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波多利雅科的搜寻结果,共15笔
俄国总统普丁日前提议15日与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在土耳其直接会谈,乌方坚称,除非普丁亲自出席会谈,否则泽伦斯基不会出席。然而俄方仍避谈会由谁出席,仅称会在适当的时间宣布出席人选。正在访问中东地区的美国总统川普也表达与会强烈兴趣表示,正考虑飞往土耳其参加这场会谈。3名知情人士透露,川普特使魏科夫与凯洛格将前往土耳其参加乌俄会谈。
打了3年多的俄乌战争,和平曙光似乎有谱,双方有望本周四(1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堡谈判。普丁12日称双方可「直接谈判」,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开出「只跟普丁本人谈」的条件,美国总统川普表示「考虑出席」。路透社13日引述3名知情人士说法报导,美方为了参与这场可能举行的会谈,川普将派出两名特使周四将飞往伊斯坦堡。
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10日宣布12日起对俄国无条件停火30天,否则俄方将面临更大规模的制裁。普丁隔天抛出俄方愿与乌克兰在土耳其「直接谈判」,泽伦斯基随即回应周四(15日)会在土耳其等着见普丁。乌方幕僚周二(13日)表示,泽伦斯基参加会谈的条件是普丁亲自出席,并要求莫斯科拿出寻求和平的诚意。克宫目前仍无实质回应。泽、普若周四真在土耳其相见,将是两人自2019年12月以来首度面对面。
乌克兰远程武器出现最新进展,当地媒体说,基辅已研发出射程号称介于600—700公里的弹道飞弹。
今年6月成功拿下第3任期的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周五(23日)飞抵基辅访问,与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会谈。这是1991年乌克兰脱离前苏联独立以来,首度有印度总理到访。专家分析,前不久才访问莫斯科的莫迪此番有意展现不跟俄罗斯站同一边的态度,基辅也希望藉此让乌、印两国关系正常化。
在高度保密下,乌克兰武装部队于8月6日从东北部发动一场跨境奇袭,为数约4个旅的乌克兰进攻部队,成功突破俄罗斯边防部队微弱的抵抗,沿四条轴线攻入俄罗斯的库斯克州,过程中也多次挫败俄军所发起的局部反击,并俘获数百名俄军战俘。由于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俄罗斯本土首度遭到邻国攻入,不仅对莫斯科造成不小震撼,也立即引发国际的高度关注。
在高度保密下,乌克兰武装部队于8月6日从东北部发动一场跨境奇袭,为数约4个旅的乌克兰进攻部队,成功突破俄罗斯边防部队微弱的抵抗,沿四条轴线攻入俄罗斯的库斯克州,过程中也多次挫败俄军所发起的局部反击,并俘获数百名俄军战俘。由于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俄罗斯本土首度遭到邻国攻入,不仅对莫斯科造成不小震撼,也立即引发国际的高度关注。
3名知情人士透露,匈牙利总理奥班(Viktor Orban)预计将于2日前往乌克兰。英媒指出,这是立场最亲俄罗斯的欧洲领袖之一的「意外访问」,而7月1日匈牙利才接任欧盟轮值主席国。
俄罗斯总统普丁14日再提停火协议,不过提出要乌克兰承诺不加入北约的条件。对此,美国及北约则驳斥普丁提出的要求。美国防长奥斯汀(Lloyd Austin)在北约会议结束时指出:「普丁占领、非法侵占乌克兰领土。他没有资格对乌克兰发号施令,以实现和平。」
俄罗斯总统普丁14日表示,若乌克兰放弃加入北约(NATO),同时从俄占领的4个地区撤军,俄罗斯将立即停火并展开停火谈判。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西北郊克拉斯诺戈尔斯克市的「番红花城市大厅」(Crocus City Hall)音乐厅当地时间22日晚间9点左右(台北时间23日凌晨)惊传恐攻事件,多名身着迷彩装的枪手闯入大开杀戒,至截稿前,俄罗斯负责调查重大刑案的调查委员会称已造成133人身亡,今日俄罗斯通讯社则报导已致143人死,百余人受伤,当中包括儿童。国际社会同声强烈谴责。极端组织「呼罗珊伊斯兰国」(ISIS-K)自称犯案。当地时间23日,俄罗斯总统普丁发表电视谈话,表示4名直接参与恐攻者已被捕,并宣布3月24日为全国哀悼日。
(22:55更新--俄内政部说法)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郊「克洛库斯音乐厅」,周五(22日)晚间发生死伤惨重的恐怖攻击事件,在场持枪扫射的恐怖分子至少5人。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已逮捕至少11人,其中4人直接涉及恐攻。路透社引述俄罗斯国际传真社(Ifax)报导,4名枪手在前往乌克兰边境时被捕,恐怖分子在乌克兰有联络人,当局将嫌犯转往莫斯科侦讯。俄罗斯联邦安全局表示这次攻击出于「精心策划」。总统普丁宣布,枪手全数被捕,情资显示乌克兰境内有人已准备协助嫌犯越境。
法国总统马克宏日前暗示西方可能派兵支援乌克兰后,美国白宫和欧洲主要盟国纷纷澄清,称没有计画向乌克兰派遣地面部队。对此,克里姆林宫则警告,如果北约派兵到乌克兰,势必引起俄罗斯与北约的大战。
俄乌战争即将迈入第三年,但近期,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与武装部队司令扎卢兹尼(Valeriy Zaluzhny)不和的消息甚嚣尘上。美媒《华盛顿邮报》2日报导指,乌克兰政府已向白宫通报,泽伦斯基决定撤换扎卢兹尼,白宫官员既不支持,亦不反对,认为这属乌克兰总统的主权决定。
乌克兰6月初的大反攻收效甚微,战事漫长生起的疲乏及乌克兰政军高层传出政争,内外因素结合让当下基辅出现微妙氛围-对最终战胜的信心有所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