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馬光中醫診所的搜尋結果,共41筆
登山、健走是相當受歡迎的有氧運動,不僅能強化心肺功能、提升體力,還能紓解壓力,但若沒做好準備、忽略身體負荷,容易導致運動傷害。常有患者到了診間就抱怨「醫師,我下山的時候小腿外側痛到不能走」、「我去爬山腳踝扭傷了」等。中醫師提醒,運動前要充分熱身、伸展,選擇合適的鞋襪,別勉強攀爬或快速下坡,並且要補充水分、使用登山杖。
「醫師啊!我最近肩頸好緊,我是不是快中風了」?五甲馬光中醫診所醫師王維瀚說,這是門診最常聽見的抱怨之一。肩頸痠痛已是現代人通病,長時間滑手機、久坐電腦桌前,讓肩頸肌群持續緊繃,恐演變成固定疼痛,甚至引起頭暈、頭痛,甚至睡不好。
越來越多銀髮族和忙碌的上班族瘋「超慢跑」,醫師提醒,超慢跑屬於心肺有氧,並無法取代所有運動,人的肌肉在30歲後逐漸流失,需要的是「重量訓練」,如啞鈴、槓鈴、腿推機、伏地挺身、深蹲等,讓肌肉出力,才能強壯與雕塑身體,達到抗老化、顧關節等效果。
近年大眾風靡「超慢跑」,是一種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對身體負擔極低、人人都能進行,特別適合沒有運動習慣、中高齡長輩、膝蓋或關節敏感者。醫師指出,超慢跑有助保護肌肉關節、促進心血管健康、改善認知功能,但要循序漸進,可以先從每天5分鐘開始,漸漸增加時數到15分鐘、甚至一小時,步伐速度也可從每分鐘120步,慢慢增加至180步,切記超慢跑前要先暖身,避免運動傷害。
台灣盛產水果,天氣熱,西瓜、芒果、鳳梨、荔枝等水分多的水果,成為民眾消暑解渴的最愛。水果確實富含維生素與礦物質,但中醫師提醒,夏季水果雖有清涼退火的效果,若忽略自身體質與吃進的份量,反而可能引起腸胃不適或過敏,唯有「對症選擇」才能真正養生。
熬夜的代價,比你想像的更高!研究顯示,長期失眠或睡眠不佳的人,普遍有更高的慢性疼痛風險。醫師提醒,一旦睡眠品質長期不佳,身體的修復機制受影響,不僅會導致慢性筋骨疼痛,包括肌筋膜疼痛症候群、關節炎等,還會讓皮膚老化速度加快,容易出現黑眼圈、皮膚暗沉、乾燥等。
「小暑過,一日熱三分。」今天(7日)節氣來到小暑,此時氣溫高、多雨、溼度大、天氣悶熱,氣壓低,中醫師表示,小暑對應人體的「心」與「脾」,夏天陽氣旺盛,心火容易亢盛,加上溼氣重亦會影響脾胃功能,時常使人出現疲倦、食慾不振、煩躁等問題,因此養生重點在於清熱解暑、健脾祛溼、養心安神。
夏至是整年中陽氣最盛的一天,氣溫也將一路熱到立秋。中醫師分享,最近有患者因長時間室外工作,大量流汗後全身無力、頭暈心悸,幾乎無法上班工作,經診斷後為夏季中暑,經刮痧和針灸後,不適症狀減少8成,請患者回去續服中藥,下周回診時已無不適。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成年人過重及肥胖比率達47.9%,約每2位成年人就有1位體重超標,不僅會影響外觀,更與慢性疾病息息相關。中醫師指出,肥胖是體質失調造成,因此應重新調整身體內部平衡,透過增加代謝、降低食慾、排除痰溼水腫等方式,從根本改善體質,以達到健康瘦身效果。
衛福部國健署統計,台灣成人過重及肥胖比例達47.9%,約每2名成年人就有1人體重超標。中醫師表示,除了疾病與藥物因素,民眾若有代謝功能低下、氣血運行不暢、痰濕堆積等體質失調問題也可能導致肥胖,此時可藉由中藥調理、埋線治療、針灸減重等方法幫助改善體態。此外,如有減重需求者,平時宜按壓「內關穴」、「足三里穴」、耳穴的「胃點」、「饑點」、「內分泌點」,有助於控制食慾、保健腸胃。
本周六是端午節,粽子成為家戶端上桌的傳統美食,但粽子以糯米為主要原料,質地黏稠又富含澱粉,常搭配五花肉、鹹蛋黃或紅豆沙等餡料,使人體難以吸收,易導致脘腹脹滿、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問題。中醫師提醒,消化問題與脾胃功能有關,民眾吃粽子後若出現消化道不適,可透過按摩穴位、服用中藥茶飲幫助緩解相關症狀。
今天是母親節,對於即將進入熟齡期的媽媽,將面對生命周期最大的轉變「更年期」,因女性荷爾蒙變少出現生理、心理不適的現象,尤其正值更年期的媽媽遇上正值青春期的孩子,雙方都面臨荷爾蒙的變化,就像家中有兩座火藥庫,隨時會引爆。醫生建議此時的媽媽,可以適時補充女性荷爾蒙,同時透過調整飲食來減緩症狀,慢慢調適一連串的身體變化。
今天(5日)是立夏,象徵夏季的開始,氣溫逐漸升高、日照時間延長,萬物進入旺盛生長的階段。中醫認為,立夏屬於陽氣漸盛的時期,容易出現心悸、失眠、口舌生瘡、疲倦乏力等症狀,應注重養心安神,調節情緒、保持心情愉快,以適應季節變化。
穀雨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中醫師指出,此時氣溫逐步升高,溼度及溫度兩相提升,溼邪及熱邪交織作亂,原本身體若不適,尤其是腸脾胃症狀會加劇,呼吸系統問題將演變成皮膚搔癢等過敏反應,提醒及時遏止,避免病情蔓延至炎炎夏季。
愈來愈多人為了補償白天被工作占據的時間,深夜滑手機、追劇至凌晨,形成「報復性熬夜」惡性循環。中醫師指出,長期熬夜會衍生各種睡眠障礙,導致肝氣鬱結,可透過穴位按摩、泡腳與建立正向生活態度改善睡眠品質,擺脫熬夜對身心的慢性消耗。
受關稅政策衝擊,近期台股震盪劇烈,許多投資人面臨高壓情境,擔憂可能因財富損失而導致情緒低落、焦慮甚至失眠。中醫師建議每日按壓合谷穴、內關穴、神門穴3~5次,每次5分鐘,快速緩解壓力。
母乳被視為嬰兒最佳的營養來源,對媽媽也有益處,不少研究發現,餵母乳有助於減少癌症發生。婦產科醫師表示,30歲以後若還未生產親餵母乳,相較有餵母乳的女性,會增加2~3倍得到乳癌的機率。
迎接新生兒是喜悅的事,不過產婦產後多擔心碰觸坐月子期間不能吹風、不能洗頭等禁忌。中醫師表示,如今時空背景不同,古代自來水不發達,也沒有空調,容易有感染和受寒風險。事實上,只要避免外出受風寒即可,至於補身的月子三寶「麻油、酒、老薑」則不宜急著食用,避免惡露增加。生產後,子宮恢復大約需要6周,也就是42天內,是坐月子黃金期,中醫師建議,這期間多休息、吃得好,就能更快恢復得好。
春天受到氣溫及環境影響,此時人體的肺臟、脾臟最容易生病,容易感染上呼吸道疾病,以及腸胃相關消化系統疾病。中醫師建議,民眾可以透過規律作息、按摩穴位、循節氣敷貼3招達成,增強免疫力並預防相關疾病。
春雷一響迎驚蟄!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是「驚蟄」節氣,代表春回大地,氣候逐漸回暖,冷暖空氣交替,也是各種細菌病毒的活躍時節。醫師提醒,隨著氣候變化,容易出現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等,因此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油膩和辛辣食物,切勿暴飲暴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