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臺南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于日前举办博雅教育讲座,特别邀请到《远见杂志》总编辑李建兴蒞临,李总编辑以「黑皮衣旋风后」为题,深入剖析AI时代的产业发展趋势,并分享2025年最前瞻的人才需求动向。此次讲座吸引南大师生的热烈参与,李总编辑以他多年来观察产业变革的丰富经验,向现场听眾说明AI对全球产业和人才市场产生的深远影响。
讲座中,李建兴总编辑指出,臺湾在半导体与资通讯领域的研发与制程技术于全球供应链中具有关键地位,特别是在国际大厂辉达(Nvidia)和超微(AMD)近年来的投入下,AI已成为热议焦点。根据调查,未来最受瞩目的十大产业中,大数据和AI所需人才备受产官学研各界所重视,超过七成的企业承认目前社会存在「重理工轻人文」的观念,而这一现象影响人文社科学生的薪资与就业信心,反映出专业领域发展的不平衡,并加剧理工与人文学院的资源差距。他进一步强调,当人文社科的影响力逐渐减弱时,将引发资源排挤、科技伦理、社会短视等问题,对国家的长期发展构成隐忧。
此外,李总编辑认为,即使在AI时代,理工领域也未必占据上风,因为AI依然仰赖人类的创意与应用能力,儘管AI可自动化工程师的部分工作,如程式编写与数据处理,然而AI的应用最终依赖人类的洞察力与跨领域的合作能力。尤其在人文工作领域,AI无法取代人类的创意,文字工作者仍能透过无限的想像力创作出具有深度与意境的内容。李总编辑表示,AI和大数据不会使非科技领域贬值,反而能带动这些领域的升级,开创更多的发展契机。
AI与大数据的进步虽可能影响某些工作,但同时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世界经济论坛预测,至2025年AI将取代约8,500万个工作,并创造9,700万个新职位。李总编辑提醒,面对这一变革,应更积极思考如何掌握新兴工作机会,并关注各产业对人才需求的转变。他以最新调查数据为例,介绍未来台湾最受重视的8大类别职位,并建议学生提前暸解相关产业趋势与企业需求,以因应未来发展。
最后,李总编辑以「覆舟的水,往往也能载舟」勉励同学,强调应用人性来驾驭科技,而非被科技取代。唯有持续学习与提升技能,才能在快速变迁的时代中灵活应对,实现职涯上的双赢。
南大校长陈惠萍代表师生感谢李总编辑带来这场紧扣趋势、且极具启发的演讲。参与讲座的师生不仅对AI时代的产业趋势和未来人才需求有更深刻的认识,此次讲座也呼应臺南大学推动跨领域学习的核心理念,致力于提升学生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学校也期盼透过此活动,帮助学生开拓国际视野,掌握最新产业发展,为未来做好万全准备。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