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頸椎間盤突出的搜尋結果,共08筆
50歲的王先生從事倉儲管理工作,曾因頸椎間盤突出接受手術治療,但術後復健效果不理想,身體無力更是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後來透過高強度磁能治療,以電磁場訓練肩頸與腰椎肌群,並結合物理治療進行運動控制重建,成功幫助他恢復活動功能,順利重返工作崗位。
高雄41歲美甲兼霧眉師張小姐,因為職業長期貓背低頭工作,多年來頸肩臂痠麻痛、僵硬無力,連手掌手指靈活度也受影響,她嘗試貼布、藥膏、口服止痛藥、按摩、復健等緩解都未見好轉,效果也愈來愈差,經阮綜合神經外科鄭傑陽醫師安排檢查診斷為頸椎第5、6、7節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
不少人都習慣邊上廁所邊滑手機,當心看似無害的動作,卻會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對此,大腸直腸科醫師吳蒨強調,排便時間別超過10分鐘,恐引發痔瘡、疝氣、肛裂,以及肛門膿瘍或肛門廔管的問題。她並提到,即便只是坐在馬桶上不出力,也可能導致痔瘡加劇,不可不慎。
膏肓痛不是病,痛起來可真要命。「膏肓」位於上背部肩胛骨內緣至脊椎的位置,疼痛起來甚至會向周邊延伸至肋骨、肩頸等,以下整理4種常見造成膏肓部位不適的習慣、發生原因及改善方式,讓你從此不再病入膏肓。
像豆腐一拍就散?大陸杭州有位女子在擔任地鐵保全的時候,因休息期間睡覺時遭到男同事從背部一拍,她瞬間感覺像觸電一樣,事後手痛、脖子痛,甚至一個星期後還可看見手掌印,一個月後也被檢查出頸椎間盤突出、胸椎間盤突出,之後更是一年無法上班,她還曾聽過男同事說曾經學過「鐵砂掌」,讓她耿耿於懷覺得自己被拍壞了。
32歲的黃小姐近幾個月出現逐漸嚴重的右肩至右手臂痠軟及麻痛,起初於復健科診所接受治療,也去中醫針灸推拿,但症狀仍持續惡化,直至新竹台大分院生醫醫院神經外科門診求診,才發現第6、第7節頸椎椎間盤有破裂突出壓迫神經,經微創內視鏡椎間盤切除手術後緩解症狀,隔日即出院。
不少人都習慣邊上廁所邊滑手機,看似無害的小動作,卻恐對健康產生很大影響。對此,直腸外科醫師陳威智示警,坐馬桶時順便滑手機,小心會有4大危害,包括頭暈、雙腿發麻、便秘長痔瘡,甚至頸椎間盤突出,不可不慎。而最佳如廁時間,則應控制在10~15分鐘以內,若未適時排出,大便容易反蠕動縮回結腸,使下次排便更困難,導致痔瘡形成。
現代人長時間使用手機,連如廁時也會拿出滑一滑,有醫師示警,邊上廁所邊滑手機造成4點健康風險,建議上廁所時切莫久坐,解放後趕緊離開馬桶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