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慈济科技大学以「复合式管路固定及辅助装置」荣获第20届国家新创奖学研新创类的殊荣,团队成员包括研发长林祝君,以及花莲慈济医院及门诺医院临床第一线护理人员的护理系硕士班学生谢怡琳、刘君薇和陈筱君。

为抢救生命,加护病房里超过九成的重症病人有插管需求,必须透过呼吸器来辅助生命维持,相当于病患口腔里得插上气管内管(人工气道)、口咬器(维持口部张开),以及方便喂食的鼻胃管,更免不了脸上黏满固定用的弹性胶带和棉线。然而,当病人移动时容易产生拉扯或自行扯下的情况,一旦管路不慎滑脱,最严重可能导致缺氧、呼吸道损伤,甚至死亡。

「复合式管路固定及辅助装置」,可达到免用胶布,预防压伤,三管共用,规格共容,拆卸换位,年龄普及,以及全面照护功能。(照片/慈济科大提供)
「复合式管路固定及辅助装置」,可达到免用胶布,预防压伤,三管共用,规格共容,拆卸换位,年龄普及,以及全面照护功能。(照片/慈济科大提供)

市面上普遍使用的管路固定装置,只适用于成人,或仅能单管固定,无法一体适用,更造成护理照护不便。因此,慈济科技大学针对重症病人研发的「复合式管路固定及辅助装置」的主要结构包括本体、开放部、副体、固定部、旋钮座、固定槽、环扣键、扣槽等,可达到免用胶布,预防压伤,三管共用,规格共容,拆卸换位,年龄普及,以及全面照护等功能。

研究发展处研发长林祝君表示,感谢评审肯定,「复合式管路固定及辅助装置」曾获得2022 花莲县 HSH 创新竞赛金奖、2022 慈悲科技第二名及企业特别奖、2023 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金牌,也获国科会及CK SPARK 计划经费补助,此次再获第20届国家新创奖的学研新创奖,对产品商转具有极大加分效果,且国家新创奖审查委员来自产官学界,除实务应用外,更重视专利智财、市场调研及法规验证等的完整度。藉由主办单位在医疗科技展提供的INNO ZONE 的展位展出,「复合式管路固定及辅助装置」也吸引多家厂商驻足洽谈技转。

「复合式管路固定及辅助装置」在医疗科技展新创帮InnoZone创新技术特展展出。(照片/慈济科大提供)
「复合式管路固定及辅助装置」在医疗科技展新创帮InnoZone创新技术特展展出。(照片/慈济科大提供)

护理系硕士班学生谢怡琳表示,回想老师当初提议参与国家新创奖竞赛时,第一个念头是「怎么可能」。但是,经歷了竞赛、研讨会、展览等,累积了不少经验和底气。老师稳健的台风、有条不紊的解说、清楚聚焦的回覆等,成为我往护理产业创新迈进的学习标竿。

护理系硕士班学生刘君薇表示,参与国家新创奖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得知获奖讯息时,团队正在参与2023 iENA德国纽伦堡发明展,为团队注入一剂创新动能的强心针,未来我们将会用更敏锐的观察力及敏捷的行动力以创新思维解决临床问题。

护理系硕士班学生陈筱君表示,创新不只是激发无限可能的创意思考,还得以业界观点评估商品的优缺点,并进行竞品分析,进而促使产业发展。参与研发及竞赛过程,除了产品设计,竞赛展说,还须学习计算产业制造端与销售端的成本和利润,印证产业为何要buy这个 product的原因,让我用更多元的角度学习及体认创新。

#呼吸器 #慈济科大 #国家新创奖 #创新 #复合式管路固定及辅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