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黨同伐異的搜尋結果,共77筆
政治跟監不可取,但不是政治人物被跟監就叫「政治跟監」,而是握有公權力者、公部門為政治目的跟監調查特定事務,違反行政中立、違反《刑法》,這才是政治跟監。
政治跟監不可取,但不是政治人物被跟監就叫「政治跟監」,而是握有公權力者、公部門為政治目的跟監調查特定事務,違反行政中立、違反《刑法》,這才是政治跟監。
9月3日是中華民國政府為紀念抗戰勝利訂定的軍人節,這一緣起於國軍將領徐永昌代表中國偕同盟軍各國代表在東京灣密蘇里艦上,接受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日子,近年來大陸愈來愈重視,並將在3日舉行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的閱兵。
以「萊爾校長」專斷駕駛、不斷把不同意見者趕下車的政治諷刺動畫,推出以來迅速出圈,在各光譜網友中發酵。很多人看到最後才訝異地發現,這則諷刺賴清德無視726大罷免挫敗結果,無視產業需求和民眾健康福祉,堅持不同意重啟核電的「南方公園」風格短片,竟然出自國民黨之手。就連不少綠營人士也私下誇讚,這則短片做得好,輕鬆詼諧舉重若輕,打到痛點且不落俗套。為什麼這樣如匕首、如飛箭的佳構,過去藍營不常有,現今卻能浮現還火爆全網?
以「萊爾校長」專斷駕駛、不斷把不同意見者趕下車的政治諷刺動畫,推出以來迅速出圈,在各光譜網友中發酵。很多人看到最後才訝異地發現,這則諷刺賴清德無視726大罷免挫敗結果,無視產業需求和民眾健康福祉,堅持不同意重啟核電的「南方公園」風格短片,竟然出自國民黨之手。就連不少綠營人士也私下誇讚,這則短片做得好,輕鬆詼諧舉重若輕,打到痛點且不落俗套。為什麼這樣如匕首、如飛箭的佳構,過去藍營不常有,現今卻能浮現還火爆全網?
丹娜絲颱風肆虐,重創西部地區,南台灣首當其衝,屏東縣佳冬鄉一座海上太陽能光電場被颱風打壞淪為「海廢」。農損、災損不可勝計。於此同時,屏東縣長周春米竟率團爽遊北歐,媒體封鎖消息、地方議會噤若寒蟬,讓人見識到民進黨的雙標,以及在野黨的自甘墮落。
丹娜絲颱風肆虐,重創西部地區,南台灣首當其衝,屏東縣佳冬鄉一座海上太陽能光電場被颱風打壞淪為「海廢」。農損、災損不可勝計。於此同時,屏東縣長周春米竟率團爽遊北歐,媒體封鎖消息、地方議會噤若寒蟬,讓人見識到民進黨的雙標,以及在野黨的自甘墮落。
全台大罷免首波投票將於7月26日舉行,各縣市罷免與反罷雙方行動白熱化。賴清德總統28日於民進黨全代會表態,指公民自主發起大罷免,民進黨必須與公民同行,支持大罷免。台北市長蔣萬安29日上午陪李彥秀掃街,先批是最大詐騙集團,下午替徐巧芯站台再度火力全開,提出「三個對抗」、「三個守住」的目標,並痛批民進黨選輸翻桌,只要跟賴清德意見不同,就變成要被打掉的「雜質」,這種「思想清洗」思維根本是專制做法。
賴清德總統24日在「國家團結十講」提到要透過選舉罷免「打掉雜質」,風波未息。台北市長蔣萬安26日表示,「賴總統在許多有不同意見、不同立場的人眼裡,難道也要被稱為雜質?」這種黨同伐異、要思想清洗的作為,完全是開民主倒車。而總統府與民進黨中央解釋「雜質說」非指在野黨,但民眾黨主席黃國昌26日反問「那到底是針對哪些台灣人民?」奉勸賴該認錯就認錯,該道歉就道歉,不要繼續硬拗下去。
總統賴清德近日展開「團結國家十講」,期間因提出「雜質論」,引發外界熱議與批評,台北市長蔣萬安今(26)日也怒嗆,若把不同意見者當成雜質,賴在他人眼中也意見不同,也要被稱為雜質?對此,資深媒體人羅友志大讚,蔣萬安真的成熟了,「半年要我同時稱讚同一位政治人物,大概是第二位」。
賴清德總統24日發表「團結國家十講」的第二場演講,其中「雜質說」引發爭議。台北市長蔣萬安直言,若把不同意見者當成雜質,賴在他人眼中也意見不同,也要被稱為雜質?他強調,這種黨同伐異的思想清洗如開民主倒車。
總統賴清德24日發表「團結國家十講」第二講演說,延續其一貫論述,宣稱要透過一次又一次的選舉、罷免,以選票「千錘百鍊、百鍊成鋼」,並聲稱要「打掉雜質」,打造所謂的「民主鋼鐵意志」。然而,「雜質」一詞引發政壇譁然,國民黨與民眾黨雙雙砲轟總統將在野聲音視為應被剷除的對象,痛批其言論傲慢、失格,更質疑民進黨以民主之名,行獨裁之實。
總統賴清德24日發表「團結國家十講」第二場演講,表示前總統蔡英文拋出「四個堅持」獲得八成民意認同,應透過一次又一次的選舉、罷免,一張又一張的選票,像打鐵、鑄劍一般,一錘又一錘,千錘百鍊、百鍊成鋼,「打掉雜質」。民眾黨24日晚間發表聲明痛批,哪一位生長在這塊土地上的台灣人,是賴眼中的「雜質」?講出如此失格的話,不但有失應有高度,更徹底喪失高喊團結資格。
東漢思想家王符的潛夫論,第十八篇題為《愛日》,愛日是指為政者要珍惜人民的時間,不要擾民,政府執法必須公正,不要濫訴,更不要讓官司沒完沒了,以致時間都浪費在無窮的紛擾中。當民眾從事經濟活動的時間都被這些紛擾霸占了,國家治理豈能上軌道?百姓又如何能脫離貧窮?
罷免制度的設立,其憲政意涵應是針對個案,作為民代嚴重失職時,人民用以維護權益的最後防線。任何動搖選民信任的因素,都能構成罷免理由;然而,當罷免從個案矯正的工具,異化為企圖「整盤端走」的政治行為時,其制度初衷便蕩然無存,被扭曲成黨同伐異、政治清算的工具。
罷免制度的設立,其憲政意涵應是針對個案,作為民代嚴重失職時,人民用以維護權益的最後防線。任何動搖選民信任的因素,都能構成罷免理由;然而,當罷免從個案矯正的工具,異化為企圖「整盤端走」的政治行為時,其制度初衷便蕩然無存,被扭曲成黨同伐異、政治清算的工具。
芝大法學院Tom Ginsburg教授近日於美國反托拉斯暨競爭法研討會發表的專題演講上提及的「煮蛙效應」與「千刀萬剮」的概念,引起吾人觀察到一場隱秘而深刻的民主危機正在台灣上演。立法院爆出大罷免潮,台灣民主正以一種「增量式」的方式走向失序,這場危機恰是制度設計與人性幽暗的雙重困境。
──玫瑰如果不叫玫瑰,依然芳香如故。(威廉.莎士比亞)
在芝大法學院Tom Ginsburg教授於2025年美國反托拉斯暨競爭法研討會發表的專題演講上提及的「煮蛙效應」(boiling frog)與「千刀萬剮」(Death by a thousand cuts)的概念,引起吾人觀察到一場隱秘而深刻的民主危機正在台灣上演。從立法院的大罷免潮到地方首長的罷免投票,台灣民主正以一種「增量式」的方式走向失序,而這場危機的核心,恰是制度設計與人性幽暗的雙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