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刚放寒假,慈济科技大学Ho Hi Young歌舞社18名学生,深入马太鞍部落「共学共劳」。有别于单纯的卫教宣导,这一群来自各族群的学生,以「深度学习」的心态,向部落耆老虚心求教,再透过搭建猎寮、採集植物,认识服饰、阶层制度,并与族人、耆老访谈,瞭解族人生活样貌,感受传统意涵,更成为未来参与原住民族歌舞剧竞赛的深层底蕴。

在部落想吃上一口饭,竟然要花费三小时!Ho Hi Young歌舞社的学生从锯竹子、做餐具开始,学生拿着小刀,不断削磨竹筷子,一旦力道没控制好,导致筷子断掉,一切又得重来,光是最基本的碗、杯子和筷子,就花费了近一小时。做好器具后,学生还得学习如何辨识野菜,再亲手採集、生火烹调。护理科二年级学生郭怡吟表示,前一天才下过雨,乾草、木材、竹子全都是溼的,就算好不容易点燃乾草,却因为没有保持木材距离、通风不良,导致熄火,没有想到在野外,连吃顿饭都这么辛苦。

Ho Hi Young歌舞社社团指导老师陈菱筑表示,学生进入部落学习文化,并非一昧「索取」。因为,原住民族重视「互助」,就像阿美族的mipaliw「换工」一样。所以,让学生走入马可认长者据点,发挥护理专业,进行卫教宣导。

「过期的药,记得要用泥土、水混在一起,密封后才丢!」担心长辈随手乱丢过期药品,导致小狗或年幼孩童误食,Ho Hi Young歌舞社学生在用药安全的卫教宣导上,特地「重点加强」最适合居民的内容。在饮食知识主题,学生举例的更是阿公阿嬷最熟悉的野菜,立刻获得热烈迴响,争先抢答。80岁的阿嬷林桂玉表示,儘管认得,也会烹调野菜,却不知道营养价值。现在年纪大了,格外注重健康饮食,真的学到很多知识。活动现场不但有放大版的海报图片文字,连有奖徵答的奖品也是超实用,全都是长辈最喜欢的卫生纸、沙拉油、酱油、洗碗精、菜瓜布等。就算阿公阿嬷举手了,突然忘记答案,学生也立刻走上前,把印有答案的海报,凑到老人家面前,既拉近了彼此距离,也让阿公阿嬷不失面子。

长辈可能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好几种疾病,所以,得事前做足功课,以免传递资讯错误。(照片/慈济科技大学提供)
长辈可能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好几种疾病,所以,得事前做足功课,以免传递资讯错误。(照片/慈济科技大学提供)

面对国小一、二年级学童,Ho Hi Young歌舞社学生穿上雨衣,搭配「肠病毒」、「医生」、「酒精」等名牌,直接上演如何正确洗手的话剧。护理科二年级学生蓝元均表示,按照课本教的「超过140/90mmHg就是高血压」,长辈却一头雾水。社团指导老师陈菱筑立刻补上一句,「高的140低的90」,阿公阿嬷瞬间理解。原来,要懂得因地制宜,还要契合长辈的语言,才能达到卫教宣导的最佳效果。护理科四年级学生赵媛亘表示,长辈可能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好几种疾病,所以,得事前做足功课,以免传递资讯错误。加上社团里也有一、二年级的学妹,大家一起找文献,分享所学,相互讨论,并激盪创意,一起设计出卫教宣导的脚本。

马可认文化艺术舞蹈协会总干事林秀凤表示,长者据点的阿公阿嬷年纪以80岁起跳,最年长的96岁,所以,忍不住把学生当成孙子来疼爱。尤其,子女多在外地工作,能有年轻人来陪伴,老人家心里非常期待又雀跃。

护理科二年级学生张睿芸表示,因为自己的阿公阿嬷都去世了,所以,听到现场的阿嬷教我唱族语,觉得很感动,忍不住握紧长辈的双手。护理科二年级学生张悦恩表示,发现卫教宣导最大的困难,是语言不通,所以,不但打电话回家,向妈妈和奶奶讨救兵,学会关键词汇的族语,在互动过程中,部落长辈也不断鼓励学生,多学、多说族语。

Ho Hi Young 歌舞社指导老师陈菱筑提到,从去年十一月起,陆续带学生进行田野调查、找资料、做功课。现在直接走入部落,希望学生可以和部落长辈双向学习、交流互动。更从长辈的回馈,深入了解阿美族文化和传统,将珍贵的文化、舞蹈、语言、智慧,继续传承下去。

学生穿上雨衣,搭配「肠病毒」、「医生」、「酒精」等名牌,直接上演如何正确洗手的话剧。(照片/慈济科技大学提供)
学生穿上雨衣,搭配「肠病毒」、「医生」、「酒精」等名牌,直接上演如何正确洗手的话剧。(照片/慈济科技大学提供)

#学生 #长辈 #Hi #Young #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