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跨领域美感教育卓越领航计画」自103年起跑,现迈入第五期「扩散」阶段。以艺术为核心出发,融入SDGs、十九项议题等,串联跨科学习,进而潜移默化学生的美感素养,厚植未来公民必备的核心素养。113年因应暑假到来并发扬臺湾海岛的独特性,近280间跨域美感合作学校,其中开展了52件融入海洋教育,并涵盖多元体验、美学创作的跨域美感特色课程。
臺东县大武国小的「听,海在歌唱」课程,以在地海洋特色结合音乐、视觉艺术进行海洋新诗、海洋艺品等美感创作,扩延艺术课程的发展空间,成就每个孩子的艺术舞臺。老师从布农族拍手歌至迪士尼「海洋奇缘」英文主题曲,让孩童逐步建构节拍、乐理概念。
在视觉艺术方面,教师教导学生绘制海景渐层画,利用渲染技巧创作海洋绘本底图。孩子们分组讨论海的层次,渲染渐层与海洋顏色的呼应,老师也教授孩子摄影技巧、拍摄海洋照片、制作影片。课程中询问学生在地与海洋有关的经验,并请大家列出想绘制与拍摄的海洋景点、家乡文化特色。在学期的最后,将同学的绘画和摄影作品配上大家一起演唱的海洋奇缘主题曲当背景音乐,制作出歌咏大海的影片。
连江县东莒国小的「海废不废-请编、请坐、请喝茶」课程延伸马祖国际艺术岛活动,并连结数学、综合及艺术领域,师生一同共创,转化漂流废弃物。课程以捡拾海废取得的鱼线、回收纸板和光碟作为编织模板,运用数学规律及圆周概念,设计与学习对应的编织技巧,将海废制成杯垫、椅垫与灯具等艺术品,让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实践永续的共创未来。
澎湖县风柜国小的「海洋浪漫灯饰」课程带领学生走入社区,了解当地经济鱼获产业知识,学习鱼种类别、捕捞季节、鱼乾制作过程,让学生更亲近在地文化,并习得「食当地、食当季」重要观念,接续导入艺术课程,运用沙滩捡拾的废弃宝特瓶,创作所处社区经济鱼种的美丽灯饰,在美学创作过程中增加孩童对土地的认同感及凝聚力。
教育部透过全台各地中小学校推动结合海洋文化、海洋资源教育主题,融入多元体验与跨域美学创作课程,让学生透过美感觉察与感知,培养对美感的敏锐度,也体悟珍爱海洋的重要性,理解海洋对臺湾甚或世界的深远影响,并提升其关注海洋生态保育、永续发展之公民意识。
跨领域美感教育计画网站(https://www.inarts.world/)还有更多关注在地议题的多元广泛跨域美感课程,欢迎一起走进美感的学习场域,打开五感探索、体验生命的美好;相关课程资讯可洽国立臺湾师范大学跨领域美感教育计画团队专任助理林小姐,电话:02-77496992。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