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轰动武林、惊动万教的「史艳文大战藏镜人」,或首部登上电影大萤幕「霹雳布袋戏」,都曾是象徵台湾的原创文化代表。上了年纪的失智长辈,看到掌中戏布偶,眼睛都发亮了,忍不住上场来一段!没想到,年轻学子却是一脸问号,连布袋戏都没听说过,一整个状况外!
就是年龄悬殊超过60岁一甲子的世代组合,竟然能搭配一起演出布袋戏!「忆起来看偶」剧情描述失智的阿顺阿公,为了买40周年结婚纪念日礼物给阿美阿嬷,不但把钱包误放在冰箱,又忘记付钱给店家,也记不住老伴爱吃的蛋糕口味,简直就是妥妥的「抢救失智长辈大作战」!
特别的是,以上剧情绝非无中生有,都曾是真实上演的!负责写脚本的慈济科技大学护理系二技二年级学生罗家明表示,因为没有跟失智长辈一起生活过,所以,不但亲自採访家属,也花时间观察、陪伴阿公阿嬷,做足了田野调查,也让脚本更贴近真实。
尤其,「忆起来看偶」的角色,都符合失智长辈年轻时的职场阅歷,像是在麵摊卖麵、在服装店上班,以及寄送的邮差。或是契合阿公阿嬷个性的角色,像是「好到阵」的信容阿公,负责诠释热情解决困难的客人,完全是「本色出演」!
没想到,当脚本完成后,问题又来了!因为失智长辈记不住那么多台词,怎么办?学生尝试比照歌仔戏,先录音再演出,却发现老人家跟不上台词速度,情绪也无法串连。就算提前写好大字报,阿公阿嬷也卡在老花眼,看不清楚。
权宜之计就是降低失智长辈的台词比例,让学生负责90%以上,还要身兼一对一的「专属提词机」!除了提前背妥对方台词,一旦阿公阿嬷忘词卡关,像是麵店老板「熊熊忘记」收钱,学生就得神来一笔「好好喔,吃麵都不必付钱」,想方设法的「提点」阿嬷,并顺理成章的圆场过去。至于老人家突然的「即兴发挥」,也无伤大雅,只需适时的踩煞车即可。
「阿公阿嬷不是不会,可能是没信心或心情差才会罢演。」护理系二技二年级学生王思婷表示,以前总想照顾好失智长辈的生活起居即可,接触后才发现,老人家的情绪和感受,完全连动到配合度。所以,要多鼓励、多称讚,转移注意力后,「奇蒙子一苏湖」,什么都好商量了。
难得的是,面对失智长辈,学生一视同仁,绝不忽略其他老人家的感受。即使无法登台演出,也让其他阿公阿嬷手拿锣鼓,搭配剧情敲打节奏,让阿公阿嬷重温台湾六0年代的「金光闪闪、瑞气千条」的布袋戏全盛时期,正是最适合不过的怀旧治疗。
瑞智忆学苑专案助理吴政桦表示,单手比出「七」和「四」的手势,就能展现布袋戏偶的走路动作。同时,还能刺激手指的感觉神经末稍,增加精细动作的灵活度。一旦戏偶突然「低头打瞌睡」,就是阿公阿嬷手酸了,护理系学生不但得适时接手、提词,还要成为长辈的「眼、手、脚」,让戏继续演下去!
「忆起来看偶」导演杨宗桦,也是大气团偶剧团长,拥有多年到小学进班推广偶戏的经验。杨宗桦表示,其实,失智老人家就像返老还童的孩子一样,天真单纯,喜怒哀乐全在脸上,很快就进入偶戏情境。尤其,「忆起来看偶」脚本很生活化,很接地气,再搭配年轻学子和失智长辈,一起同心协力,相互补位,也能产生更多化学效应,更能乐在其中。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