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黃建霈的搜尋結果,共40筆
天氣轉涼,呼吸道疾病疫情升溫。疾管署統計,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每周感染案例數已超越新冠,成為僅次於流感的第2大呼吸道疾病。醫師指出,長者、幼兒、慢性病高風險者,感染RSV容易引發重症,打疫苗是唯一預防方式,呼籲高風險族群、準媽媽接種疫苗,保護自己及母嬰。
日本近期開放在藥局購買緊急避孕藥,不限年齡,但須在藥師面前把藥吞下。藥界指出,日本、台灣國情相似,台灣的藥師不比日本差,呼籲政府跟上國際腳步,先從偏鄉及需求高的都會地區開始試辦。食藥署回應,將密切追蹤日本的進展與成效,持續規劃推動符合我國國情的試辦計畫。
更年期女性因荷爾蒙變化,易導致三高、腰圍過粗、好膽固醇不足等。國健署預估,在45~55歲女性中,約5.5萬人有代謝症候群,應被收案,但目前僅近2.7萬人加入計畫並完成3次追蹤。專家直言,接受照顧的人數,與實證醫學所推估人數差得很遠,提醒民眾善用資源,逆轉代謝症候群。
台灣女人連線與民進黨立委林淑芬在今(15)日召開記者會,宣布自2022年發起「處女膜/惡露正名運動」已成功將「處女膜」正名為「陰道前膜」或「陰道瓣」、「惡露」則為「產後排出物」,不過記者會呼籲「處女膜修復術」違反醫療倫理,盼衛福部禁止。
台灣兒科醫學會根據研究指出,哺餵母乳有利於孩子的認知發展,並有助於減少呼吸道、腸胃道等感染性疾病,也可降低過敏性疾病發生機會,對寶寶來說是絕佳的保護外,媽媽也能得到好處,不僅可在產後快速瘦下來,還能減少乳癌等多種癌症發生機會。
台灣兒科醫學會根據研究指出,哺餵母乳有利於孩子的認知發展,並有助於減少呼吸道、腸胃道等感染性疾病,也可降低過敏性疾病發生機會,對寶寶來說是絕佳的保護外,媽媽也能得到好處,不僅可在產後快速瘦下來,還能減少乳癌等多種癌症發生機會。
空汙已被證實是失智症的風險因子。國際環境流行病學期刊最新研究顯示,胎兒和幼兒時期暴露在空汙環境下,可能和年老後罹患失智症有關。換言之,70、80歲的失智症患者,恐怕在數十年前就埋下風險種子。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預估到2070年將有近百萬人罹患失智症。國際權威期刊《刺胳針》指出,45%失智症可提早預防,其中空污的影響排名第五,占比達3%。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更指出,衛福部公布2024年十大死因全數都和空污有關,呼籲政府盡速增設交通空污監測站。
根據統計,台灣每年可能至少一萬人死於超細懸浮微粒 (PM0.1),對此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等多個環保、醫療團體,今(10)日共同呼籲管制超細懸浮微粒,從PM2.5擴大至PM0.1進行管控,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創會理事長葉光芃提到,自2008年以來,PM2.5年均值從33.5降至2024年的14.2,全民平均壽命因此延長1.93歲,顯見空污管控與否,對於國民健康有極大影響。
進入晚生時代,我國每3名產婦就有1人是35歲以上高齡產婦。健保署今年正式放寬安胎藥Atosiban(催產素拮抗劑)給付規定,醫師指出,孕期妥善使用安胎藥穩定子宮狀況、預防早產,搭配分娩當下的出血預防用藥,能更好的守護母嬰健康。
產後大出血是全球、我國產婦死亡主因之一,常見高風險族群包括高齡產婦、胎盤異常、多胞胎妊娠、羊水過多、子癇前症與凝血異常等。醫師指出,「預防性投藥」是目前最有效防線之一,健保署今年正式放寬安胎藥Atosiban(催產素拮抗劑)給付規定,強化對高風險孕婦的支持。
除了新冠、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RSV)也正流行。醫師表示,歌神張學友感染RSV之前,大眾都不太認識這個呼吸道疾病,RSV各年齡層皆可能感染,對老年族群是一大威脅,對新生兒威脅尤其嚴重,更是全球嬰兒住院、死亡主因之一,呼籲準媽媽在28~36周接種疫苗,經由胎盤強化新生兒保護力。
本土第7波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不過,美國衛生部長小羅伯特甘迺迪日前宣布,新冠疫苗不再推薦給健康兒童和孕婦接種。對此,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疾管署將於6月中旬對此進行討論,不一定會「照抄」。由於正值疫情飆升,婦產科醫師仍建議孕婦打疫苗。
一名今年剛滿月的嬰兒,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起初僅有咳嗽症狀,卻在短短2天內惡化到呼吸喘、不進食甚至發紺等症狀,緊急掛急診,發現血氧僅剩88%,立即住進加護病房,住院治療11天才康復。
新冠疫情暴增,美國27日宣布新冠疫苗不再推薦給健康兒童和孕婦,疾管署將持續進行討論。醫師指出,新冠疫情嚴重,除了曾有不良反應者,仍建議孕婦接種疫苗,尤其家中有嬰兒、長者等高風險族群,平時也應戴好口罩,做好防護措施。
食藥署擬參考日本經驗試辦藥局販售事後避孕藥,並要求用藥後3周後到婦產科就醫,對此醫藥界均認為,民眾用藥後若沒有回診是一大問題,仍存在風險。婦產科醫學會提出3大疑慮,認為日本做法缺乏對照組,且個案數僅2000多人,無法收集到足夠的不良事件,不應只為了「方便」而改變現有做法。
醫學研究不論男女皆有8成機會感染HPV(人類乳突病毒),女性恐衍生子宮頸癌,根據統計,台北市30到39歲、40到49歲子宮頸癌篩檢陽性率分別為1.6%與1.2%,均為六都第2名,子宮頸癌更為25至44歲女性癌症死因第4名。市議員張斯綱建議,北市府應對30歲至45歲女性HPV篩檢或子宮頸抹片篩檢陽性者,公費補助疫苗每劑1000元、3劑共3000元,降低病變或復發機率。台北市衛生局長黃建華表示,將透過專家會議確認疫苗擴大接種效益,並研議補助方案可行性。
醫學研究指出,不分性別每個人有8成機會感染HPV(人類乳突病毒),女性後續恐衍生出子宮頸癌。台北市30到39歲和40到49歲女性子宮頸癌篩檢陽性率分別為1.6%與1.2%,均為六都第2名;子宮頸癌更為台北市25至44歲女性癌症死因第4名。北市議員張斯綱建議,北市應研議30至45歲女性HPV篩檢或子宮頸抹片檢查篩檢陽性者,公費補助疫苗每劑1000元、3劑3000元,降低病變或復發機率。北市衛生局長黃建華表示,補助方案實際執行具可行性,將透過專家會議確認擴大疫苗接種的效益。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牽動醫療端變化。衛福部統計,國內十年來骨科、復健科等「老人科」興起,「兒童科」則岌岌可危,全國僅兒科和婦產科設置家數負成長。醫界觀察,今年連台大兒科也擋不住,資深醫師首度「撩下去」值班,顯示國家對下一代婦幼照顧的醫療資源不斷縮減,面對國安問題力道不足。
母乳被視為嬰兒最佳的營養來源,對媽媽也有益處,不少研究發現,餵母乳有助於減少癌症發生。婦產科醫師表示,30歲以後若還未生產親餵母乳,相較有餵母乳的女性,會增加2~3倍得到乳癌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