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远洋渔业的规模与捕捞实力在全球数一数二,然而其中却可能隐藏了来自外籍渔工的血汗,中正大学跨领域团队日前获科技部「2030跨世代台湾社会发展政策研究计画」补助,运用科技观察记录并分析海上过劳、霸凌及职安等问题,为台湾远洋渔业建立一套透明可稽核的聘雇管理模式,建立海上合宜劳动政策,翻转台湾远洋渔业的血汗污名。

台湾拥有近1100艘的船队,却屡遭国际舆论点名,包括渔工超时工作、遭扣留身份证件、船上管理涉及暴力、不当苛扣薪资及饮食安全卫生等赤裸剥削。去年台湾渔产品首度被美国劳动部列为强迫劳动清单,重创台湾国际人权形象。而海上渔工人权也受到监察院及国家人权委员会高度关注,提出渔船涉及强迫劳动的调查报告,更突显远洋渔业体质改革是台湾迫切解决的议题。

高风险、高强度劳动且封闭的工作环境,加上不透明的跨国招聘和管理模式都是让台湾远洋渔业变成血泪渔场的原因。中正大学劳工系副教授刘黄丽娟说,除了面对多变的气候、海象及年年提高的渔场入渔费,远洋渔船进入渔场后从下鉤到上鉤、渔获保存等密集捕捞作业,也高度依赖人力,甚至无法随时中止,让捕捞作业更难比照陆地上法定工时的规定。

刘黄丽娟与中正劳工系教授王安祥、资工系教授游宝达、资工系熊博安组成跨领域团队,提出「以科技完善海上人权保护与永续发展:建立以人为核心的远洋渔业合宜劳动政策」计画,徵求远洋渔业船东的意愿,规划在船只的甲板、走道上装设摄影机。接着由中正团队运用行为辨识、区块链、大数据分析等建置系统,即时记录船员休息、工作时间与渔捞动作,并从肢体动作的影像判读是否过劳、遭霸凌及危险动作等问题,并提出预警,藉由实际的行动研究,重建远洋渔业从外籍渔工聘雇、训练到登船工作的生态系统。

行政院防制人口贩运及消除种族歧视协调会报委员刘黄丽娟,6年来多次往返渔港,与船东、船员坐下来面对面谈话,也拜访来源国政府部门、当地仲介、移工团体并建立信任基础。

中正大学表示,科技部今年针对台湾未来10年可预见的重要政策议题,徵求「2030跨世代台湾社会发展政策研究计画」,全台包含中正大学仅5个计画获得3年约1500万元补助。近期中正团队也着手进行渔船实地勘查,期许能改善远洋渔业生态的结构性问题,让渔业共好,朝永续发展前进。

#远洋渔业 #中正大学 #台湾 #永续 #外籍渔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