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高蛋白飲食的搜尋結果,共39筆
想要減齡又護腸?黑豆漿能幫上忙。醫師王姿允分享研究指出,用黑豆漿取代部分肉類,能讓體內的糖化終產物大幅下降,有助減緩老化速度,防止代謝異常,甚至可以讓腸道菌變健康,穩定血糖、減少發炎。
金秋10月,3生肖將迎來「努力兌現收穫」的時刻,《搜狐網》指出,屬馬、狗、虎的人付出不再被忽視,反而會在關鍵時刻獲得突破與認可。無論是職場、財富還是人際,都將因穩健累積而出現質變。只要堅守方向、把握節奏,財運與成長並行,重生與蛻變盡在此月。
由18所學校共65名隊員所組成,建國中學樂旗聯隊即將前往印尼參加8月8日至10日在雅加達舉行的「世界行進樂旗大賽」(2025 WAMSB World Championships ),為國爭光。
台灣今年正式成為超高齡社會,想活得「逆齡」就要多運動,不過不少長輩以為散步、走樓梯就是動,恐怕遠遠不夠。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65歲以上長者,每周應累計至少150分鐘的「中等費力」運動,然而國內高齡長者能達標的僅4成,醫師建議,運動應要能達最大心率才有效果,簡單公式用「220減去年齡」即可。
腎臟一旦嚴重壞掉,就無法逆轉,日常有許多傷腎的疾病行為,不可不慎。醫師洪永祥指出,疾病、錯誤的習慣和飲食,是造成腎臟早衰和傷害的3大因素,其中,高磷加工食品,如火腿、泡麵調味包,若長期大量食用,容易導致腎小管損傷,建議盡量選擇原型食物,才不會不知不覺吃進腎毒。
高雄1對夫妻檔長期受到肥胖困擾,丈夫因體重過重合併高血壓與膝關節疼痛,妻子則有代謝異常與慢性疲勞等症狀。高雄市立小港醫院綜合健康減重門診評估後,透過內視鏡袖狀胃成形術,協助夫妻以特殊內視鏡縫合系統,減少胃容量並延緩排空時間,有助於控制食量與飽足感,加上營養師指導和運動,2人成功共減50公斤。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為一對長期受到肥胖困擾的黃姓夫妻施行「內視鏡袖狀胃成形術」,俗稱「無痕胃拉提」,透過特殊內視鏡縫合系統,減少胃容量並延緩排空時間,有助於控制食量與飽足感。2人共減去50公斤,健康狀況與生活品質獲得改善。
觀察糞便形狀很重要,但也別忽略氣味,臭味很可能是身體最早發出的健康警訊。醫師鄭泓志指出,腸道是一套複雜且精密的消化與代謝系統,當出現異常時,第一個改變的往往不是症狀,而是糞便氣味,異常的氣味如果只是偶發,可能與飲食有關,但如果變化明顯且持續超過數天,務必就醫。
無肉不歡,又不運動,這樣過量攝取蛋白質可能會讓你悄悄加速老化。醫師李思賢指出,足夠的蛋白質攝取對維持肌肉量、免疫功能與修復力非常重要,但過量攝取反而可能帶來代謝負擔、推動促老化的訊號,特別是在不運動的情況下,「足夠很重要,但太多也會有風險,不該無限制攝取。」
荷蘭王后瑪克西瑪(Queen Maxima)一向以華麗形象著稱,本周出席北約峰會時再度證明,對她而言,年齡真的只是個數字。當她站在美國總統川普身旁時,卻在直播鏡頭前似乎模仿了川普說話時的嘴型動作,動作逗趣,讓不少網友笑翻。
荷蘭王后瑪克西瑪(Queen Máxima)一向以華麗形象著稱,本週出席北約峰會時再度證明,對她而言,年齡真的只是個數字。不過她站在美國總統川普身旁時,卻在直播鏡頭前似乎模仿了川普說話時的嘴型動作,動作逗趣,讓不少網友笑翻。
42歲的小惠因子宮內膜異位症,依照婦產科醫師的建議之下服用「佑汝膠囊」以控制病情。服藥期間小惠出現體重上升以及水腫等副作用,儘管食量未增加、平時也有運動習慣,體重仍持續攀升,讓愛美的小惠變得十分自卑。在朋友的建議下,她至為恭醫院中醫門診進行中醫減重搭配體質調理,目前已成功減下15公斤,重新找回自信與美麗。
很多人以為只要運動量夠多,血壓自然會平穩,不過,營養師薛曉晶表示,單靠運動不足以穩定血壓,還要搭配吃低鈉、高鉀與高蛋白質的食物,才能發揮明顯降血壓效果,且運動完若吃錯東西,例如運動飲料、燒肉、啤酒等高鈉高糖食物,恐讓先前努力都白費。
糖尿病患血糖飆高,腎絲球過濾率卻升高?當心是腎病變陷阱。醫師洪永祥指出,一位糖尿病患見自己腎臟變大、腎絲球過濾率變好,不相信這是腎病變的超過率現象,認為腎臟已恢復,開始停藥,多年後不但開始洗腎,還失明。
告別肥胖!享瘦有感不走冤枉路
為了加速練出肌肉,部分有健身習慣的人,飲食上會多攝取蛋白質,甚至是額外補充蛋白粉,卻忽略可能傷腎的危機。一名25歲中男子,連續6個月,每天都會吃5匙蛋白粉,卻發現變得容易疲累,尿尿泡沫久久不散,就醫才發現腎功能已出現異常,醫師提醒,蛋白粉近來過於神化,有些人對量蛋白質的耐受性較低,長期過量食用有可能傷腎。
巴西一名25歲健身網紅Karol Rosalin擁有天使臉孔、魔鬼身材,在Instagram上吸引146萬粉絲追蹤,不過她近日因為身穿一件肉色緊身衣,乍看之下就像是裸上身,讓路過的男駕駛因為分心而撞上電線桿。
很多人都以為「豆類等於高蛋白」,但其實不同豆類的蛋白質含量差很多。對此,營養學者洪泰雄表示,若目標是補充蛋白質,就要選擇高蛋白豆類,包括黃豆、黑豆、青豆、毛豆及納豆,皆適合當主力蛋白質來源,可供素食者及健身族補充。
不少人為了提升肌肉量,除了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取外,還會靠多吃蛋白質來幫助減重。對此,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郁純強調,若出現口臭、便祕、疲勞、頭痛、脫水等現象時,要小心可能是蛋白質攝入過量。她並提醒,此舉恐會引發全身性發炎,以及加速腎臟受損的機率,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