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静宜大学生态、台文及社工等系所教职员生所组成的海外志工服务团队,利用暑假期间前往马来西亚吉隆坡,执行「马来西亚生态设计希望再生计画」;并与在地社区组织Hara Makers(匠子)、Anjez Art Project(AAP)合作规划植物与自我认识、自然文创手作及绿照顾体验等教育课程。同时进行净河环境,改造河中塑胶废弃物回收及文创商品制作等;期能为马来西亚弱势群体带来改变,并迈向更美好未来!
静宜大学跨域海外志工服务团队,服务对象锁定吉隆坡半山芭(Pudu)、雪兰莪州(Selangor)社区的低收入户群体,以及蕉赖(Cheras)地区「缅甸钦族难民学习中心」的缅甸钦族难民妈妈与孩童。
静宜大学服务学习发展中心主任任孟渊指出,该校协同马来西亚在地社区组织Hara Makers进行净河环境,改造塑胶废弃物回收、文创商品制作流程等;并与Anjez Art Project(AAP)合作进入蕉赖难民学习中心,透过植物与自我认识、自然文创手作、绿照顾体验等主题,办理6场在地教育课程。藉此帮助缅甸钦族难民妈妈和孩童找回生活希望和自信,同时培养他们谋生技能和就业机会。
此外,静宜志工服务团队并协助吉隆坡玩具图书馆,进行环境教育推广,及低收入户社区的绿色照顾等服务;在每阶段服务后,邀请合作伙伴进行服务优化设计思考工作坊,以促进社区永续发展。此次计画并以联合国永续发展的「SDG 1 终结贫穷」、「SDG 4优质教育」、「SDG 12 责任消费与生产」为目标。
静宜台文系主任申惠丰说,期待藉此能协助马来西亚城市中,长期被忽略的低收入户群体,重新找回对生活的自信与希望;同时激发地方实践负责任的消费和生产方式,并带来实质改变。
申惠丰强调,弱势群体议题不仅存在马来西亚,更希望将国外的宝贵经验带回台湾,唤起民眾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与同理心,促进社会包容与共存共融。
静宜生态系四年级学生王琇琪,希望以所学专业及实际行动帮助更多需要的人;并藉由国际服务学习拓展视野、跨出舒适圈,瞭解世界多元价值及当地文化民情,将台湾的爱带到世界各角落。
令王琇琪印象最深刻的是,马来西亚的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并不像台湾有严格的规范;期望透过工作坊等活动,传递废弃物改造及运用,并藉由塑料重置和回收分类等,提升低收入户的社区妈妈有更稳定的收入并改变她们的生计。
静宜台文系二年级学生蔡利青则说,她因对马来西亚的人文歷史感到兴趣,选择暑假期间到当地进行服务学习,藉此丰富大学生活!
蔡利青在服务过程中,参加净河与社区妈妈交流、整理分类垃圾和塑料手作等,各类环保活动;这些经验让她重新认识到环保的多种可能性。同时透过工作坊,带领难民学校的学生与妈妈们做些简单易做又能贩卖的文创商品;希望透过力量逐渐影响周遭人事物,亦期望能带动更多人投入志工服务。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