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高端醫療的搜尋結果,共71筆
八貫(1342)第三季營收6.14億元,季減12.99%、年增2.4%,受益降低採購成本,帶動毛利率回升,營業利益1.03億元,加上新台幣匯率回落,業外匯兌較第二季回正,稅後純益1.06億元,季增52.22%,單季EPS 1.34元;累計前三季營收年增14.54%,稅後淨利3.17億元,EPS 4.02元。
永笙-KY(4178)宣布與保險業者合作,推出「公庫配對保障服務」,正式將臍帶血細胞治療納入保險保障體系。執行長李冬陽表示,透過與保險業合作,讓保險成為細胞治療的後盾,目前已與多家保險業者合作建立B2B模式,並規劃推展台美及東協市場,將此創新模式推向國際。
輝達(NVIDIA)原定要在北士科打造海外企業總部,如今卻因土地問題陷入僵局,雖然很多縣市都向輝達招手,但百萬網紅Cheap列出4點理由,「輝達不是蓋工廠」、「國際交通便利」、「外商環境」及「工程師夜生活」,直指輝達「脫北」機率不高。
大陸服務業市場快速成長,去年服貿規模突破1兆美元,成長14.4%。日前北京舉行的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吸引480多家龍頭企業參展,展現全球第二大服務貿易市場的吸引力。
大陸服務業市場快速成長,去年服貿規模突破1兆美元,成長14.4%。日前北京舉行的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吸引480多家龍頭企業參展,展現全球第二大服務貿易市場的吸引力。
嘉義縣番路鄉全鄉僅有1家西醫診所與藥局,醫療資源不足,番路衛生所24日獲民間團體捐贈牙科診療台、遠紅外線治療儀、高頻式診斷型X光機等醫療設施,縣長翁章梁代表受贈,並感謝社會各界為偏鄉醫療善盡心力。
中國新聞網報導,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於9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首鋼園區舉辦。
全球高端醫療設備領域,長期由GE、Siemens、Philips,以及部分日本機電巨擘主導。然而,台灣悄然浮現一家新興力量──禾榮科技。這家公司背後的推手,是台灣半導體設備的風雲人物:漢民科技董事長黃民奇。
保誠人壽近年成長迅速,根據壽險公會的統計數字,截至2025年3月,若以年化繳費率計算(APE)計算,保誠人壽在台灣的壽險中排名第三,並為外商壽險公司中排名第一。保誠集團執行總裁華康堯第三度到訪台灣,在出席台灣員工大會時,對此予以高度肯定,並表示保誠集團會持續深耕台灣,支持台灣保誠人壽的成長策略。
保誠人壽近年成長迅速,不論在產品設計、服務及品牌認同度皆深受巿場及消費者肯定,根據壽險公會的統計數字,截至2025年3月,若以年化繳費率(APE)計算,保誠人壽在台灣的壽險中排名第三,並為外商壽險公司中排名第一。早前保誠集團執行總裁華康堯第三度到訪台灣,他在出席台灣員工大會時,對此予以高度肯定,並表示保誠集團會持續深耕台灣,支持台灣保誠人壽的成長策略。
保誠人壽近年持續深耕台灣市場,聚焦於國人多元需求,透過一系列對不同年齡層及家庭型態的生活型態調查,從退休準備、教育金規劃、三明治族壓力,到兒童網路安全議題,總經理王慰慈認為,這是要展現對台灣消費者的用心傾聽與實質回應。
台灣AI醫療影像領導廠商—太豪生醫(TaiHao Medical Inc.)7月10日同步宣布多項重大國際進展,展現其在全球醫療市場的技術實力與商業拓展成果。
為保障資源與供應鏈穩定,大陸工信部、發改委、自然資源部等九部門聯合發布「黃金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的目標為,2027年將金銀產量增長5%以上。
物價高漲、醫療通膨更可怕,新式醫療手術與療程日新月異,新藥、醫材、新式醫療手術以及提升醫療品質的輔助工具等,皆隨著科技進步而推陳出新、費用拉高,壽險業者建議,民眾醫療險防護網也要升級抗通膨版,才不會等到要用時捉襟見肘。
八貫(1342)6月營收2.2億元、年增0.18%;前六月營收14.86億元、年增18.19%,其中醫療產品線上半年較去年同期成長77%,為今年目前成長動能最強勁的產品線,其次為軍工、戶外產品,分別年增26%、13%。
外媒援引知情人士報導稱,歐盟計劃限制中國醫療器械製造商獲得該集團的公共採購合同。據稱,歐盟成員國最早將6月2日就擬議的措施進行投票表決。
近日有一款在台灣上市的「泰爾茂(AQUABRID)」外科封合凝膠,因近期被納入健保給付,廠商疑似無法接受價格,決定在5月1日起停止供貨。由於外科心臟手術風險極高,術中需要用到特定外科封合凝膠塗在血管接合處以減少出血,而AQUABRID就是其中一項非常好的產品,如今卻因衛福部荒謬的健保藥材比價政策,選擇退出台灣市場。
近日有一款在台灣上市的「泰爾茂(AQUABRID)」外科封合凝膠,因近期被納入健保給付,廠商疑似無法接受價格,決定在5月1日起停止供貨。由於外科心臟手術風險極高,術中需要用到特定外科封合凝膠塗在血管接合處以減少出血,而AQUABRID就是其中一項非常好的產品,如今卻因衛福部荒謬的健保藥材比價政策,選擇退出台灣市場。
隨著全球醫療照護需求增長,精準醫療成為現代醫學重要發展方向,但國內相關核心技術仍多仰賴國外系統。為突破此瓶頸,國立中正大學前瞻製造系統頂尖研究中心團隊深耕數位醫療,整合醫、工、產三大領域資源,成功開發多項創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