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體質相對穩健的搜尋結果,共09筆
統計表定11月即將除息的22檔月配債券ETF,以近期收盤價換算,年化配息率分布在4%~9%之間,配息率最高前十檔配息水準都有達5.5%以上,包括五檔BBB級債、三檔非投資等級債,其中又以非投等債配得最大方。
美國聯準會兩度降息,同時宣布12月起停止自2022年起實施的縮表計畫。投信法人指出,中止縮表可視為預防性措施,有助維持市場資金穩定性,研判聯準會政策方向,由預防通膨,轉向維持金融穩定、經濟成長、流動性提升,看好非投資等級債券後市。
市場終於迎來美國聯準會降息,同時看好美國經濟表現強韌,上調近三個年度經濟成長率預估至1.6%、1.8%與1.9%。投信法人表示,各債券類別中非投資等級債最受惠經濟成長,統計過去30年,當美國實質GDP成長率介於1.5%~1.8%時,美國非投資等級債平均年報酬率7.04%,明顯優於投資級債的5.7%與公債的4.97%。
志聖(2467)、均豪(5443)、均華(6640)19日於法說會中指出,已跨足再生晶圓(Reclaimed Wafer)製程設備領域,並鎖定2.5D/3D IC、PCB與AI封裝設備需求成長為主軸,同時投入ISO 14067碳盤查認證,配合客戶2030年淨零排放目標。
風水輪流轉,台股高股息ETF去年獨霸天下,但今年以來海外高股息ETF表現較佳,飆最凶的是日股高股息ETF,開年以來漲逾7%,其次是全球型高股息ETF、陸港股ETF漲逾6%。法人指出,今年以來估值高的科技股出現拉回,反而是醫療保健與核心消費等防禦型產業表現最佳,反映投資者傾向配置較為穩健的資產,而過往處於低基期的歐股與港股冒出頭,成為今年表現最亮眼的市場。
時序進入9月,美國聯準會(Fed)的降息計畫即將啟動,陸續公布的經濟數據都被放大檢視,因製造業數據欠佳引起經濟衰退疑慮,導致美股重挫、恐慌指數飆高、亞洲股市全盤皆墨,隔日雖回穩,投資情緒依然躁動。在主要央行貨幣政策修正過程中,國際資金移動對市場的衝擊,各國均難避免,然此一挑戰,也醞釀了新市場和新商品的開發契機,面對變局,台灣金融發展應有新的思考方向。
日圓2023年貶值近8%,已連三年走貶,2024年不只「日圓先生」、日本前大藏省國際金融局局長榊原英資看好,多家銀行,如中信銀行、凱基銀行、華南銀行財管也看好2024年首季日圓的表現。
美國2024年邁向降息,投信法人認為,隨聯準會政策轉向,2024年美債殖利率再往上空間不大,加上債市多頭往往來自於收益本身,現在正是掌握降息前夕債市投資契機的良好時點,美國非投資級債不論在最新殖利率、平均報酬率等表現,皆優於其他債券,因而率先受到法人資金關注。
今年度投資報酬即將進入12月的收官之戰,新年度布局也要開始未雨綢繆。對此,彙整五大銀行的建議,債市投資最看好投資等級債,積極者甚至可鎖定非投資級債、新興市場債。至於匯市,業者多認為「美元最強時點已過」,看好非美貨幣於來年的表現,尤其可關注貶幅已大的日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