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高技的搜尋結果,共1,157筆
AI伺服器板需求持續火熱,帶動PCB廠金像電(2368)、高技(5439)10月營收齊步站上高檔,雖受工作天數減少影響出現月減,但年增幅度仍達八成至逾一倍,反映AI伺服器與交換器主板出貨強勁。法人指出,第四季AI平台轉換與800G交換器放量延續動能,預期2026年在ASIC伺服器板需求驅動下,營收與毛利率可望同步提升。
2025台灣醫療科技展將於12月4至7日登場,今年來自歐洲、美洲、亞太及中東非洲等地的國際買家,首次以「帶著採購清單」的方式來台「尋寶」。捷克健康科技機構啟動規模達2億歐元(約合新台幣71.65億元)的非洲醫療援助採購計畫,鎖定台灣為主要合作對象,掀起大採購熱潮。
大陸解放軍最新的福建號航艦5日在三亞灣入列服役,國內軍事專家直言,福建艦主要任務是拒止外軍介入,對台灣並無直接威脅,不過,這是大陸從陸權走向海權的重要里程碑,且在電磁方面技術經驗可能比美國更豐富穩定,民主國家陣營應警惕。
本周全球股市下跌,成熟市場整體下跌1.3%,受到AI估值疑慮影響,美股下跌1.5%,歐洲與日本分別下跌1.2%與0.9%,跌幅小於美股。新興市場整體下跌1.3%、與成熟市場相當,其中近期表現特別好的新興亞洲下跌1.5%,包括台灣也下跌1.4%,而先前表現差的新興拉美上漲1.7%,是少數上漲者,受益於巴西股市上漲3.1%。
巧新(1563)2025年第三季合併營收17.02億元,年減0.9%;稅後歸屬母公司淨利為0.43億元,年減77.3%,每股盈餘0.19元。累計前三季合併營收53.35億元,年減3.8%,營業淨利5.09億元,年減27%,稅後歸屬母公司淨利3.32億元,年減44.9%,每股盈餘1.47元。
──沒有真相,只有視角。(尼采)
日立能源作為全球電氣化領域的技術領導者,已連續五年參與台灣國際能源週,通過電力電子、潔淨能源解決方案、數位化與服務三大核心板塊,展出涵蓋離岸風電、太陽光電、儲能及數位化等領域的解決方案,詮釋日立能源如何與客戶及合作夥伴攜手合作,以創新技術之力推動電網系統邁向更安全、更可靠、更永續的方向演進。
大陸央視新聞5日報導,大陸「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透露,今年以來,大陸機器人產量實現快速增長。前三季工業機器人產量59.5萬台,服務機器人產量1350萬套,兩大類產品均已超過2024年全年產量。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2日表示,若中國大陸未履行承諾、持續干擾稀土出口,美國已準備重新提高對中關稅,預告美中經貿摩擦可能再升溫。對此,台大教授苑舉正3日表示,一架F-35戰機需要418公斤的稀土,因此美中雙方在稀土議題上皆有強烈戰略考量,這次喊話更像「互相試探」。
三陽工業4日在米蘭機車展一口氣發表8款次世代車型,涵蓋Maxi-Scooter、通勤車、街跑與冒險車等級距。三陽工業董事長室協理吳奕成表示,將以「穩內銷、衝外銷」作為整體發展戰略,使每個市場都能與品牌產生連結,持續朝2028年內外銷100萬台目標邁進。
美國政府持續停擺,官方經濟數據仍然匱乏,目前只能夠依賴民間調查判斷經濟力道。美ISM製造業指數在10月下降0.4至48.7,為連續第八個月陷入萎縮,反映企業在需求疲弱、供應鏈重整與關稅不確定性下持續承壓。
據大陸駐美國大使館11月4日消息,謝鋒大使在上海舉行的美陸貿易全國委員會2025年度中國運營大會交流晚宴上,透過網路視訊發表了「雲」致辭。對於陸美先前元首會晤、高層經貿磋商達成的共識,謝鋒呼籲美方,「不能說一套做一套,也不能節外生枝,不要打零和博弈的小算盤,更不要動損人利己的壞心思。」謝鋒也把話挑明,「台灣、民主人權、道路制度、發展權利是中方的四條紅線,希望美方不挑事、不越界。」謝鋒還對美國工商界提出三點希望:一是做「早起鳥」,抓住歷史機遇;二是做「推進器」,助力雙邊關係;三是做「催化劑」,促進友好交往。
熱門電子股股價持續攻高,直逼前波高點。IP高價指標創意(3443)受惠AI ASIC進入量產,營運進入新里程碑,金控旗下投顧給予1,800元推測合理股價;中信投顧則看好,HVLP4以上銅箔具高技術門檻,有助金居(8358)鞏固下世代AI伺服器銅箔升級潮的核心地位,給予「買進」投資評等。
在周日福斯新聞節目播出的專訪中,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談及該公司在美國的晶片革命、在中國的市場、工作的真正意義,以及AI前景。
十月二十四日台灣放假日,全球股市卻出現一個記憶體狂舞的景象,以NAND Flash為主的鎧俠大漲十九.一三%,股價上衝到八七八○日圓,震撼日本股市。鎧俠今年從一四四○日圓起漲,股價大漲五一六%,對比日經指數今年上漲二三.五七%,鎧俠股價的表現令日本投資人瞠目結舌。
依據中共「十五五」規畫建議案,未來5年大陸經濟發展將以高科技自主與產業升級為主軸,並以科技帶動產業升級,政府部門將推出「以原始創新搶占科技發展制高點」,及「以先進設備提高傳統製造業附加價值」兩大方針的相關政策。
台股集中市場10月31日以28,233點作收,完美收官,單月大漲2,412點,不僅創下史上第二大單月漲點,更締造歷年最亮眼的「十月行情」;全月成交量達10.89兆元,居史上單月成交量第三高,僅次於2021年7月的12.38兆元與2021年5月的11.01兆元。
美股財報周火熱登場,台股財報周即將接棒演出之際,市場專家表示,此時的投資可留意11檔法人眷顧的有基之彈股,挾著上半年獲利及第三季營收高成長的雙利多,尤其網通一哥智邦、散熱霸主奇鋐雙箭頭帶頭衝,有望大啖倒吃甘蔗行情。
台股加權指數迭創歷史新高,今年迄10月底止,台股今年共計上漲了5,198.25點,年漲幅達22.57%,而相較於加權指數,個股漲幅更可觀,經統計,迄今拉出逾倍漲幅的個股共計53檔,其中德宏以461.48%的漲幅居冠,堪稱飆股中的飆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