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系外行星的搜寻结果,共12笔
中新社6日报导,大陆国家航天局6日透露,近日,天问一号环绕器利用高解析度相机成功观测到星际天体——阿特拉斯(3I/ATLAS)。其间,天问一号环绕器距离目标天体约3000万公里,是目前观测该天体距离最近的探测器之一。
大陆《科技日报》4日报导,大陆「大陆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透露,截至2025年10月,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累计发布光谱数达到2807万条、恒星参数1159万组,数据量稳居世界第一。LAMOST发布的光谱数据,助力全球天文学家在银河系形成与演化,致密天体及系外行星等前瞻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据《科技日报》报导,寻找太阳系外类似地球的宜居行星一直是人类的梦想,行星宿主恒星的磁活动对行星是否宜居有重要影响。近日,以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田晖教授和博士生张佳乐为主的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次探测到来自恒星黑子区域的毫秒级射电暴信号,为直接探测恒星小尺度磁场、揭示恒星磁活动的起源提供了全新的观测手段。相关论文于北京时间10月18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
科学家已经确认,就在我们附近的 L 98-59 系统的第5号行星,可能是一个拥有水或火山活动的岩石行星,这代表着它可能适合居住。由于它离我们仅35光年,在未来太空航行技术略有进展时,或许人类真有机会前去瞭解。
英国剑桥大学最新研究显示,远在太阳系之外的行星「K2-18b」侦测到两种在地球上仅由生命体产生的化合物,藉此推测当地可能存在生命迹象。本次的发现为迄今太阳系以外存在生命的最有力证据,但学界意见分歧,尚无法断定外星生命存在。
银河系里是不是还有别的生命星球?天体生物学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一个名叫K2-18b的系外行星,似乎颇有可能,多年以来一直被反覆讨论。现在科学家再次补上了新的证据,令我们对这个质量大约是地球的8倍的「超级地球」充满联想。
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距离地球约20光年的「超级地球」,被命名为 HD 20794 d,其质量约为地球的6倍,环绕着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运转。这颗系外行星的表面可能蕴藏液态水,为孕育生命提供了契机。
据央视新闻报导,《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今天发布,其中提出了中国有望取得突破的5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包括:
科学家近日公布最新发现,一颗距离地球约64光年、被命名为「HD 189733 b」的外行星,因为富含硫化氢,以至于瀰漫腐烂的「臭鸡蛋味道」。此外,这颗行星虽然看起来明亮,但环境恶劣,因其致命的玻璃雨、极端温度和时速8000公里的侧风而臭名昭着。
泰北国际双语学校利用学校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近期积极推动「泰北大教室」系列课程。通过丰富的校外学习活动,激发学子的探索精神,提升好奇心及观察力。第四堂「泰北大教室」课程由该校自然科教师带领学生前往臺北市立天文馆,增进学生对于天文与科技发展的学习力。
本周二(28日)天文学家以「这颗行星不应该存在」讚嘆一颗难以解释的气体行星——WASP-193b,它的轨道非常靠近所属星系的恒星,一年仅只有6.25天(就绕完恒星一圈),通常这样近的距离,行星会因受到强烈的恒星辐射,而失去大气层消散掉,结果竟然比我们太阳系的木星体积还大上50%,质量却只有10%,直呼超蓬松(Super Puffy)的超级棉花糖。
我国积极发展太空科技,国科会偕同中研院与巨型麦哲伦望远镜天文台于美国时间2月20日完成签署合作备忘录,透过这项备忘录,台湾将与美国、澳洲、巴西、智利、以色列、韩国共同致力于建造世界最强大的光学望远镜,进入全球研究前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