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食品進口的搜尋結果,共57筆
新聞提要■自2016年英國脫歐以來,當前絕對是英國與歐盟關係最融洽的時刻,但奶、肉製品禁令卻又令雙方相敬如「冰」。
屏東百威食品公司疑似使用工業用雙氧水,漂白病死豬的大腸後出貨,造成重大食安風暴,食藥署雖然在公司作業場所及倉儲各封存11664公斤及940公斤豬腸,並已追查下架2430公斤,但仍有3700公斤的黑心大腸流入市面,其中674公斤被寧夏利太肉店購入。對此老闆「陳先生」則是喊冤根本不知情,自己也是受害者。
食藥署日前預告,將全面取消針對日本福島食品的進口管制,不再逐批查驗,也不必出示輻射檢測、產地證明,對此外交部台灣日本關係協會表示,解禁福島食品對台日關係非常好,將來會使台日關係更進一步發展。然而此舉是否真能讓雙方關係大幅改進尚屬未知,卻恐將使國人健康受損。
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8月29日預告解禁日本福島食品輸台,60天預告期即將屆滿。台日關係協會祕書長張仁久今天表示,這是已故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非常重視的議題,安倍一直希望能夠復興福島。解禁的消息近日也獲日本媒體大篇幅報導,將有助台日關係進一步發展。
日本福島核災事件歷經14年,衛福部食藥署日前預告放寬福島5災區食品輸入管制,全面取消邊境逐批查驗和雙證制度。食藥署長姜至剛昨日表示,去年有600多萬台灣人到日本玩,在當地也吃得很開心,被質疑失言;衛福部次長林靜儀今日出面緩頰,自嘲「我失言應該比他多」。
日本福島核災事件後歷經14年,衛福部食藥署近日預告,將福島五縣食品回歸一般管理,意即全面取消邊境逐批查驗和「雙證」制度,食藥署長姜至剛表示,「台灣人對日本食品不陌生,去年有600多萬國人赴日旅遊,在當地也吃得開心」。消基會指出,決策過於草率也忽略潛在風險,輻射物質可累積、半衰期長達30年等問題,無法保證長期累積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日本福島核災事件後歷經14年,我國針對福島五縣食品輸入管制逐步放寬。衛福部食藥署8月29日預告,將福島五縣食品回歸一般管理,意即全面取消邊境逐批查驗和「雙證」制度。食藥署長姜至剛表示,台灣人對日本食品不陌生,去年有600多萬國人赴日旅遊,在當地也吃得很開心。該草案預告期60天,待綜整各方意見後公告上路。
半導體關稅倒數計時,美國總統川普5日意外再拋出台積電要投資3000億美元,又幫台積電加碼,雖台積電未承認此消息,但已引起軒然大波。藍委許宇甄痛批,這並非川普一時失言,而是對美談判的重大資訊錯置,顯示雙邊溝通或協調已出現嚴重認知錯誤,對台灣半導體產業造成嚴重傷害,賴清德總統應該出來講清楚。
台灣對等關稅暫時性稅率20%出爐,藥品列入232條款,加上台灣生技、製藥,因出口美國不大,衝擊有限;不過,保健品則因對等關稅,對本土業者恐會有降低競爭力或失去代工機會。
為深化與巴拉圭及南美洲市場的經貿連結,外貿協會於今年組團參加「2025巴拉圭博覽會」;臺灣館首度設立「台巴智慧科技園區」專區,匯集29家臺灣企業展示最新科技與多元產品,吸引國際買主與在地民眾關注。
為深化與巴拉圭及南美洲市場的經貿連結,外貿協會於7月12日至27日組團參加2025巴拉圭博覽會(Expo Paraguay 2025)。本屆台灣館以創新亮相,首度設立「台巴智慧科技園區」專區,不僅率領29家台灣企業展示最新科技與多元產品,更突顯兩國在智慧製造及產業升級上的合作成果,吸引大批當地民眾及國際買主關注。
由外貿協會主辦的2025年台北國際食品系列展28日落幕,今年串聯食品、食品加工機械、生技製藥設備展、包裝工業與飯店暨餐飲設備用品等五展同台,總計吸引逾五萬名專業人士蒞臨參觀,其中包括來自83國近4,500名國際買主,舉辦多場跨國洽談活動,共促成1,118場次洽談,149位國際買主與台灣廠商深入洽商,成果豐碩。
日本水產品有望時隔近兩年,重返中國市場。日本官房長官林芳正30日在首相官邸主持農林水產業相關的閣僚會議上,針對中國禁止進口日本水產品一事說,雙方已在技術層面達成共識,日方將啟動恢復出口的相關程序。林芳正說,只要日本完成出口相關設施的重新登記手續,出口就能重新啟動。
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週一(19日)宣布與歐盟達成「具里程碑意義」的新協議,象徵英國脫歐近9年後,與歐盟關係出現重大轉折。協議涵蓋防務安全、農糧貿易、能源合作與漁業等多個領域,英國政府希望藉此促進經濟成長、降低物價,重振與最大貿易夥伴的關係。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和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在週四宣布達成了一項有限的貿易協定,但保留了川普的10%對等關稅;兩國並且適度地擴大了農產品的准入,並且美方降低對英國汽車課徵的進口關稅。
面對日本米價不斷升高,日媒《Daily新潮》報導,許多趁著黃金週連假出國旅遊的日本人,在南韓買米帶回日本。部分南韓的超市甚至貼出日文的白米宣傳廣告,招攬日本消費者。
川普政府高築貿易壁壘同時,北京選擇以「開放」應對。中國除積極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城市試點,也透過自貿區對接國際經貿規則,大力吸引外資。與此同時,大陸也積極拓展內需,根據官方數據顯示,在「以舊換新」政策發威下,大陸家電產品銷售已突破1億台。
美國將對藥品增加關稅,醫界擔憂製藥成本上漲導致售價提高,國內健保價若太低,藥品恐退出台灣,甚至釀缺藥潮。衛福部長邱泰源14日坦言,因應關稅的轉變,進口藥品價格可能提升。衛福部盤點目前健保收載藥品品項,有177項從美國進口,一年占健保藥費支出的10%。
台美雙方將針對關稅進行討論,美國貿易代表署曾點名,台灣針對美豬、美牛跟基改食物,有許多不必要的貿易限制,外界擔心政府是否會開放基改食品進入校園營養午餐。教育部長鄭英耀今天表示,目前學校營養午餐都使用國內優良農產品,並禁用基改食品,態度不變,確保學生吃得健康是基本態度。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台灣出口加徵最高達32%「對等關稅」,台灣各產業嚴陣以待;葡萄王7日表示,核心保健食品業務以台灣本地、亞洲區域市場為主,美方加徵出口關稅對葡萄王直接營運影響極為有限;不過,若政府未來調降部分美國進口商品(如保健食品)關稅,,進口美製保健食品的價格競爭力可能提高,對本地市場將產生一定程度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