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约翰科技大学在杰出校友游承谕捐款支持下,与都市蚓农企业社合作办理「厨余养耕循环农法学程」,自112年10月开课至今,已培育31位初阶学员与10位进阶农夫。学员们于结业式上互相分享培训心得、收穫与成果,认为能够护地球的「厨余养耕循环农法」应该持续在校园内推广,落实环境永续发展。

圣约翰科大何副校长指出,学校与都市蚓农的合作,开设了「厨余养耕循环农法学程」。还共同参加2024教育永续嘉年华会展,设摊展出「爱地球圣约翰都蚓厨余养耕培育」成果。该校也共同办理妇女大学「都会厨余养耕循环一米菜园」,第二专长培训课程。学校董事会姚祖骧董事长,在成都的农场引入有机耕作,打造生态园区。

「厨余养耕循环农法学程」桃园场次说明会在龙潭的都蚓农场举行,李朝安创办人说明课程内容及进行方式。(照片/圣约翰大学提供)
「厨余养耕循环农法学程」桃园场次说明会在龙潭的都蚓农场举行,李朝安创办人说明课程内容及进行方式。(照片/圣约翰大学提供)

都市蚓农林琬曼博士表示,我们不会辜负校友的爱。「厨余养耕循环农法」復育自然,结业并不是结束,而是要继续利用此农法扎根,让更多人支持学员的农作物。她非常感谢蕃薯藤有限公司黄振龙董事长及活力创意有限公司林献文总经理的协助,让学员们的农产品都能顺利贩售。

李朝安创办人(右一)现场示范厨余在以该农法为基础的设备如何产生好的堆肥茶。(照片/圣约翰大学提供)
李朝安创办人(右一)现场示范厨余在以该农法为基础的设备如何产生好的堆肥茶。(照片/圣约翰大学提供)

杰出校友游承谕指出,圣约翰的方舟即将启动。藉由都蚓箱的生物动力作用,不但可以降温,净化过的水也可以喝。地球暖化日益严重,这个方法还能够帮助土地储水。都市蚓农李朝安创办人认为在AI时代,农夫是不会失业的族群。「厨余养耕循环农法」以生态为基础,在极端气候越来越剧烈的时刻,有助于对抗大自然的变化。

学员锺隆增是芯耘有机农场负责人,也是有机认证的农民。他认为现在的农地使用农药,导致看不到蚯蚓,土壤也变得过于结实。有蚯蚓的土壤会比较松软,还能够调节土壤的温度。学员詹凯毓也学到了土壤復育的方法,她认为再生农法不但可以在都市中的阳台或是农圃中施行,也希望透过「共耕食代」的销售,共同推动都市农耕永续循环绿生活。

进阶学员学习如何进行厨余的堆迭,让其可以快速的转换成好的堆肥。(照片/圣约翰大学提供)
进阶学员学习如何进行厨余的堆迭,让其可以快速的转换成好的堆肥。(照片/圣约翰大学提供)

蕃薯藤有限公司是台湾有机农业最早的创始店,黄振龙董事长认为生态有机农业循环,水质及土壤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有机农业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工作方式,要生态永续,最重要的就是回归自然。

「厨余养耕循环农法学程」结业式上,学员领取研习证书,并分享培训心得、收穫与成果。(照片/圣约翰大学提供)
「厨余养耕循环农法学程」结业式上,学员领取研习证书,并分享培训心得、收穫与成果。(照片/圣约翰大学提供)

活力创意有限公司林献文总经理提供青青市集电商平台,帮助小农推广农产品品牌。他认为地球环境的解方就是从土壤开始,希望每个家庭都有生态循环的产品,因为唯有减碳及固碳的模式,人才会生活得更健康。

#健康 #自然 #循环 #永续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