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預防醫學研究所的搜尋結果,共14筆
我國40至49歲大腸癌發生率、死亡率逐年上升,目前公費大腸癌篩檢年齡為45~74歲,台大公衛學院研究指出,若從40歲開始篩檢,可讓發生率下降21至25%、死亡率下降34至39%,呼籲將大腸癌篩檢年齡提前至40歲,並建議依風險分級採精準篩檢,避免偽陰、偽陽性問題和浪費醫療量能。
國內流感疫情持續升溫,疾管署統計顯示,A型H3N2已超越H1N1,成為社區主要流行病毒株。台大學者提醒,H3N2不僅變異性高,重症風險也比H1N1高,今年的流感季呈現雙病毒株共存,民眾對H3N2的免疫保護力相對不足,若要有效預防疫情,疫苗覆蓋率必須達到七成以上。
蔣中正總統時代設立中科院,有一說目的是為研製核武,在新北市三峽的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與中科院生產飛彈的系統製造中心,及中科院已裁撤的核研所地理位置緊緊相鄰,從核生化研發至載具研製「一條龍」,但消息被美國得知,派員來台拆除所有核武研究設備。
夫妻身心健康密不可分!一項涵蓋台灣500萬對配偶健保資料的跨國研究顯示,配偶之間同時罹患精神疾病的機率,比任意兩人高。專家指出,兩者不一定是因果關係,可能受到社會環境等共同原因影響;該研究結果可作為提醒,給予精神疾病患者的配偶更多心理支持。
國泰人壽13日發表《2025國泰人壽保戶健康年報》,研究顯示,每日健走達7,500步的保戶,住院醫療發生率減少25%。由於導致生命年數損失的兩項壞風險,分別是「心理健康」與「事故傷害」,因此今年起銷售的健康險全數納入外溢機制。
疫情解封,全球近年掀起旅遊熱,但隨著免疫負債效應作祟,再加上人潮洶湧,各種病毒、細菌隨之炸裂,其中不少旅客喜愛的日本,更因此成為「重災區」,從年初的流感、新冠,到最近的諾羅病毒、麻疹、百日咳,而性接觸傳染的梅毒、M痘也頗為猖獗。
台灣大學今(26)日舉行「113學年度各類獎學金頒獎典禮」,會中總共頒發14項獎助學金項目,校方感謝社會各界浥注資源,讓學子能夠發展潛能,並讓經濟弱勢學生得以專心致力於學業,除了致贈感謝狀予校外設獎單位,並頒發各類獎項表揚共85位學生領獎代表(含4組團體)及3位論文指導教授。
我國今年11月超額死亡率趨緩至2%,已接近2019年疫情前的穩定狀態,但專家指出,目前仍受到「長新冠」影響,帶來延伸性超額死亡。醫師提醒,約有2成民眾感染新冠後出現長新冠後遺症,導致免疫系統失調,建議透過接種疫苗預防。此外,新冠疫情後,全球約20%、8.46億人感染生殖器皰疹,每年新增感染人數達4200萬人。
為強化生物防護應變隊實戰量能,衛福部疾病管制署與國防醫學院昨日簽定合約,由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規劃與辦理生物防護應變隊相關訓練及認證課程,目前已培訓出4員採檢官,並有48人獲得生物防護認證,皆已分派至全國6區管制中心,強化公衛應變能量。
疾管署為國內生物防護應變權責單位,面臨疑似生物恐攻事件時,立即出動採檢、清消,降低恐攻危害、消弭國人恐懼。疾管署今(25)日首度與國防醫學院簽訂正式代訓契約,運用預防醫學研究所專業師資,及隨採隨驗篩檢、無人機技術高科技設備,成立嶄新生物應變防護隊,提升我國生物防護後盾。
今年境外登革熱疫情嚴峻,又疫後出國風氣盛,為阻絕登革熱疫情一觸即發,台南市4月起陸續號召109家診所加入定點醫師監測通報計畫,4月至7月13日共通報2537例,揪出1例新加坡返台確診個案,阻絕疫情進入社區的風險,公衛、媒蚊專家也盼能推廣到其他縣市。
台南去年本土登革熱確診逾2.1萬人,至今年3月6日解除本土疫情以來,迄仍維持零本土病例,但已有10例境外移入,其中3例在機場發現、6例在診所就醫未查進入社區,但很快就住院隔離,1例是4月啟動定點醫師監測計畫後即時通報。目前僅台南這麼做,專家也盼「台南經驗」能推廣到其他縣市。
新冠肺炎再度捲土重來,近期確診人數暴增,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檢出變異株中仍以JN.1為多,但占比下降,KP.2、KP.3占比略升,其中KP.2的傳播力是JN.1的1.2倍,免疫逃脫能力更強,具備成為主流變異株潛力,《中時新聞網》整理KP.2變異株5大QA一次看懂。
台南市登革熱1日新增25例確診,累計病例數2萬1173例。登革熱防治中心主任蘇世斌認為,先前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金傳春曾經提醒,如果讓帶病毒的斑蚊倖存,恐重蹈2001至2002年高雄市跨年流行的情況,次年的病例數會更多,請市民務必配合市府防疫措施,徹底落實「巡、倒、清、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