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共同利益的搜寻结果,共962笔
据观察者网报导,对于稀土供应链问题,欧盟方面焦虑上头。有消息称,欧方已私下警告称,在短期内几乎无力迫使中国放松对关键稀土的出口管制。
在全球产业链高度关注的稀土供应问题上,欧盟与大陆的互动近日出现新进展。欧盟高层透露,已与陆方建立「特殊沟通管道」,以确保欧洲企业获得稳定的稀土供应;陆方则表示,愿与欧盟深化互利合作,探讨包括投资协定在内的多领域经贸协议。
据大陆外交部网站消息,11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大陆外交部长王毅应约同英国外交大臣库珀通电话。王毅表示,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主张以和平手段解决争端,支持全球自由贸易和世贸组织规则,确保全球产供链稳定;库珀表示,英方高度重视对陆关系,期待同陆方加强高层交往,拓展安全、发展和环境等领域合作。
中新社6日报导,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5日与伊朗外长阿拉格齐通电话。双方就伊朗核问题深入交换意见。陆方讚赏伊方近期重申无意发展核武器,支持伊朗享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希望各方保持对话沟通,推动伊朗核问题重回对话谈判轨道。
高市早苗当选日本新首相,行政院长卓荣泰今接见「全日本臺湾连合会回国致敬团」一行时表示,高市延续前首相安倍晋三路线,多次提及台湾是日本珍贵的朋友,企盼维持区域安全,在面对中国强权近年不断发展军事的影响之下,相信台湾、日本及韩国如能更紧密合作,将更有助于区域安全及经济发展。
大陆外交部长王毅4日在北京与爱沙尼亚外长萨克纳(Margus Tsahkna)举行会谈。王毅表示,陆欧制度不同并不意味着要成为对手,陆方愿与欧方商签自贸协定,期待爱方推动欧方校准对陆认知。他也重申,「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任何国家都不会允许本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在大陆与美国元首川习釜山会晤后,大陆驻美大使谢锋3日晚间以网路视讯方式,在上海举行的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2025年度中国运营大会交流晚宴上发表致词。他挑明「台湾、民主人权、道路制度、发展权利,是中方的四条红线」,希望美方避免触碰这些红线、引发麻烦;并主张对话胜于对抗,强调关税战与科技战是「走不通的死胡同」。
香港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4日登场,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背景下,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视讯致词表示,全球经济贸易有自身规律,经济体不断加强经贸领域合作,既符合各自和各方共同利益,有助于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釜山「川习会」后,陆美关系何去何从,牵动全球政治局势。大陆官媒《经济日报》刊文表示,陆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任何形式的对抗都只会造成「双输」局面,日本、欧洲、印度都曾幻想从中「渔翁得利」,但最终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香港金融管理局主办的「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3日至5日举行。据香港电台报导,大陆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透过网路视讯致辞时表示,今年以来全球经贸形势出现一些新的情况、新的挑战。陆方高度重视促进全球经贸的稳定,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的经贸规则,不断深化与各交易伙伴经贸合作。面对严峻形势和困难挑战,今年前三季,中国进出口仍然同比增长4%,其中出口同比增长7.1%,为全球贸易稳定和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据大陆驻美国大使馆11月4日消息,谢锋大使在上海举行的美陆贸易全国委员会2025年度中国运营大会交流晚宴上,透过网路视讯发表了「云」致辞。对于陆美先前元首会晤、高层经贸磋商达成的共识,谢锋呼吁美方,「不能说一套做一套,也不能节外生枝,不要打零和博弈的小算盘,更不要动损人利己的坏心思。」谢锋也把话挑明,「台湾、民主人权、道路制度、发展权利是中方的四条红线,希望美方不挑事、不越界。」谢锋还对美国工商界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做「早起鸟」,抓住歷史机遇;二是做「推进器」,助力双边关系;三是做「催化剂」,促进友好交往。
赖总统在国庆文告中宣示「透过实力维护和平」,国防预算将按照北约标准超过GDP的3%,并在2030年前达到GDP的5%,打造「台湾之盾」。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抗战」国际学术研讨会今天(3日)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上午举行的分论坛「台湾的抗日运动」中,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巫永平会后接受媒体联访,针对国民党新任主席郑丽文的上任与两岸关系前景发表看法。他指出,郑丽文公开强调「我是中国人」,这不是孤立的个人表态,而是反应出「台湾社会整体民意的变化」,代表着两岸关系可能出现的新契机,而统一是「不需要选择的未来」。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抗战」 国际学术研讨会今天(2日)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歷史研究所所长陈忠纯在接受媒体採访时表示,用抗战歷史凝聚两岸共识,「两岸一家人」不只是口号,而是民族奋起的印记。对赖清德总统日前纪念古寧头战役76周年却避谈台湾光復,陈忠纯痛斥,「将抗中与抗日混淆,是对歷史的完全背叛。」
南韩主办2025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今(1日)落幕,南韩总统李在明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场边会晤。习近平表示,北京高度重视与首尔关系,愿扩大合作因应挑战,对韩政策稳定发展。李在明提及两人从政经歷同样以基层为开端,盼中方促进双边加强战略沟通的同时也协促北韩重返对话。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于10月31日下午在韩国首度举行会谈,两人确认致力推进双方「战略互惠关系」,以追求共同利益。但据日媒报导,习近平敦促高市在歷史和台湾问题上坚持原则。高市则表示,「维持两岸关系良好,对区域稳定与安全至关重要」。
中国大陆领导人主席习近平与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31日会面时表示,中日两国的健康稳定关系符合双方共同利益。习近平强调两国关系正面临新的变化与机遇,双方应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彼此,不应互相视为威胁,中日应妥善处理分歧,避免让分歧主导双边关系,同时可在高端制造等领域加强合作。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国际评论专栏「钟声」10月31日发表题为〈中美两国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荣〉文章指出,一个稳定、健康、可持续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长远利益,也是国际社会共同期待。中美两国元首釜山会晤再次证明,中美之间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合作是双方唯一正确选择。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30日下午从日本出发前往韩国出席庆州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抵达韩国后,与韩国总统李在明举行首次会谈。高市在会谈提出将透过「穿梭外交」与韩国持续沟通,李在明则提议下次会谈在东京以外的城市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