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黃建寧的搜尋結果,共28筆
創泓科技(7714)18日參加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董事長黃建寧表示,今年展示新研發的VLM(Vision- Language Model,視覺語言模型),整合視覺及自然語言,搭配輝達Jetson Thor平台,以及反制、反干擾即時監控系統。準備搶攻無人載具、無人機的商機。
台灣長期面臨高溫、空汙與傳染病壓力,醫療現場挑戰嚴峻。台中中山醫學大學6日舉辦「氣候變遷與醫學及教育國際研討會」,聚焦氣候變遷對醫學教育、臨床實務與公共政策的影響。校長黃建寧表示,氣候變遷已從環境議題轉變為健康威脅,醫學教育不應僅止於診斷與治療,更需理解其對健康的衝擊,並具備跨領域合作能力。
阿公阿嬤高唱Do Re Mi,不只是唱歌,更是守護長者喉部吞嚥功能,中山醫學大學攜手聲樂家廖淑玲,「樂齡增肌Do Re Mi」喉部肌力歌唱訓練課程,透過發聲技巧訓練,同時加強與吞嚥功能相關的頰肌、唇肌、舌肌及橫膈肌肌力,讓長者展開歌喉就能HOLD住發音和進食的肌力。
AI人工智慧正快速改變各行各業,醫學教育也不例外。在數位浪潮的推動下,台中中山醫學大學以科技應用與教育創新為核心,重新規劃醫療人才的培養方式。校方表示,透過AI技術融入課程與實務,學生不僅具備專業知識,亦能掌握健康大數據分析技能,並能運用沉浸式技術模擬臨床場景,以應對未來智慧醫療的需求。
我國糖尿病人數超過250萬人,2030年恐直逼300萬人。醫師指出,糖尿病出現年輕化趨勢,且與「肥胖」息息相關,年輕糖尿病友長期暴露在高血糖下,造成的共病與死亡風險大增,近年「新型腸泌素」成為治療新趨勢,能同時控制血糖及體重。
我國糖尿病人數超過250萬人,受到超高齡及糖尿病年輕化影響,2030年糖尿病人數恐直逼300萬人。醫師指出,糖尿病年輕族群肥胖比例更高,長期暴露於高血糖,造成的共病與死亡風險也大增,「新型腸泌素」成為糖尿病治療新趨勢,能同時控制血糖及體重。
臺中中山醫學大學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今日上午正式簽署「跨校輔系及雙主修合作協議」,透過學術合作與資源共享,提供學生更多元的學習選擇。此合作讓學生可自由選擇雙主修或輔系,拓展跨學科專業知識,提升競爭力,並培養跨領域人才,以符合多元產業需求。這也是中山醫大繼與中興大學、東海大學合作後,再次推動的學習機制。
台中中山醫學大學以跨領域創新教學、師生卓越的學術與競賽表現、大學社會責任的深耕實踐,以及校園永續發展的亮眼成果,成功通過效期六年的校務評鑑。同時,附設醫院去年也因應醫學中心評鑑,在醫療品質、病患安全及創新研究方面持續精進,展現全體醫護和行政人員對病患安全與服務品質的全力投入。
為推動教育永續發展,協助經濟弱勢學生實現夢想,台中中山醫學大學生物醫學科學學系校友林月惠與立富畜牧場負責人劉芸富伉儷,於今(27)日捐贈新台幣50萬元獎助學金,資助母校醫學科技學院中經濟弱勢及學業表現優異的學生。捐贈儀式在中山醫大誠愛樓舉行,由校長黃建寧代表受贈,醫學科技學院院長余豐益、校友總會理事長吳定中、主任秘書王祖興等人共同見證了這份暖心的支持與愛心。
中山醫學大學校友總會昨天舉辦64周年校慶的校友回娘家活動,校友們、包括衛福部次長林靜儀等人都穿上當年的制服重新校園巡禮,晚間席開113桌,台中市長盧秀燕等人到場同樂,場面相當熱絡。
台中中山醫學大學今日舉辦64週年校慶暨創辦人日特展開幕,回顧創辦人周汝川博士及周張不女士的創校歷程與教育理念。特展以校訓「誠、愛、精、勤」和「醫人、醫病、醫心」理念為核心,並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3「健康與福祉」,規劃「傳染病照護回顧展」,展現該校及附醫在醫學教育、公共衛生與醫療平權的貢獻。活動特邀衛福部政務次長、校友林靜儀與會致詞,並由臺灣公衛學生聯合會獻唱公益歌曲《一樣As Usual》。
台灣約250萬成年人罹糖尿病!據最新統計,我國糖尿病盛行率達10.6%,2030年糖尿病患者恐突破300萬人。醫師提醒,2040年預估40歲以下糖尿病患者將增加3.7倍,糖尿病出現年輕化趨勢,併發症恐提早找上門,日常血糖監測為關鍵,呼籲糖友可透過「連續葡萄糖監測(CGM)」制定個人化治療,在日常中輕鬆控糖。
為表彰在智慧醫療與科技創新領域的傑出貢獻者,東海大學醫療系統聯盟舉辦首屆「醫療科技系列獎項」,同時,匯聚產官學專家,探討醫療永續與數位醫療趨勢,促進跨域合作與國際交流,展現台灣醫療科技的創新實力。
醫療系統聯盟(Healthcare Systems Consortium, HSC)為表彰在醫療領域與教育行政優秀的個人及團體,2024年首度舉辦醫療科技系列獎項評選,其中「醫療科技傑出貢獻獎」,日前由中山醫學大學(中山醫大)校長黃建寧獲得,成為該獎項的唯一得主。
醫療系統聯盟(Healthcare Systems Consortium, HSC)為表彰在醫療領域與教育行政優秀的個人及團體,2024年首度舉辦醫療科技系列獎項評選,其中「醫療科技傑出貢獻獎」由中山醫學大學校長黃建寧獲得,成為該獎項的唯一得主。黃建寧帶領的中山醫大暨附設醫院在智慧醫療應用與高齡健康照護方面的創新突破,成為獲獎的重要關鍵。
在2024年6月至8月,由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台灣人工智慧協會(TAIA)、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及中山大學醫學院聯合主辦的「AI Day醫療大語言模型(LLM)實作工作坊」系列活動成功舉辦。這些活動分別在台北、高雄和台中舉行。
中山醫學大學暨附設醫院攜手工業技術研究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共同推動智慧醫療研發服務的落地應用及人才培育計畫。8月2日下午,雙方在中山醫大進行簽約儀式,未來將結合技術優勢與臨床端實務經驗與醫材市場需求,落實智慧醫療技術於實際醫療服務中,提升醫療服務質量與效率,規劃專課培育具醫材研發實戰能力的醫療人才。
中山醫學大學(中山醫大)27日與永立榮生醫、媚登峰集團、寶島光學、仁寶電腦、合盈光電,及亞果遊艇等6家廠商,共同簽署「產學研合作共創的合作意願書(MOU)」,攜手為新創產業打造最佳的孵育機制。
中山醫學大學為113年中部唯一取得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高齡產業新創加速器計畫」的醫學大學,今日發布與永立榮生醫、媚登峰集團、寶島光學、仁寶電腦工業、合盈光電科技和亞果遊艇,共同簽署產學研合作共創MOU(合作意願書),攜手為新創產業打造最佳的孵育機制。
中山醫學大學於端午連假期間舉辦為期兩天的民俗醫療論壇,會中邀請中研院及大學院校學者,和民間公廟、道壇的儀式專家及中醫師與會分享,透過多元視角探究民俗醫療所展現的諸多面向,及其提供的社會功能、文化內涵、心靈療癒等無法被現代醫療所取代的獨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