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持續推動及深化當前教育政策,教育部國教署於7月16、17日舉辦「113年度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以「創新課程.綻放學習自信」為主軸,並呼應國民教育法,鼓勵學校應推動走出課室,提供學生探究、實作與體驗課程。特別邀請臺中市大坑國小、嘉義市北興國中、澎湖縣合橫國小及桃園市大成國中共4校,分享戶外教育及海洋教育之創新課程發展內容,展現108課綱的多元性。

運用實際行動觀察探索,書寫發表的方式,加上解說實踐等策略,提高學生對於在地文化與環境的關注。(照片/教育部國教署提供)
運用實際行動觀察探索,書寫發表的方式,加上解說實踐等策略,提高學生對於在地文化與環境的關注。(照片/教育部國教署提供)

國教署說明,大坑國小結合在地花農蘭園、花卉產銷班等資源,以文心蘭為主題,發展「大坑愛行動」課程。結合永續發展目標(SDGs),透過實地踏查、跨校交流共學等形式,促使學生探討自然生物多樣性、全球暖化等議題,期待能將課堂所學的知識,運用於實際生活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利用不同的海洋教育主題,維繫學生對海洋的新鮮感與好奇心。(照片/教育部國教署提供)
利用不同的海洋教育主題,維繫學生對海洋的新鮮感與好奇心。(照片/教育部國教署提供)

北興國中以「興敬自然」為題,將鄰近校園的檜河作為學習場域。運用實際行動觀察探索,書寫發表的方式,加上解說實踐等策略,提高學生對於在地文化與環境的關注。透過校際交流互訪的方式,更循序漸進地在不同場域實施五感體驗課程,引領學生成為在地公民科學家的終極目標。

澎湖縣合橫國小,規劃四季校訂課程,長期推廣海洋課程,有效拓展師生海洋教育視野。(照片/教育部國教署提供)
澎湖縣合橫國小,規劃四季校訂課程,長期推廣海洋課程,有效拓展師生海洋教育視野。(照片/教育部國教署提供)

合橫國小以學校附近海灘拾獲廢棄浮球為課程起點,研發SEA(Sense、Explore、Action)教學模組,規劃四季校訂課程。由春季潮間帶與環境的探查、夏季澎湖漁港的認識及海釣體驗、秋季學習導覽自己的家鄉,最後冬季海洋環境保護的課程思考。串聯各年級海洋教育課程,並透過教師社群的討論與分工,長期推廣海洋課程,同時透過國際夥伴學校網站相互交流,有效拓展師生海洋教育視野。

桃園市大成國中,透過與不同領域教師,互相討論課程設計和活動主題,藉由校園環境營造及課程融入等策略,培養學生熱愛海洋的心。(照片/教育部國教署提供)
桃園市大成國中,透過與不同領域教師,互相討論課程設計和活動主題,藉由校園環境營造及課程融入等策略,培養學生熱愛海洋的心。(照片/教育部國教署提供)

大成國中透過與不同領域教師,互相討論課程設計和活動主題。藉由校園環境營造及課程融入等策略,培養學生熱愛海洋的心。在體驗分組合作學習,以及課程統整的學習理論基礎上,發展出TIDE創新教學運作模式。利用不同的海洋教育主題,維繫學生對海洋的新鮮感,落實素養導向教學,培養學生創意、關懷、進化、美感、合作等多元能力。

教育部將於113年10月4至6日於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辦理「2024戶外教育年會」,透過研討會、博覽會、攝影展、工作坊及體驗路線等多元活動。(照片/教育部國教署提供)
教育部將於113年10月4至6日於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辦理「2024戶外教育年會」,透過研討會、博覽會、攝影展、工作坊及體驗路線等多元活動。(照片/教育部國教署提供)

國教署自110學年度起,每學年度約投資1.2億,補助全國各縣市設置「戶外教育及海洋教育中心」,並支持學校發展路線與他校共學交流,辦理學生自主學習課程所需經費,培養學生問題解決和團隊合作之核心素養。目前已有多所學校發展校園鄰近自然與人文資源課程,教育部將於113年10月4至6日於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辦理「2024戶外教育年會」,透過研討會、博覽會、攝影展、工作坊及體驗路線等多元活動,分享推動成果,有興趣之民眾屆時可前往參加。

#教育部 #國教署 #海洋教育 #108課綱 #戶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