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高血鉀的搜尋結果,共47筆
台灣洗腎率全球居冠,若腎臟功能不佳時,還可能引發高血鉀症,導致肌肉無力、手腳麻木、心律不整,嚴重時甚至猝死。營養師李婉萍建議,因鉀離子可溶於水,在烹調時可先將蔬菜汆燙5分鐘,鉀離子就會流失30%至50%,再以油拌炒,千萬不要喝湯或生吃,以免限鉀的目標破功。
不少人喜歡百香果酸甜的口感。營養師高敏敏表示,百香果不只是好吃,還含有類黃酮、鉀與維生素C等多種營養,有助於降低血壓、穩定血糖與保護眼睛等作用,雖然小小一顆,卻是「營養濃縮包」,但要提醒糖尿病、腎臟病患者,不宜過量食用,以免影響病情。
台灣曾有「香蕉王國」的美名,一年四季都吃得到香蕉。農業部建議,民眾選購香蕉時,宜挑彎曲長度15至20公分、稜角明顯等特徵的果指,摒棄「大就是好」的迷思。營養師則說,香蕉含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但其成分中的鉀離子,可能不利於腎臟病患者代謝排出,須留意攝取量。
每年的10月是葡萄柚的盛產期,農業部和醫師建議,民眾購買葡萄柚時,可挑選表皮光滑結實、略帶柔軟且果形飽滿者,每顆葡萄柚平均僅含82大卡的熱量,是低脂高纖、去油膩又能幫助消化的食物,但不宜與藥物共服,尤其是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腎臟病患者,不宜多吃。
近日香蕉價格崩盤,不少人趁機買便宜香蕉回家吃,一名女網友因此提醒,她曾在一天內狂吃21根香蕉,結果吃到身體不適,甚至因為鉀中毒暈倒,呼籲其他人不要一下吃太多;不過醫師蘇一峰認為,腎功能正常的人,就算吃太多香蕉也不太會高血鉀,昏倒通常是有心律不整等問題的患者才會發生。
香蕉是許多人運動後補充能量的熱門選擇,不過吃過量可能會有健康風險。一位女子近日分享,身為大胃王的自己過去曾因香蕉太便宜,三餐只吃香蕉、一餐吃7根,沒想到當晚直接陷入昏迷、倒地不起,事後女子到大醫院就醫才得知,當時自己已經鉀離子濃度過高鉀中毒,貼文曝光後引發熱議。
柚子營養豐富,但不是人人都適合吃。營養師高敏敏指出,腎臟疾病患者、糖尿病者、服藥者等6類人食用時一定要注意份量,此外,有7大類藥物不適合和柚子一起食用,服藥期間最好完全避免。
隨著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長期照護需求日益漸增,台北市衛生局4日宣布攜手22家醫院,打造無縫長照支持系統,符合長照2.0資格的住院民眾,可在出院前3天撥打長照專線1966或向院方申請出院後續服務、定期追蹤,服務內容包括照顧及專業服務、交通接送、輔具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喘息服務。
隨著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長期照護需求日益漸增,台北市衛生局攜手22家醫院積極推動優質、平價、普及的長照服務,打造無縫長照支持系統,住院民眾符合長照2.0資格,有出院服務需求,可在出院前3天申請服務。服務內容包含交通接送、喘息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申請輔助工具。
炎炎夏日,長時間流汗補充水分很重要,但也別忽略電解質。醫師劉博仁指出,電解質流失是中暑的常見原因,當鈉和鉀不足時,白開水喝再多也難維持體液平衡,導致低鈉症或電解質失衡,出現頭痛、噁心、抽筋、意識障礙等情況。
腎臟病人要避免吃太鹹。腎臟科醫師林軒任分享有位男子,罹患腎臟病第5期,飲食極為自律,但日前回診,他發現男子有高血鉀症,詢問後才知男子為追求健康,改吃低鈉鹽,他提醒低鈉鹽含鉀離子,對腎病患者比高鈉食物還要危險,有些腎病患者因高血鉀症猝死,電擊都電不回來。
有些人會吃香蕉來幫助排便。腎臟科醫師林軒任提醒,香蕉是高鉀食物,腎功能不佳者,要謹慎食用,他分享曾收治一對夫妻,因排便不順,每天都會吃3、4根香蕉,結果雙雙引發高血鉀症。嚴重高血鉀症,可能導致心律不整、心跳驟停,猝死風險增加3倍
最新研究數據顯示,日常生活中,藉由高鉀食物的攝取,提高鉀鈉攝取的比例,才是調節血壓的關鍵,絕非只是一味減少鈉的攝取量,更重要的是,每人每日鈉的建議下限約為1500毫克。這篇來自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研究,是由應用數學與藥學系萊頓教授(AnitaLayton)所領導完成的,已經於2025年4月發表在《美國生理學雜誌-腎臟生理學》國際期刊上。
香蕉可說是CP值相當高的水果,隨手一根,方便又能填飽肚子,不過,醫師提醒,香蕉是高鉀水果,慢性腎病患者不宜多吃,曾有位60歲腎病婦人,每天都吃1根香蕉,來幫助排便,結果有天昏迷不醒,送醫發現已併發高血鉀症,經急救才救回一命。
一對夫妻檔回診時被發現血鉀值異常飆高,進一步詢問才得知,原來他們為了解決排便不順的困擾,一天吃3~4根香蕉。醫師表示,香蕉屬於超高鉀水果,尤其是慢性腎臟病患者要小心,當鉀離子太高,就很可能引發肌肉無力、心律不整,甚至增加3倍猝死風險。
心情不好不妨來顆橘子吧。林口長庚胃腸肝膽科副教授李柏賢表示,哈佛研究發現每天吃柑橘類水果,例如橘子、柳橙、柚子的女性,其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比攝取量最低的族群降低22%,原因可能是柑橘類水果,有助維持腸道益生菌生長,進而促進血清素與多巴胺產生,因此能讓人有好心情。
很多人吃藥時忽略了食物的影響。營養師張語希分享7種禁忌組合,包括葡萄柚汁與降膽固醇藥、咖啡與安眠藥、起司與抗憂鬱藥、酒精與止痛藥、香蕉與降血壓藥、酪梨與抗凝血藥、全麥麵包與甲狀腺藥物等,提醒要養成閱讀藥物說明書的習慣,以免服藥配錯食物,不僅可能讓藥效失靈,甚至引發毒性反應,危害健康。
很多人都知道不要吃太鹹,以免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然而,生活中有些食物吃起來不鹹,卻暗藏高鈉陷阱。對此,醫師點名3款隱藏版高鈉食物,分別是白吐司、涼麵,以及夾心餅乾,都很容易被忽略,值得特別注意。
攝取過多的鹽,會增加高血壓、中風等心血管疾病風險。減重醫師蔡明劼表示,最新研究發現,中風患者若食用低鈉鹽,和吃一般食鹽的對照組,明顯降低血壓與減少3成出血性中風風險,以此看來,習慣吃鹹的人,把一般食鹽換成低鈉鹽,會是一種降低傷害的方法。不過,也有醫師提醒腎功能不佳者,不能吃低鈉鹽。
年假結束,緊接著又是春酒攤,不少人吃完大餐後,都有罪惡感。對此,營養師陳怡婷建議,可藉由吃足膳食纖維、多吃高鉀食物與多喝水等方式來調整,不僅可增加飽足感,還能幫助身體排出過多的鉀、鈉,另外要增加活動量以及運動的時間及頻率,尤其是吃大餐的那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