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及内政部日前举办「跨部会携手合作,提升全民防灾量能,国家防灾日系列活动启动记者会」,教育部郑英耀部长表示,藉由跨部会紧密合作,推动全国各级学校灾害防救演练,并结合一系列防灾推广活动,融合数位科技与沉浸式体验,以寓教于乐方式,强化师生与民眾防灾素养,才能面对灾害来临时,进行有效的预防及降低生命财产的损伤。

教育部与内政部两部会合作共同办理本记者会,携手交通部中央气象署、经济部水利署及农业部农村发展及水土保持署等单位,积极落实防灾工作,建构安全无虞的韧性家园。教育部在所属馆所规划国家防灾日系列活动,如国立臺湾科学教育馆于9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办理「识灾-复合防灾教育特展」,9月21日至9月22日办理防灾体验营,并于9月防灾月办理防灾系列课程、系列影展讲座、常设展教育活动;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921地震教育园区于9月1日至9月30日办理「趴掩稳check!花海地景」、「你的教室?临时教室復刻展」及「避难包富翁-小镇轻旅」活动,9月21日至114年3月30日办理「921震灾启示展」,并提供9月19日至22日免费参观921地震教育园区及车笼埔断层保存园区;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于9月3日至30日办理「防灾、太空、洞察–太空防灾科技特展」,并于9月20日至22日办理特展防灾闯关活动,欢迎民眾前往各馆所体验学习。此外,9月21日当天也将在国立中山大学办理地震与毒化灾复合式灾害防救演练,提升学校面对灾害的应变能力。

院长与部长体验地震体验屋。(照片/教育部提供)
院长与部长体验地震体验屋。(照片/教育部提供)

教育部为提升学校师生抗灾应变能力及全民灾害意识,今年全国高级中等以下学校将于9月20日,结合交通部中央气象署地震速报讯息软体发布之模拟地震讯息;其余学习阶段(各公私立大专校院及幼儿园)运用灾防告警细胞广播讯息,以校内广播系统、喊话器或依各校现有设施,同步进行地震避难掩护演练,熟稔「趴下、掩护、稳住」抗震保命三步骤,强化师生地震灾害应变处理能力,维护校园及师生安全。

受到气候变迁影响,天然灾害发生频率频繁,复合式灾害事件所引起的影响与损失,对于全民衝击情形亦随之扩大。教育部自2003年起以系统性运作机制推动防灾教育,并参考国际各国防灾教育推动趋势与作法,邀集具有灾害防救经验之学术机构共同推动防灾教育,近年结合防灾科技资源与创新,开发各类灾害类别数位学习教材教案及教具,并以「建构韧性,防灾校园」为防灾教育愿景,从情境思考、紧急思维与灾害心理来建立校园灾害管理评估体系,作为推动防灾校园核心架构,强化学校面临单一自然灾害或复合式灾害后调适与回復能力。

郑部长与刘部长共同宣布携手推动防灾工作。(照片/教育部提供)
郑部长与刘部长共同宣布携手推动防灾工作。(照片/教育部提供)

教育部关心所有师生的安全,将持续强化校园防灾韧性,让学校与社区更为紧密结合,提升师生及家长对于灾害的观念及应变能力。有关113年国家防灾日活动相关讯息,可至教育部「防灾教育资讯网」https://disaster.moe.edu.tw/查询。

#跨部会 #国家防灾日 #灾害 #防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