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高雄科技大学营建系执行教育部USR计画「U can do it! 高雄山都心永续蓝图」,组织「角映义筑」团队,今年进入高雄市六龟区协助社区营造,发扬当地客家食农文化,受凯米颱风影响延至8月2日,将「传统客家灶」移交给六龟新威国小,未来将成为在地民眾学习客家文化的场域。

高科大「角映义筑」团队,自今年1月起展开探勘与讨论工作,接着在6月29日至7月5日于新威国小完成施作工程。计画主持人、高科大营建系教授林建良表示,有别以往的方形灶台,角映义筑团队所打造的传统客家灶,是以客家族群务农为生的概念,利用砖造了一个斗笠形的烟囱顶,与客庄务农生活有更契合的符号连结。高科大营建系助理教授谢秉铨补充说明,灶台的内部採用耐火砖及耐火泥的构材,可增强砖灶的耐用度,在木结构遮阳架的设计上对应到了客家族群的分布,有六堆和六龟的「双六」意涵再其中。

国立高雄科技大学营建系执行教育部USR计画「U can do it! 高雄山都心永续蓝图」,今年再完成一案偏乡义筑计画,将传统客家灶移交给六龟新威国小。(照片/国立高雄科技大学提供)
国立高雄科技大学营建系执行教育部USR计画「U can do it! 高雄山都心永续蓝图」,今年再完成一案偏乡义筑计画,将传统客家灶移交给六龟新威国小。(照片/国立高雄科技大学提供)

致力推广客家食农文化的高雄市六龟区新威国小校长陈怡婷表示,新威国小是六龟区唯一的客庄小学,感谢高科大团队专属打造的传统客家灶,未来学校的课程规划也将融入客家灶文化特色,让在地学童习得更多客家知识,将文化资产传承给下一代。

高科大「角映义筑」工程服务迈入第九个年头,团队陆续于台东、台南、高雄桃源、茂林、多纳及那玛夏等偏乡部落完成义筑服务,服务主题涵盖防灾、生态、文化等面项,深获得当地社区认同,执行期间更得到许多校友们的热烈响应。营建系毕业校友、现任高科大校友会总会长谭本荣就是长期支援角映义筑队的幕后功臣之一,包含提供材料、预先施工的场地等。谭本荣表示,角映义筑团队的偏乡服务已做出口碑,去年团队移交给那玛夏民生国小的「永续那屋」也获得非常好的回响,今年再次支持学弟们投入义筑工作,为六龟新威国小打造「传统客家灶」,不论是外观还是细节处皆有着很好的表现,亲自参与工程是训练札实基本工的不二法门。参与本次新威国小传统客家灶的团队总召魏绍恩同学、副总召郑荃昌同学更是兴奋表示,透过这次实作,不论是习得工法、或是安排施工期程皆是很难得经验。

图左一为现任高科大校友会总会长、华洲营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本荣;图左二为立竑预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芳铭;图右二为启丞营造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文宗;图右一为鑫鑫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师许玮升。(照片/国立高雄科技大学提供)
图左一为现任高科大校友会总会长、华洲营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本荣;图左二为立竑预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芳铭;图右二为启丞营造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文宗;图右一为鑫鑫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师许玮升。(照片/国立高雄科技大学提供)

#角映义筑 #社区营造 #客家文化 #高科大 #传统客家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