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定古蹟艋舺清水巖祖师庙是曾轰动一时的国片「艋舺」的取景地。结合歷史文化、信仰、教育延续至今,为配合祖师庙右护龙的修復计画完成,老松国小与臺北市乡土教育中心,特别与祖师庙共同举办了「会旅行的落鼻老祖」特展。

本次展览是庙方第一次对外,也是右护龙重建之后,首度展示相关的史料文物。祖师庙,是臺北目前少数仅存的清代庙宇,保存了清同治年间的庙宇建筑风格,造型质朴、古意十足,深具歷史古蹟的价值。

结合歷史和教育意义,祖师庙蕴含浓厚的文化底蕴。(照片/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提供)
结合歷史和教育意义,祖师庙蕴含浓厚的文化底蕴。(照片/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提供)

「会旅行的落鼻老祖」分为:安溪人的信仰、祖师庙的歷史、顶下郊拚的过程、蓬莱老祖(又名落鼻老祖)的故事、祖师庙的教育角色、消失的后殿、及右护龙的重建等内容。透过活泼有趣的图文说明,丰富多样的文物展示,将祖师庙的歷史及清水祖师落鼻老祖的故事。现场还有展示两座互动式的「抽籤诗机」跟「祈福文昌灯」,提供给参观民眾亲身体验「抽籤诗与点灯」的民俗过程。

老少皆宜的互动特展,适合家长带着小朋友们来揭露祖师庙的神秘面纱。(照片/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提供)
老少皆宜的互动特展,适合家长带着小朋友们来揭露祖师庙的神秘面纱。(照片/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提供)

在日治时期祖师庙曾借给多所学校办学,像是万华区老松国小的前身「国语学校第一附属学校」就是其中之一。此外还有包括成功高中,中山女中,万华幼儿园等,也曾在创校初期即利用祖师庙的空间来上课,可见祖师庙对教育有着极大贡献。而在现场也展出这几所学校的师生回来寻根的照片,由此可知祖师庙对教育的贡献有其特殊的重要地位。

日治时期祖师庙曾借给多所学校办学,万华区老松国小前身「国语学校第一附属学校」就是其中之一。(照片/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提供)
日治时期祖师庙曾借给多所学校办学,万华区老松国小前身「国语学校第一附属学校」就是其中之一。(照片/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提供)

祖师庙主祀清水祖师,是福建泉州安溪人的守护神,传说因遇天灾时会落鼻示警,也有祈雨及治病等事蹟,深得信徒爱戴,而被迎请到各地,因此被称为「会旅行的落鼻老祖」。歷史上,艋舺清水巖祖师庙在清领和日治时期遭到多次毁损,有部分进行修整,但有的部分至今都还未重建。在2013年考古试掘中有发现后殿的墙基,铺面等等,但整体要重建或是要保存,因兹事体大,都有待进一步的调查讨论及文资审议。

本次展览自即日起至5月12日止,每星期二至星期日(国定假日休馆),上午9时至下午5时,免费开放参观。详情可上中心网站http://hcec.tp.edu.tw查询,或电洽2336-1704分机30江老师洽询。

#祖师庙 #信仰 #艋舺 #学校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