月的統計,鹿兒島縣人瑞多達2025人,創歷史新高。鹿兒島讀賣電視台近日訪問當地兩位人瑞,一探他們的長壽秘方。
令人聞風喪膽的「癌症」,及早預防即可降低罹癌風險。以大腸癌為例,衛生福利部統計,大腸癌位居癌症發生人數的首位長達十多年;根據108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平均每天有47人罹患大腸癌,而國人平均每13人就有1人,終其一生可能罹患大腸癌。長期關注國人健康的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盼望提升國人預防意識,於7月1日舉辦「預防醫學 腸識講座」,邀請專家傳遞「腸」識新知,一起「腸」保安康。
預防癌症定期健檢是關鍵,昕新智慧診所院長兼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主任朱光恩醫師 呼籲,民眾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例如大腸鏡篩檢、肺癌篩檢等,提早發現病灶進行妥善處理,更強調「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
有時候突然感覺身體累累的,其實是身體發出的警訊!基因醫師張家銘引述2025年最新一篇醫學期刊的內容,稱人體中的巨噬細胞會根據每個人的作息、飲食、壓力與情緒,做出「發炎」或「修復」的選擇,不僅是預防癌症的重要角色,也可能是癌症幫兇。
衛福部日前公布去年10大死因,癌症蟬聯43年居冠,死亡率前3名依序為肺癌、肝癌、大腸癌。其中大腸癌在台灣的發生率高居亞洲第一,且年輕化越來越明顯,基隆長庚胃腸科主治醫師錢政弘直指,和飲食文化有關,像是愛吃加工肉品、甜食或手搖飲,以及寶特瓶、紙杯溶出的塑膠微粒,都是罹患大腸癌的關鍵。
癌症持續蟬聯國人10大死因第一,日常飲食習慣對預防癌症來說相當重要。日本癌症治療權威醫師佐藤典宏指出,攝取正確的食物,的確能有效降低罹癌風險,他列出14種抗癌食材,在一般超市都買得到,同時也建議遠離超加工食品,避免增加罹癌機率。
癌症是國人頭號殺手。腫瘤科醫師廖繼鼎表示,喝水可能是最簡易與便宜的防癌方式,哈佛大學一項追蹤10年的研究發現,哈佛大學一項追蹤10年的研究發現,每日飲水達2500c.c.、約10杯水的族群,相較於喝1300c.c.者,能降低49%罹患膀胱癌的風險,也有研究發現,喝足夠的水,有助降低大腸癌或乳癌的風險。
看似不起眼的大蒜,其實大有好處。腎臟科醫師分享有位67歲男子,因腎臟病就醫,意外發現罹患末期淋巴癌,歷經艱辛的化療後,他建議男子多吃大蒜來保健,男子照著做,至今一年半,癌症都沒有復發,而大蒜不只對預防淋巴癌有幫助,對預防乳癌、肺癌、胰臟癌等多種癌症,也有好處。
隨著網路資訊快速傳播,不肖業者打著健康療效名義販售商品誤導消費者,高雄市政府衛生局近日查獲一名業者在網路平台銷售「手鍊」,並誇稱具有「治療氣管、喉痛、偏頭痛、眼疾」及「預防癌症、改善心肺功能」等多項醫療效能,已明顯違反《藥事法》,可處新台幣60萬元至2500萬元罰鍰。
維生素D是近幾年超夯的營養補充品。內分泌醫師蔡明劼指出,在部分廣告宣傳下,好像補充了維生素D,就能變得無所不能,但根據2025年4月刊登在《美國醫學會雜誌》的研究,僅建議老人、孕婦等特定4個族群補充維生素D,指這也許可以有助預防疾病,或降低死亡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