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首席談判代表的搜尋結果,共69筆
在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大陸習近平於南韓會晤之前,美中之間似乎已經敲定一項貿易協定的框架,暫時化解全球兩大經濟體貿易關係崩潰的危機,消息一出,投資人信心暫時回穩。但有分析指出,這並非轉折性的突破,而是「似曾相識」的戰術性暫停。
陸美貿易戰升溫,北京政府最近態度硬起來,《金融時報》報導,在美國總統川普預計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前3週,大陸突宣布對稀土與關鍵礦產實施全面出口管制,令美方官員震驚。但知情者透露,大陸首席談判代表李成鋼,在今夏的美中貿易談判上已對華府發出威脅。
以色列與哈瑪斯即將於6日展開停火談判,美國總統川普4日表示,若哈瑪斯堅持戰後繼續掌權、控制加薩走廊,將被「徹底消滅」。
據韓國《中央日報》報導,在韓美關稅談判陷入僵局之際,執政黨「共同民主黨」對美語調突然轉硬,甚至高喊「我們是美國的藩屬國嗎?」被視為回應國內對談判不合理條件的強烈民怨。與此同時,川普政府正考慮動用美日貿易談判中取得的5500億美元投資基金,重振製造業。
以色列軍方於當地時間9日下午,出動戰機向卡達首都杜哈發動空襲,目標直指哈瑪斯高層,造成6人身亡,為以軍首次在卡達境內採取軍事行動。對此,空軍前副司令張延廷評論此次以軍空襲,直言以色列共犯了三大戰略錯誤。
以色列軍方於當地時間9日下午,出動戰機向卡達首都杜哈發動空襲,目標直指哈瑪斯高層,造成6人身亡。這是以色列首次在卡達境內採取軍事行動,加上卡達先前對斡旋以哈衝突的貢獻,外界憂心將重創停火談判與人質釋放進程,並讓美國陷入在盟友與以色列間的外交兩難。美國總統川普則表示,他對卡達被攻擊感到非常不爽。
以色列在卡達首都杜哈對哈瑪斯談判代表團發動空襲,試圖逼迫哈瑪斯在加薩戰爭中屈服,卻未能擊斃高層,反而破壞了少數能推動停火的外交渠道,《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外交專欄作家伊格納西斯(David Ignatius)認為這成了以色列罕見的戰術失誤和誤判。
卡達首都杜哈9日發生多起爆炸,被攻擊地點是哈瑪斯政治局多名成員投宿的住宅大樓,以色列證實對哈瑪斯高層領導人進行精準打擊,並表示已事先通知美國,且獲得美國總統川普的批准。
美國就業數據不佳深化聯準會降息預期,在美元走弱下,外資擴大買超356億元、並鎖定台積電拉升平歷史最高價1,200元帶動,與內資合力火力全開做多,加權指數繼8日後9日盤中最高到24,880點、終場大漲307點收24,855點,再同步刷新高,上市市值突破80兆元、市櫃合計擴增至87.25兆元,台股可望挑戰25,000點最新里程碑。
日本首席貿易談判代表赤澤亮正因美日貿易協議相關問題,週四取消了原定的美國行程。據悉,美方計畫在行政命令中加入一條款,引發日方強烈反對。
根據日本共同社(kyodo News)於28日報導,日本首席貿易談判代表赤澤亮正(Ryosei Akazawa)傳出已取消原訂訪美行程,令外界質疑日本大規模投資美國的決定,是否出現變化。
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十月中旬訪北京時指出,台灣於二次大戰後依據波茨坦宣言回歸中華民國,一九四九年起兩岸隔海分治,任何一方的管轄權從未及於對方,「一個分治的中國」為不容否認的客觀事實,兩岸之間的種種問題乃導因於大陸當局否定中華民國的存在。辜氏重提波茨坦宣言以強調台灣屬於中華民國的說法,在海內外引起一陣討論,中共國家主席江澤民訪日在即,台灣問題又將推上檯面。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激進武裝組織哈瑪斯(Hamas)在加薩走廊的戰火已逾1年10個月未熄。以色列安全內閣本月8日通過軍隊接管當地最大城加薩市計畫後持續空襲。加薩衛生部13日說,過去24小時內全境123人死於空襲,創1周新高。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表示,巴勒斯坦人應離開加薩走廊,各國與其對以色列說教不如敞開大門。於此同時,哈瑪斯與居中調解的埃及已有進一步會談。
美日在15%對等關稅上有認知落差,日本貿易談判代表赤澤亮正急奔美國向華府高層確認後,7日宣布美方承諾修改川普總統行政命令,日本關稅不疊加,超徵的關稅會退還,並另發日本汽車關稅降至15%的行政命令。
美國對等關稅今天中午12時正式上路,台灣商品在此時間點之後出口美國將被課徵20%關稅。根據白宮公布的行程,美國總統川普將在美東時間6日16時30分(台灣時間7日凌晨4時30分)於白宮橢圓辦公室宣布消息,外界高度關注這是否與關稅有關。但在關稅生效前夕,美方公布稅率引發極高爭議,因與達成協議不符,日本更要求美方予以糾正。
美國在8月1日對等關稅大限前,與日韓及歐盟等達成協議,稅率皆下調至15%,但並未制定雙邊文件,留下解讀空間。日本首相石破茂4日表示,美國總統川普「並非普通人,而是會改變規則的人」,因此與達成協議相比,執行協議恐怕還更難。
隨著川普「對等關稅」暫緩期即將在8月1日到期,以及美中貿易休兵期也將在8月中旬屆滿,市場屏息等待更多相關消息發布,截至亞洲時間周三(7月30日)早上,有關美國關稅談判與貿易協議的最新發展整理如下:
據三位知情人士透露,儘管美國總統川普數月來一直暗示美國和印度很快就會達成貿易協議,但由於雙方在農產品准入上的分歧,目前看來美國和印度似乎不太可能在8月1日的最後期限之前達成貿易協議。
(22:55更新--美國商務部長說法)美國與日本在台灣時間周三(23日)達成貿易協議,華府給出對等關稅稅率15%,日本汽車稅率從27.5%降為15%,另免除日本其他貨物懲罰稅金,換得日本價值5500億美元(新台幣16兆1115億餘元)投資。白宮幕僚發布談判現場照片,川普桌上一張投資重點紙板經人手寫塗改,投資金額一口氣增1000億美元。最終議定數字更龐大,比原定金額多了1500億美元。這讓外界一窺日方代表面臨的巨大壓力。
眼見8月1日對等關稅大限逼近,各國抓緊時間加快談判速度,希望盡快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日韓貿易代表相繼赴美協商,馬來西亞力爭關稅降至20%,菲律賓總統也將與川普會面促成互惠協議。泰國則進入最後談判階段,期盼數日內敲定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