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少事法的搜寻结果,共79笔
高雄市鸟松区今(23)日凌晨发生一起车祸事故。警方4时许发现一辆行径可疑的黑色休旅车,遂展开追缉,过程中,对方疑因不熟路况撞上变电箱,导致附近455户住户停电,所幸经抢修,已于清晨5时55分恢復供电。警方则将车上3人带回,驾驶年仅15岁,车内还找到毒品依法送办。
《少年事件处理法》2023年修正上路,虽行政辅导先行机制立意良善,但也造成检警难以深入追查「成少共犯」案件,导致幕后犯罪集团难以捣破,造成一批批少年沦为犯罪免洗筷,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员会今(2)日为此召开公听会检讨制度,司法院建议将行政辅导的「少辅会」主责机关从警方改成社政或教育单位,法务部也盼设置专责少年法官,强化检方深入调查少年犯罪的支持。
2023年7月起司法院施行曝险少年行政辅导先行机制,新北市议员陈仪君今(29)日就在议会质询提到,有的少辅会分会借用警察局、派出所,但有些少年对警察机关排斥,担心因此造成辅导成效被打折,警察局长廖训诚承诺与财政局协调,一个月内先针对新店分会提出可用空间改善。
15岁朱姓少年被黑帮吸收,2023年在新北市土城区犯枪击案,供称枪是国小时在虾皮买的,令人震惊。《刑法》规定未满14岁属无责任能力人,不罚,犯罪都以《少年事件处理法》处理,但少事法大修法后,曝险少年採「先行政,后司法」,少辅会介入辅导,是否力道不足?引发担忧及讨论。
新北市杨姓国中生2023年12月在校内遭郭姓少年割颈身亡,震惊全台,郭姓少年与教唆的林姓少女一审被依杀人罪各判9年、8年徒刑,案件现于高院审理。杨父7日发声明指出,一审法官一再纵容杀人之心如此强烈的凶手做出轻判,如此先例一开必然会造成学校社会之动盪不安,期望高院的法官能够公正廉明,重判两人30年以上有期徒刑。
民进党立法委员林月琴、陈培瑜、郭昱晴与立法院厚生会儿少权益委员会及财团法人厚生基金会共同召开公听会。鉴于近年许多儿少事件处理,举凡机构人员资格审查与资讯串接、偏差儿少处遇与转衔服务、以及替代性照顾政策等,屡屡传出漏接等情事,导致部分儿少陷入高危险处境,凸显现行社会安全网的失灵与不足。
宝山国中莒光分部从2021年起计画转型为住宿型中介教育措施学校,经教育部通过后,预计2026年正式成立慈辉班,是新竹首个慈辉班,也是全台第13所慈辉班学校,为此新竹县府争取国教署经费新建慈辉班宿舍,11日举办开工典礼,预计明年2月完工。
《儿童及少年福利与权益保障法》目前正在修法阶段,有鑑于近期儿虐事件频传,儿少家外安置、居托人员管理等议题受重视,卫福部次长吕建德表示,本次修法将强化儿少保护,共有7大方向重点,包括重新定义儿少不当对待、建立儿少保护机制、收出养制度及安置资源管理等。
高雄师铎奖女教师2014年遭刘志明性侵并被榔头攻击丧生,刘男5度被判死,但大法官作成死刑有条件合宪判决,使刘男逃死。国民党籍立委吴宗宪与女教师命案、新北市国中生遭割颈及台南杀警案被害家属,在女教师遇害十周年的今(2)日下午,赴司法院、最高检察署陈情,请求司法院维护司法公平正义,修法平衡被害人地位,另请求最高检检察总长邢泰钊提起非常上诉,推翻错误引用宪判8号判决意旨的确定判决。
台中市某国小传出小六学生持乐乐球棒打老师,老师事后报警,员警进入校园未依「警察人员进入校园执法相关机制」带走学生,并将该生函送少年法庭,舆论譁然。律师林琼嘉说,警方没有少年法庭法官签发同行书,不能进校园带走学生,痛批警方、学校毫无儿少保护法律观念。
11月20日通为「国际儿童人权日」,司法院在每年11月举办「儿童人权月国际研讨会」,今年方在11月14日举办。当日下午以「少年刑事案件之量刑机制」,由专家学者分别从日本法及德国法剖析,「新北割喉案」后社会尤为关心的议题之一。可惜在讨论具体的研究内容前,即浮现问题,谨就以下问题公开呼吁司法院厘清:
新北市土城区乾哥乾妹割颈案震惊社会,郭姓少年为帮林姓少女出头,竟持刀杀害同学,2人近日遭分别判处9年和8年有期徒刑,再度引发舆论譁然,并掀起大眾对于少年犯罪的重视,中正大学犯防所教授郑瑞隆表示,随着时代更迭,如今少年管教方式已从管教大于保护,到如今的保护大于管教,主张应让少辅会回归专业,由主管机关警政署交由卫福部或教育部。
15岁曾姓少年17日傍晚偷开外祖父的休旅车,在北市东湖市场附近失控衝进小吃店,造成3人枉死,警方18日讯后依过失致死罪嫌将少年移送少年法庭审理,并建请法官针对少年监护人财产做一定程度的「保全程序」,以防日后求偿无门;少年法庭裁定曾收容少年观护所。曾父现身法院时表情黯然,低头鞠躬向社会大眾道歉:「我不会教小孩」、「对不起大家,我会为我儿子负责」。
新北15岁少年偷祖父的车,却在东湖市场撞死3人,引起公愤。事发当下少年第一时间通知友人闯大祸,未料朋友一行人赶到现场关心时,竟对着镜头卡位比YA,让网友直呼太冷血。
新北市土城国中生割颈案上月一审宣判,少年犯杀人罪处有期徒刑9年,少女犯杀人罪处有期徒刑8年。当日被害人父亲即透过新北市议员石一佑发声明指出,司法完全向加害者一方倾斜。今(16)日被害人父亲再次透过石一佑公开给司法的1封信,痛批「司法天平失衡,已完全偏向加害者!司法已死」。
新北地院少年法庭一审判决犯下国中生割颈案的郭姓少年有期徒刑9年,让被害者父亲痛诉,《少年事件处理法》成了少年犯罪的保护伞。国民党立委罗智强、牛煦庭1日表示,该法案确实有必要重新检视;立委吴宗宪质询时更一度哽咽说:「我们一定要让这个国家对好人更好,对坏人更坏」。
新北某国中生遭郭姓同学割颈杀死,让司法院的司法改革重点的《少年事件处理法》遭致批评,不仅没接住曝险少年,还让受害者的正义无法获得伸张。司法院今年5月底通过修正草案,有条件涂销少年前案纪录,目前已与行政院会衔讨论过,预计本会期送立法院审议。
新北某国中割颈案昨一审宣判,外界忧心少年日后很快可以假释,犯罪防治学者认为,2名少年为其行为付出代价,未来法务部矫正学校,能否发挥辅导、导正的功能,才是少年能否復归社会的关键。卫福部保护司司长张秀鸳表示,虽然行凶少年已有偏差观念,但「我们不要放弃他们」,每个环节都需要社会及政府多一点协助。
去年底发生的新北国中割颈案,新北地院少年法庭今做出判决,但受害学生的父亲杨爸透过国教行动联盟发表声明表示,此次判决司法完全向加害者一方倾斜,法律变成加害者保护伞!他认为,少事法对他们太过于宽容,杀人者竟然只有判处男9年有期徒刑、女8年有期徒刑,比起贪污罪,未免太轻?难道司法认为人命不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