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未来科技奖」得奖名单公布,中兴大学计有4项技术获奖,得奖团队计画主持人分别为材料系赖盈至教授、环工系卢明俊特聘教授、机械系李联旺副教授与化学系赖秉杉特聘教授,研究领域涵盖先进材料、净零科技、医材、生技医药等,展现兴大兼具「科学突破性」与「产业应用性」的科研实力。

材料系赖盈至特聘教授研发技术为「大面积、没有拘束、可随意变形、多通道感测、不须电池驱动的机器人皮肤」,此项可任意变形、自发电的触觉面板,主要利用奈米发电机技术,应用自然静电原理,由于静电可以存在各种材料中,所以搭配可伸缩的材料选择,实现不受拘束的触觉面板。与过往技术最大的突破在于此发明实现多通道、屏蔽技术,可以屏蔽掉过去电路的干扰,使得大面积、多点位的触觉面板得以实现。这项技术未来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已证实可满足互动式触觉面板、机器人皮肤、智能鞋垫、可变形键盘等各种人机介面的应用。

兴大材料系赖盈至特聘教授研发大面樍自发电机器人皮肤。(照片/中兴大学提供)
兴大材料系赖盈至特聘教授研发大面樍自发电机器人皮肤。(照片/中兴大学提供)

环工系卢明俊特聘教授研发技术为「流体化床均质结晶技术捕集回收烟道气中二氧化碳」,此发明技术是在常温常压下,先在吸收槽中用碱液捕集来自烟道气中二氧化碳,再导入独创的流体化床结晶槽,以均质结晶技术合成碳酸钙均质结晶颗粒。此创新技术不会产生废水,在常温常压下进行,不会额外增加排碳量,所产生之高品质轻质碳酸钙结晶粒,可回收作为各种制程之添加剂,如造纸橡胶、塑料、涂料等工业用途。

兴大环工系卢明俊特聘教授研发创新友善环境二氧化碳回收技术。(照片/中兴大学提供)
兴大环工系卢明俊特聘教授研发创新友善环境二氧化碳回收技术。(照片/中兴大学提供)

环工系卢明俊特聘教授指出,该技术之突破点为解决所需占地空间大及污泥产生量大之问题,同时对环境极为友善,不会产生额外污染与增加额外排碳量,其所获得之产物为高品质轻质碳酸钙结晶粒,可回收作为工业制程之添加剂。此技术可再利用海水淡化后之含高钙之滷水、焚化飞灰或转炉石等做为钙来源,导入流体化床均质结晶槽生产高品质碳酸钙结晶粒。

机械系李联旺副教授研发技术为「结合新型脑机介面的全面性復健系统」,此技术融合了地面随动式动态减重系统、下肢外骨骼、即时生理监测及脑机介面,针对传统復健患者心肺功能限制的挑战,提供安全且有效的全方位解决方案。透过即时监测患者的生理讯号,确保训练安全性,同时增强患者的主动参与度,促进脑神经重塑,加速肢体功能的恢復。这项技术不仅提升心肺功能,还能显着提高復健效果,减少家庭与社会的负担,为復健治疗提供科学且全方位的支持。

兴大机械系李联旺副教授(右1)研发新型脑机介面全面性復健系统。(照片/中兴大学提供)
兴大机械系李联旺副教授(右1)研发新型脑机介面全面性復健系统。(照片/中兴大学提供)

李联旺副教授表示,步态控制障碍是中风患者復健过程中的重大难,传统的减重步行训练虽有一定成效,却往往因设备体积庞大、操作不便而影响使用频率和效果。此系统成功突破技术瓶颈,将下肢外骨骼辅助、地面随动式动态减重与人机协同控制结合,实现即时生理监测与脑机介面调控。不仅提供个体化的训练方案,还大幅提升了人机互动性、训练灵活性及復健成效,为中风患者的復健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技术支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化学系赖秉杉特聘教授研发技术为「高效玻尿酸接枝技术及生技医药产业开发应用」,该团队多年专注于玻尿酸药物的精准控制,所发展之专利技术突破超疏水固醇类分子接枝效益仅30%的传统局限,高达90%的接枝效益,开创出玻尿酸接枝物于靶向大分子药物与免疫调控应用开发的医药新蓝海,深具医药创新与产业利用性。

兴大化学系赖秉杉特聘教授研发高效玻尿酸接枝技术。(照片/中兴大学提供)
兴大化学系赖秉杉特聘教授研发高效玻尿酸接枝技术。(照片/中兴大学提供)

赖秉杉特聘教授指出,目前玻尿酸接枝技术除了与国内药厂长期产学合作开发新药外,在关节炎、急性肺损伤、免疫调控动物模式已发表多篇国际指标期刊。近年更与衍生企业宝泓生医密切合作,以双路径疫苗佐剂策略切入癌症疫苗市场,并在前临床动物研究证实佐剂的高安全性与功效性。宝泓生医也规划在明年登录创柜板,为臺湾生技医药产业注入一新血。

#中兴大学 #未来科技奖 #科研 #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