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必修国文课早就跳脱你的刻板印象了! 透过AI赋能应用,国立暨南国际大学的全校的国文课,除了早就更名为「中文思辨与表达」,让教师有更宽广的空间设计因应趋势的创新课程,中文系老师林鸿瑞就善用AI人工智慧等工具授课,并鼓励学生利用熟悉或擅长的AI工具到文本分析以及课堂成果上,学生应用AI科技的影音创作、桌游、绘本等方式,将课堂上习得的中文思辨与表达能力,再现散逸许久的埔里平埔族故事,让致力寻回平埔族文化的巴宰族群文化协会大为惊艳和激赏。不只人文与科技等不同领域的学生,都能学得将AI科技赋能应用,同时,更走出校园参与公共议题与社会创新。
暨大通识中心主任林松柏表示,长期深耕埔里平埔族文化探究的助理教授林鸿瑞,多年来在他开授大一国文的必修课中,特别设计「船山讲古创作」课程单元。他应用ChatGPT、AI文本分析、AI心智图生成及AI图片生成等工具,进行国文的创意教学转化练习,从文本解析、撰写故事大纲或剧本、AI图片生成工具产出绘本、文创商品或微电影等,突破传统国文课堂的窠臼,除了提升学生的兴趣及成就感,也深化学生聚焦主题以及下达明确指令的能力,是令人讚赏的教学创新。
中文系老师林鸿瑞指出,六年前他开始开设这门必修的「国文课」时,修课的学生涵盖了理工、人社、教育、管理等科系,因为背景差异很大,授课的内容很难周全,因此,将AI人工智慧等科技,应用到课堂讲授与实作上,辅以社会参与式的课程概念,将埔里平埔族的语言或文化为载体,参酌不同领域学生的专长和兴趣,启发学生的中文思辨能力与表达,没想到得学生出奇热烈的回馈。
为了让学生学习成果被看见,特别举办了船山讲古成果发表会,对游戏设计很有兴趣的李佩颖与张庭佣团队,就发表了巴宰族聚落为主体的桌游,希望让人从游戏中认识平埔族所在的爱兰地区的地理文化,而纪品瑀团队则是应用AI图片生成与配音,将当地流传许久的「番婆鬼」故事,具体呈现趣味横生的动态文本,还有同学利用AI的文本分析将巴宰族几乎失传的咒语集结成图文并茂的咒语故事集。林鸿瑞老师说,透过AI科技赋能应用,不论是影像、动画、桌游、绘本或是文创商品等,内容都紧扣住巴宰族文化的传说或故事,AI不但走入巴宰族部落,学生善用科技解决问题,让AI也成了学生的神队友。
学生吴佩仪说,经过这堂课以及创作,让自己才知道什么是巴宰族,之前根本没听过,更别说深刻认识平埔族文化,因为AI工具的学习应用,让课程很生动。应化系的王同学也表示,这门课让他深刻体会到文化传承的责任感,透过船山讲古的AI工具来创作,除了懂得善用AI工具的使用,意识到可以善用AI工具,将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传承与发扬,让更多人珍惜自己的歷史文化。观餐系的张同学也指出,原以为平埔族几乎已经绝迹,没想到透过AI工具文本搜罗分析后,才赫然发现硕果仅存的巴宰族的文化近在埔里,可以应用共同的创作成果协助文化传衍,是他这堂课最大的收穫。
暨大校长武东星表示,中文系老师能将AI巧妙应用在课程中,特别是依据学生不同的兴趣与专长,导引学生透过AI赋能与应用来学习与创新,而学校一直透过各种计划与资源,鼓励老师与学生都能投入AI赋能的产学合作或在地实践。在AI狂潮席卷的时刻,乐见更多非理工科技领域的教授,尽可能将AI赋能与应用到人文社会等领域,也就是数位人文课程的规划上,让学生与科技潮流能无缝接轨。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